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叔杰
摘 ? ?要: 西部民族地區(qū)大學生對當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同,從認識的辯證過程看,可以遵循輿論宣傳—理論教育—社會實踐—制度規(guī)范的路徑;從心理接受規(guī)律而言,可以遵循認知認同—情感認同—利益認同—行為認同的路徑;從認同的主體依賴或群體構建角度來看,可以遵循從支配群體認同到附屬群體認同的路徑。西部民族地區(qū)大學生對當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同機制構建,可以從組織保障、宣傳教育、文化熏陶、實踐養(yǎng)成四個方面著手進行。
關鍵詞: 西部民族地區(qū)大學生 ?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 ?文化認同
一、西部民族地區(qū)大學生的區(qū)域性特點和社會角色
我國西部民族地區(qū)一般是指我國西部以少數民族為主聚集生活的地區(qū),特指內蒙古、新疆、廣西、寧夏、西藏這五個實行少數民族自治的地區(qū)。由于受到歷史、教育、區(qū)位、人的思想觀念等因素的影響和制約,我國西部民族地區(qū)的經濟與社會發(fā)展程度遜于東部沿海發(fā)達地區(qū),具體到西部民族地區(qū)的大學生身上而言,該點主要表現在我國西部民族地區(qū)的貧困大學生人數比例(20%~50%)相較東部發(fā)達地區(qū)(10%~30%)要高出10至20個百分點[1]。而近年有關貧困大學生問題研究的系列文獻均表明,對貧困大學生的教育和管理業(yè)已成為大學生事務管理工作中的一項重要任務和課題。由此可見,貧困大學生的人數比例高及其教育與管理工作任務重是我國西部民族地區(qū)大學生的一個顯著特點。另外,由于我國西部民族地區(qū)多處于“老、少、邊、窮”地區(qū),加之大多數民族地區(qū)的少數民族群眾都有自己的語言、文字和信仰的宗教,這就使得置身于這樣的生活、空間和文化環(huán)境的我國西部民族地區(qū)的大學生必然受其影響。顯而易見,這是我國西部民族地區(qū)大學生的第二個顯著特點。
作為我國西部民族地區(qū)的青年知識群體,西部民族地區(qū)大學生主要是我國西部未來社會的建設者、管理者,他(她)們對我國的民族團結、邊疆穩(wěn)定、社會發(fā)展、文化認同、國家統(tǒng)一發(fā)揮著舉足輕重的示范導向和風向標作用。而文化的內核是價值觀,西部民族地區(qū)大學生接受和認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非常重要。
二、西部民族地區(qū)大學生對當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同現狀分析
帶著上述問題,《西部民族地區(qū)大學生對當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同研究》課題組于2016年4月至5月期間赴廣西大學、廣西財經學院、桂林理工大學、廣西建設職業(yè)技術學院等高校,對其中的大一至大四年級的學生代表進行了隨機的問卷調查。本次調查共發(fā)放調查問卷200份,實際回收200份,其中無效卷1份,少數民族學生71份,漢族學生128份,問卷有效率為99.5%。經過統(tǒng)計分析,得出調查結果如下:
一是西部民族地區(qū)大學生主流人群(93%)認同核心價值觀是一種德的提法,表明西部民族地區(qū)大學生主流人群意識當中是愿意接受核心價值觀這種道德軟約束的;二是西部民族地區(qū)大學生主流人群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本內容的了解程度不高(43.8%),表明西部高校在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方面需要加大宣傳教育活動力度和時間、資金、人員等要素投入;三是西部民族大學生主流人群在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本內容的了解(43.8%)和認同(80%)上存在明顯的差距和矛盾,表明有近37%的學生雖然沒有全面了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本內容但其在態(tài)度上是支持和贊同中央提出的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行為的;四是西部民族大學生主流人群(72%)認為課堂講授是他們接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宣傳教育的主渠道,但現實情況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三進”活動的作用和效果不夠明顯,仍有近34%的空間可以努力和挖掘;五是核心價值觀教育多元化背景下,西部民族地區(qū)大學生主流人群所樂見的方式是實踐與理論相結合,實踐排第一(74.6%),理論排第二(60.6%);六是西部民強地區(qū)大學主流人群認為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需要全社會各階層人士的共同參與,但處于第一梯隊的重點人群是大學生(93.1%)和黨政機關干部(83.1%);七是在影響大學生確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多元因素中,西部民族地區(qū)大學生主流人群認為環(huán)境(76.1%)和社會風氣(78.9%)是最主要的因素;八是西部民族地區(qū)大學生主流人群認為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最有效的途徑其一是加強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53.5%),其二是動員全社會共同參與并從自己做起(53.5%);九是西部民族地區(qū)大學生主流人群(77.5%)認為,西部民族地區(qū)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宣傳教育工作已經發(fā)揮初步的作用。
三、西部民族地區(qū)大學生對當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同路徑探究
要改善西部民族地區(qū)大學生對當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同現狀,增強其認同的質量和絕對值,則有必要探究西部民族地區(qū)大學生對當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同路徑。
