張 嘎
(長春理工大學光電信息學院,長春 130000)
終身體育理念下的大學體育教學改革路徑
張 嘎
(長春理工大學光電信息學院,長春 130000)
結合從事大學體育教育的工作經(jīng)驗,闡述在大學體育教學中融入終身體育理念的必要性,提出終身體育理念下大學體育教學的改革路徑,為廣大同行今后的體育教育教學工作提供全新的思路與有益的建議。
終身體育理念;大學體育教學;教學改革
終身體育理念強調了體育教育必須是貫穿于人的一生,是以培養(yǎng)人們形成良好的健康鍛煉習慣為目標,增強全民身體素質,提高人們綜合素質為根本的一種全新教育理念,更加適應當前社會的發(fā)展變化。如何深入且徹底的貫徹終身體育理念已經(jīng)成為當前大學體育教學改革的重要方向。筆者結合個人多年從事體育教學工作的實踐經(jīng)驗與相關文獻,就終身體育理念下的大學體育教學改革提出建議。
一個人的情緒調整以及心理素質發(fā)展都需要通過人體各項機能進行協(xié)調與配合。信息在人體肌肉與人體大腦之間所實施的傳遞與交流是雙向的,既通過人體的神經(jīng)系統(tǒng)將興奮信息從大腦傳遞到肌肉中,也可以從肌肉發(fā)揮到大腦。當人的肌肉得到一定的鍛煉以后,也會使人的大腦保持在興奮狀態(tài),使人們保持在高漲的情緒中。終身體育理念是為了培養(yǎng)學生們形成終身體育鍛煉的良好習慣,有效激發(fā)學生們各項身體機能的發(fā)展,調節(jié)學生們的情緒,培養(yǎng)學生們的適應性心理素質。
學生的體育意識越強烈,參與體育學習的積極性就越高,這種體育興趣并不會隨著客觀條件的變化而相應削弱,會隨著體育運動的不斷提高而有所加強。如今大學生們的專業(yè)課壓力較大,學生們在體育課堂上恰恰能夠得到身心的暫時放松,這也是體育課最大的優(yōu)勢所在?;诖朔N優(yōu)勢,大學體育教師基于終身體育理念對體育課進行設計,讓大學生們在體育運動中釋放自身的壓力,激發(fā)學生們參與體育運動的積極性,從而獲得滿足感,以便養(yǎng)成良好的體育習慣。
終身體育理念可以有效提高學生們的自我體育鍛煉能力。將終身體育理念貫穿于整個體育教育過程,有效增強學生們的體育調控能力,培養(yǎng)大學生們的自主運動習慣,在實際體育運動過程中不斷改善學生們的身心發(fā)展。
部分高校在開展體育課的過程中,學生們仍然處于被動接受的地位,教師僅僅是通過填鴨式教學模式將體育知識、體育技能灌輸給學生,沒有考慮到學生的實際接受能力和體育知識的實用性,也就無法激發(fā)學生們對體育運動的興趣。
目前,多數(shù)大學的體育教材往往墨守成規(guī),內容陳舊,不符合當代大學生對體育運動的需求,逐漸喪失了對體育學習的動力。
體育教學評價體系是大學體育教學的重要環(huán)節(jié)。然而,部分大學所采用的體育教學評價體系,設置的標準都是依靠學生的實際運動成績,而忽視了對大學生們體育技能的挖掘與引導,違背了大學體育教育的宗旨,不利于形成終身體育鍛煉的自覺性。
要有意識的引導學生貫徹并執(zhí)行終身體育理念,養(yǎng)成終身體育鍛煉習慣,轉變高校體育教學理念,放棄傳統(tǒng)的以體育知識、體育技能為基礎的教育教學理念,轉向以學生們參與鍛煉的終身教育。為此,要從學生們的個人發(fā)展需求出發(fā),從社會需求出發(fā),在思想意識上引導大學生們的科學鍛煉,增強學生們的身心健康發(fā)展,調動學生們參與體育學習的積極性,有效形成學生的終身教育理念。
體育活動實踐是大學體育教育最為重要的組成內容之一。在體育實踐活動中能夠讓學生們更好的感悟到體育運動的真諦,更好的加深對體育理念的理解,最大限度的發(fā)揮出學生們在體育教育教學工作中的主體地位。所以,在大學體育教育過程中,體育教師必須不斷的創(chuàng)新體育教育方法。第一,體育教師應該加強與學生的溝通,構建出符合學生實際特性,心理需求的體育課程,最大限度的激發(fā)學生們對體育課程的主動探索興趣,使體育運動成為學生們的良好習慣;第二,體育教師應該運用多樣化的教育教學方法指導學生進行不同的體育項目,對學生們多鼓勵,切實提高每一名學生對體育運動的興趣;第三,體育教師在課程上應充分利用現(xiàn)代化教學手段與體育器材,讓學生們更加直觀的感受到體育的運動技巧。
與其他的傳統(tǒng)專業(yè)相比,體育教育工作更注重對學生們體育實踐鍛煉能力的培養(yǎng),更注重于學生們能否在體育實踐鍛煉的過程中掌握一定的體育技巧。在大學體育教育教學過程中,必須開展一體化體育教育教學工作,將課外體育與課內體育教學有機結合,使課外體育教育成為課內體育教育的一部分,讓學生們在體育實踐活動中真正感受到體育鍛煉的快樂,實現(xiàn)體育運動的連續(xù)性,從而形成良好的體育運動習慣,更好的體會終身體育理念的精髓。
