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暢
【摘要】堅持“以人為本 ”教育教學理念是教育的發(fā)展趨勢,也是素質教育的基本要求,中學政治課的教育目標決定了必須堅持 “以人為本”教育教學理念。中學政治課教學貫徹“以人為本”教育教學理念,可以采用堅持情感教學、引導教學和實踐式教學的對策。
【關鍵詞】以人為本 中學思想政治課 教學研究
隨著新課程的全面普及,以人為本,以學生的發(fā)展為教學目標已經成為現代教育的話題。中學政治教學中,教育者應尊重每位學生、理解每位學生、關心每位學生、激勵每位學生,不斷推動他們身心全面發(fā)展,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一、以人為本的理念
傳統(tǒng)教育中,中學政治課的教學目標主要是將文本中的知識傳授給學生、增強學生覺悟,將教學重心全部放在了知識的傳授上,完全忽視了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隨著新課程改革的進一步深入,明確指出推動學生身心全面發(fā)展,加強提高學生的生存能力,教會學生如何學習、如何做事、如何與他人良好接觸。新課程中除了要求提高學生的知識水平外,還指出了培養(yǎng)學生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重要性,力爭為社會培養(yǎng)一批復合型人才,提高適應社會的能力。新課程改革中,以學生發(fā)展為核心目標,關注學生的身心全面發(fā)展,無論是改革重心還是目標始終都圍繞著學生而展開,所以,以人為本是新課程改革的根本性教學理念。
二、堅持“以人為本”教育教學理念的重要意義
(1)“以人為本”教育教學理念是教育的發(fā)展趨勢。傳統(tǒng)的教育教學理念導致學生過于同一性的發(fā)展,追求的是絕對的答案和結果,忽視對學生之所以為學生的培養(yǎng)精神,使得學生缺乏必要思考,過于按照統(tǒng)一的要求達到統(tǒng)一的目的,這種傳統(tǒng)的教育教學理念已經不適應建設創(chuàng)新型國家的需要。因此,教育者更應該堅持“以人為本”教育教學理念,利用政治課堂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道德情操。
(2)堅持 “以人為本”教育教學理念是素質教育的基本要求。傳統(tǒng)的教育教學理念是培養(yǎng)一個個應試的機器,面對書山題海,學生會缺乏應有的活潑,單純的應試教育也不能提高學生身體素質,只是教學大綱中的知識的堆疊,并沒有針對學生開展適應其發(fā)展的個性化教育,應該讓學生在追求成功的過程中自己尋求達到目的的道路,無論曲折,無論平坦,教育者在這條道路上的角色應該是引路人,而不是路標,應該是親切的、人性化的,不應該只是冷冰冰的答案式教學。
(3)中學政治課的教育目標決定了必須堅持 “以人為本”教育教學理念。中學階段的政治課程的教學目標主要是引導學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對馬克思主義思想有基礎性認識,讓學生能夠充分發(fā)揮自己的個性,完成學生的重要轉變。初中階段,政治課程主要是心理教育、法律教育、嘗試教育和社會主義教育,要求學生能夠在此階段擁有健康的人格,知道基礎的法律常識,掌握能夠融入社會的基本社會常識,了解中國目前的基本國情。高中階段的政治課程,就較為理論政治性,涉及馬克思主義基本哲學、政治、經濟常識,要求學生在此階段樹立馬克思主義思想,堅定社會主義的前進方向,能夠積極投入社會主義建設中,積極進取。
三、中學政治課教學貫徹“以人為本”教育教學理念的對策
(1)堅持情感教學。在中學政治教育教學上應該堅持情感教育,發(fā)揮情感力量,感化學生,從而實現學生的全面發(fā)展。首先教師要引導學生喜歡政治這門課程,熱愛是最好的老師,讓學生有興趣投入政治教學中,成為教學活動的主體,教師的作用只是引導其達到學習目的。其次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應用多種形式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tài),應用教學中的知識,采取討論等方式,讓學生發(fā)表自己的見解,通過學生的不同回答了解學生的掌握情況,從而更好地有針對性地學習。最后,教育者要利用一切資源讓政治課程豐富起來,聲情并茂的講述,社會案例的剖析等多種方式讓學生在理論上達到教育和時間相結合。
(2)堅持引導教學。在中學政治教育教學中,不應該采取應試教育的填鴨式、題海式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應該是深入內心的教育,通過教育,要使理論成為學生武裝頭腦的知識,而不是使得知識只是片面的書本上的一個個知識點, 或者一個個考點,那樣對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并沒有太大益處,有的學生學了幾個學期的政治課程,并不覺得政治對自己有什么用,這樣就失去了政治教學的基本教學理念,政治教學起初應該是引導學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和人格,引導學生形成對國家、法律、社會的基本認識,引導學生進行自我約束,同時,政治教學應該是培養(yǎng)學生成為一個真正有良知的中國人,培養(yǎng)學生有思考社會的能力、積極向上的勇氣及愛國奮進的志氣,真正達到培養(yǎng)全面的人的目的。在教學過程中,應該引導學生發(fā)現自身的問題,利用情感式教學讓學生能夠自主解決存在的問題,從而能夠在社會上更好地生活。
(3)堅持實踐式教學。政治教育教學應該是最貼近生活和社會的,不應該是學生認為的不知所云的死板的理論,也不應該讓學生覺得政治是遠離生活的。政治教育教學應該是與實際相結合的,政治應該成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作為一個社會人,應該融入政治生活中,每天的新聞就是政治教育的起步,報紙也是政治教育的很好素材,政治教育應該是學生一生的教育。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深入學生中,了解學生發(fā)展情況, 根據學生目前的認知水平結合生活中的自身實踐和時事政治,深入淺出地講解理論,只有這樣,才能引導學生讓政治融入生活,同時在講解政治理論的時候應該與實際相結合,讓學生真正能夠獨立應用馬克思主義思想指導生活。
中學政治課教育教學是素質教育改革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最貼近生活的,是最能夠指導學生一生發(fā)展的,教育者應該在政治課堂中推進教育改革,為學生的全面發(fā)展貢獻自身力量。
參考文獻:
[1]黃敏. “以人為本”教育理念在高中思想政治課教學中的運用[D].福建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8.
[2] 聶振宇.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在政治課教學中的作用[J].劍南文學(經典教苑),2011,(10).
[3] 張萍.論我國中學政治課教學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J]. 時代教育,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