而所謂認同即認可與贊同,既是人們對自身所處的地位和角色及與他者關系的一種認識或定位,又是人們在尋求與他者共有的素質或狀態(tài)的過程中的一種求同或自我歸類[2]。從認識的辯證過程看,西部民族地區(qū)大學生對當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同教育可以遵循輿論宣傳——理論教育——社會實踐——制度規(guī)范的路徑。具體而言,輿論宣傳就是西部民族地區(qū)及其高校要開動一切宣傳機關和機器,營造一種輿論環(huán)境或氛圍,使人浸潤其中、耳濡目染,增益感性認識而不自知。理論教育就是西部民族地區(qū)及其高校要整合利用一切平臺和資源,循序漸進地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理論闡釋和闡述工作,深入有效地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三進”(進校園、進教材、進頭腦)工作,從理論上講清楚講透徹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本內容及其歷史演進,不斷增益人們的理性認識。社會實踐就是西部民族地區(qū)高校要有意識地創(chuàng)設一些大學生能夠參與其中的社會實踐平臺和機會,通過實踐檢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個人層面、社會層面和國家層面發(fā)揮的效用和效益,讓當代大學生在走進田野、接觸社會、服務人群的過程中體驗核心價值觀的實現狀況及其與現實的差距。制度規(guī)范指的是西部民族地區(qū)高校在對大學生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認同教育時,要理論聯系實際、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由政治意識形態(tài)形式的軟約束巧妙地轉化成制度規(guī)范形式的硬約束,即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由自律層面上升到他律層面,自律與他律并行,經過一段較長時間的培育后最終再回歸到自律的道路。
從心理接受規(guī)律而言,西部民族地區(qū)大學生對當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同教育可以遵循認知認同——情感認同——利益認同——行為認同的路徑。具體而言,認知認同是指西部民族地區(qū)高校通過宣傳教育等途徑使當代大學生了解、掌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本內容及其蘊含的理論精華,這是西部民族地區(qū)大學生從內心接受當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文化基礎。情感認同是指西部民族地區(qū)高校及相關教師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化過程中增添情感同化因素,通過對大學生進行有關我國的歷史、現實與理想目標的認同教育,使大學生從思想和情感上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產生共鳴,這是西部民族地區(qū)大學生從內心接受當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心理基礎。利益認同是指西部民族地區(qū)高校及其相關教師在尊重大學生合理而正當的主體利益訴求的基礎上,通過開展“三觀”教育,使大學生在遇到多元利益沖突和矛盾時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所蘊含的價值底線和利益規(guī)范的基礎上做出正當且優(yōu)化的選擇,這是西部民族地區(qū)大學生從內心接受當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動力基礎。行為認同是指西部民族地區(qū)高校及其相關教師在完成對當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化于心”的工作基礎上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落細、落小、落實,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統(tǒng)領高校校園文化建設和規(guī)章制度建設,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落細、落小、落實到大學生的日常行為規(guī)范和準則,并在日常生活中“外化于行”,這是西部民族地區(qū)大學生從內心接受當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行動基礎。
從認同的主體依賴或群體構建角度看,西部民族地區(qū)大學生對當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同教育可以遵循黨員(領導)干部—黨員教師—學生干部(骨干)—普通學生的遞進路徑,即從支配群體認同到附屬群體認同的路徑。具體而言,就是根據人們在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過程中所處的位置和所發(fā)揮的作用的不同而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同主體構建(劃分)為支配群體與附屬群體。凡屬在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過程中居于支配和主導地位的群體就是支配群體,反之則是附屬群體。根據這一劃分原則,西部民族地區(qū)大學生對當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同教育的第一支配群體首先是高校的黨員(領導)干部,要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我國西部高校開花結果,高校黨員(領導)干部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同問題上得真信真認、積極踐行、率先垂范,然后才能為推動第二支配群體(黨員教師,尤其是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和輔導員)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認同教育上的積極作為提供堅強的組織保障。從高校實際情況看,目前這兩個群體在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方面的教育培養(yǎng)力度和工作力度均有待進一步加強。而在對學生干部(骨干)和普通學生開展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認同教育上,除了要遵循認識的辯證發(fā)展路徑和心理接受路徑之外,還要注意具體教育方式方法的靈活運用。