大學生參與體育鍛煉的時間較為寬裕,只要體育教師們引導得當,當大學生們認識到體育鍛煉的優(yōu)勢,就能夠充分激發(fā)大學生們參與體育活動的積極性。大學體育教師在設置大學體育課程時,必須要滿足多樣化學習的需求,在體育課程時間上要靈活安排,為大學生們構建人性化課程,最大限度的激發(fā)學生們對體育課程的興趣,只有如此,才能夠讓學生們花費更多的時間去反復的練習。學校應該不斷加強對體育設施的投入,注重對體育設施硬、軟實力的提高,即為學生們提供更多的運動器材,運動場地,營造良好的運動氛圍,使更多的大學生參與到體育運動中,熱愛體育運動,形成終身體育運動理念。
體育教育是高等素質教育過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終身體育理念是當前大學體育教學改革的重要方向。筆者結合個人多年從事體育教育教學工作的實踐經(jīng)驗,對終身體育理念的重要性加以闡述,提出當前大學體育教學存在的具體問題及其終身體育理念下的大學體育教學改革路徑。
[1] 喬曦,何冰. 城市夜跑運動開展的現(xiàn)象研究——以成都市為例[J]. 成都師范學院學報,2017,(07):93-95.
[2] 劉米娜,杭春梅. 肩負學術使命,傳播體育價值,引領學術潮流——《體育與科學》學術工作坊“學術期刊引領力”論壇綜述[J]. 體育與科學,2017,(05):23-24.
[3] 張亞平. 培養(yǎng)高校學生的體育意識是終身體育基礎的關鍵[J]. 河西學院學報,2003,(02) :62-64.
[4] 崔振宇. 試論高職院校學生終身體育意識的培養(yǎng)[J]. 科技風,2009,(22) :95-96.
[5] 王世哲. 家庭體育與終身體育[J]. 衛(wèi)生職業(yè)教育,2004,(10) :67-68.
[6] 王寒西. 高校體育課程改革淺析[J]. 武術科學(搏擊·學術版),2005,(06) :67.
[7] 陳曉星,姜明. 大學體育與終身體育接軌初探[J]. 四川三峽學院學報,2000,(04):47-48.
[8] 程國海,王艷,程建國. 健身氣功·八段錦對社區(qū)老人終身體育的促進研究[J]. 武術研究,2016,(11) :74-76.
[9] 王廣強. 論高校學生終身體育意識的培養(yǎng)[J]. 成功(教育) ,2013,(04):142-143.
[10] 孟凡會. 體育興趣與終身體育和諧統(tǒng)一的策略[J]. 牡丹江師范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0,(01):79-81.
ThepathofuniversityPEteachingreformundertheconceptoflifelongphysicaleducation
ZHANG Ga
(College of Optoelectronic Information, Changchu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hangchun 130000, China)
Based on the experience of college physical education and the necessity of incorporating the idea of lifelong sports in university physical education,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reform path of college physical education under the concept of lifelong physical education and provides brand-new ideas and helpful advice for general counterparts in the future.
Concept of lifelong physical education; University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ing reform
G807.4
B
1674-8646(2017)22-0176-02
2017-09-15
張嘎(1988-),男,碩士,助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