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有福
【摘要】隨著計算機多媒體技術步入初中歷史課堂,傳統(tǒng)的歷史教學方式開始發(fā)生轉變,使初中歷史教學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這種技術,能把文字、圖片、視頻、聲音、動畫等集于一體, 將歷史文字材料、歷史圖片、歷史過程等配以視頻、音響和動畫效果,更“真實”地再現歷史。
【關鍵詞】多媒體輔助手段 歷史教學 教學手段
多媒體技術運用與歷史教學,契合了初中學生仍以形象思維為主的思維特征,讓教學信息圖文并茂、聲像并舉,有效地渲染課堂氣氛,啟迪了學生的思維,從而更好地激發(fā)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有效提高課堂效率。結合本人的歷史課教學實踐,就多媒體技術輔助手段運用談談我的膚淺看法。
一、弄清歷史教學與多媒體技術的關系
我想毋庸諱言大家都明白:多媒體技術的使用必須為歷史教學服務,多媒體技術必須能夠更好地配合歷史教學。如果能達到這一目的,則課堂上無論對多媒體技術的使用多么簡約,我們都不能認為是失??;如果達不到這一目的,則老師在課堂上無論使用了多么先進的技術,制作了多么精美華麗的課件,我們也不能認為是成功。
二、明白多媒體技術在歷史學科教學中的作用
(一)利用多媒體能讓歷史教學“活”起來
初中歷史教材側重趣味性,以歷史人物事件過程性知識為主,理論分析要求不高,它的編寫符合初中學生重直觀感、邏輯分析能力不足的生理、心理特點。多媒體手段教學可以通過展示文物圖片、文獻資料、歷史地圖、歷史現象的模擬動畫以及歷史紀錄片等多種信息,把不可再現的歷史現象重新直觀、形象、生動地展現在學生面前,使抽象的內容形象化、棘手的事物簡單化、平板的形象立體豐滿化,縮短時空的距離,使學生在學習中見其人、睹其物、聞其聲,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調動學生的情感,喚起學生探索的欲望,極大地優(yōu)化了教學目標,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
(二)能改變教師教育教學的觀念和手段,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歷史知識的特點之一是過去性和不可再現性,這也是歷史教學面對的難題之一。單純的文字信息使人感覺枯燥乏味;生動的歷史場景靠語言很難再現;動態(tài)的歷史活動過程靜止到地圖上就成了死的線條;政治、經濟、思想、文化等各方面內容的聯系,歷史進程中的多向因果關系,不同時空史事之間的聯系,用語言進行線性描述不易讓學生掌握。多媒體技術可以很方便地解決這些問題。音像資料的播放可以讓學生隨機進入歷史情境,親眼“目睹”當時的歷史場景,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情感;歷史地圖上的行進路線和事件發(fā)展態(tài)勢可以動態(tài)展示,使學生更清晰地了解發(fā)展過程;散亂的知識點可以整理成立體的結構圖示,使學生一目了然。
(三)能增加歷史課堂教學的直觀性和形象性
有位哲人曾經說過:“歷史是什么?歷史是過去的一切?!钡驗樗沁^去的一切,是不能再現的,對于形象思維正活躍的中學生來說,歷史有時又成了一門枯燥的學問。而多媒體技術卻可以以其獨有的功能,把歷史上的有些細節(jié)和片斷生動地再現在學生面前,既能有效地通過直觀的聽覺視覺感知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又彌補了教師教學手段的不足。而大量形象生動的音像素材在歷史課堂上的運用,對提高學生興趣所產生的作用更是毋庸諱言。而這些鮮活的材料、海量信息的出現,無疑會使學生進入更自覺的學習、更主動地思考之中。
(四)能開辟學史“第二課堂”,擴大學史視野
學生學習歷史本來就是多渠道的,其中歷史題材的影視作品對學生的影響不可小視。這些作品若尊重史實、立論公允,對學生是有益的,應當鼓勵學生觀看。但相當數量的“戲說”式作品隨意演繹歪曲歷史,給學生以錯誤的歷史信息和歷史認識,對歷史知識所知不多、分辨能力不強的學生來說,無益甚至有害。我們可以利用信息技術的便利,選擇一些歷史影視作品和可看性強的歷史實況紀錄,課外組織學生觀看或租借給學生在家庭電腦上觀看,并組織一些觀后討論。這種第二課堂的歷史學習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學史興趣,擴大學生的學史視野,豐富學生的歷史素養(yǎng)。作為鼓勵,也可以作為一種考查方式,按比例計入學生學期成績。
三、把握歷史教學中使用多媒體技術的原則
我們在歷史教學中使用多媒體技術,或者說在制作歷史教學課件時要注意哪些事項,遵循哪些原則哪?我想可以從以下幾方面進行把握和操作:
(1)目的性原則。在歷史教學的過程中,多媒體技術的使用必須為歷史教學服務,圍繞歷史教學展開。而歷史教學的目標是什么?《歷史課程標準》說得非常清楚,就是:掌握基本的歷史知識,包括重要的歷史人物、歷史事件和歷史現象,以及重要的歷史概念和歷史發(fā)展的基本線索。而具體到每一節(jié)課,課標也為我們制定了非常具體的目標,我們在具體的課堂教學過程中,只要認真研究、準確把握,就一定能很好地完成這一教學目標。過分地追求課型的華麗只會因文傷義,起不到歷史教學應有的目的。
(2)實用性原則。記得一位專家說過:“最好的技術就是沒有技術?!边\用在課件設計中也是這樣。我們在設計教學、制作課件時,必須要圍繞歷史課堂教學的目標和需要進行運作,絕不能為了展示課件的先進,脫離課堂教學的實際需要去追求課件制作的先進和華麗。能用簡單的手段展示的就盡量不要復雜,能用簡單的POWERPOINT制作幻燈片就不要FIASH,畢竟歷史教學是為了傳授歷史知識而不是為了展示課件制作技術的高超。我們在一線教學中也常??吹剑夹g含量越高的軟件,制作難度越大,掌握起來難度越高,需要教師投入的精力和時間越長,這對于在一線教學中消耗了大量精力的教師來說,如果處理不好又是一個沉重的負擔。所以,在歷史教學過程中、在課件制作時,一切從實用出發(fā),從易從簡,不但可以節(jié)省教師大量的精力,還能大大提高教師使用現代教育技術的積極性,進而促進現代教育技術在歷史教學中的普及與推廣。
(3)簡潔性原則。簡潔的原則也是美的原則,“大道自然”“絢爛之極,趨于平淡”都說明一個道理:自然是美、簡單是美。我們在進行歷史教學課件制作時,其實也應遵循這一原則,簡簡單單,平平常常,教學需要時間,不需要時可以少用或不用??傊?,只要明確了歷史教學與多媒體技術運用的關系,合理地運用多媒體技術手段,于簡約自然中找到教學與技術的結合點,我們的歷史課堂教學一定能達到一個新的高度,開拓一片新的天地。
總之,隨著現代化教育信息技術的發(fā)展,多媒體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確實有其他教學手段無法代替的優(yōu)勢,但這并不是意味著它能包辦一切,它只是輔助教學的手段之一,而不是唯一的手段。教師要從歷史教學的實際出發(fā),當用則用,不當用則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