四、西部民族地區(qū)大學生對當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同機制構建
基于對西部民族地區(qū)大學生對當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同現狀分析及其路徑探究,同時結合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十三次集體學習時發(fā)表的有關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講話精神,筆者認為西部民族地區(qū)大學生對當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同機制可以從以下四個方面進行構建。
一是組織保障機制。西部民族地區(qū)的黨政領導,尤其是教育系統(tǒng)的黨政領導,要切實承擔起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政治責任、領導責任和歷史責任,要依托現有的教育組織體系在省級范圍內推進民族地區(qū)大學生對當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同教育工作,為此要成立由教育廳牽頭、各高校參與的價值觀認同教育專項行動領導小組,統(tǒng)籌部署包含相關方案(制度)的制定、實施、檢查考核、結果反饋、獎懲措施等在內的一系列工作環(huán)節(jié),以確保專項行動取得實效。各相關高校要參照教育廳的具體做法和相關文件精神在本校內部成立專項領導小組,負責將國家及上級有關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認同教育的相關精神落細、落小、落實。
二是宣傳教育機制。西部民族地區(qū)各高校在宣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上要統(tǒng)一思想、統(tǒng)一行動,積極配合上級有關機關做好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校園內部的宣傳和教育工作。為此要特別注意加強兩支隊伍(宣傳和教育)建設,落實好依賴主體及其權責義務,發(fā)揮宣傳和教育的主渠道作用。黨委宣傳部門要適應新型媒體與傳統(tǒng)媒體融合發(fā)展的趨勢和潮流,在充分利用好電子顯示屏、???、廣播電視、橫幅、墻體、櫥窗、展板、圖片圖說等傳統(tǒng)載體和媒體的基礎上,注意運用微博、微信、微視頻、微電影和手機客戶端等新媒體和載體,有效拓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傳播的“微”化途徑和平臺。社科部(馬克思主義學院)要切實承擔起理論宣講和教育的責任,利用課堂、講座、論壇等形式做好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闡釋解讀工作。
三是文化熏陶機制。西部民族地區(qū)各高校要充分認識和意識到校園文化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認同教育中的“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的潛移默化作用,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來統(tǒng)領(引領)高校校園文化建設的全過程,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本內容滲透融入高校具體的物質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為文化、環(huán)境文化建設的各個環(huán)節(jié)中,要利用多種空間、場域、機會、載體、形式形成有利于培育、傳播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文化生活情境和氛圍。為此,高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認同教育的支配群體要充分組織起來、行動起來,要上下一致、齊心協(xié)力地用系統(tǒng)的先進理論和文化機制所涵養(yǎng)的文化環(huán)境和氛圍培育廣大師生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四是實踐養(yǎng)成機制。西部民族地區(qū)高校要在大學生中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認同教育,確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除了組織保障、理論宣講和文化熏陶機制要到位以外,強化實踐養(yǎng)成是不可或缺的關鍵環(huán)節(jié)。為此,西部民族地區(qū)高校要特別注意在相關實踐活動的組織、設計或選擇上下工夫,以充分發(fā)揮實踐育人、活動育人的作用和功效。高校學工、團委及各個二級學院(系部)的學生管理組織要適時地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相關內容落實到學生的日常行為規(guī)范和管理制度中,與學生的操行評定和具體獎懲直接掛鉤,并要在開展形式多樣的校園文化活動和社會實踐活動中積極融入核心價值觀的有效元素,讓大學生在參與活動的過程中自覺自為地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參考文獻:
[1]孫秉鑫.地方高校貧困大學生教育援助問題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8.12.
[2]付安玲.張耀燦.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社會認同實現路徑探析[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2015(1):4-8.
基金項目:本文系廣西高?!包h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研究”專項課題《西部民族地區(qū)大學生對當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同研究——基于對廣西部分高校的實證調研》(課題編號:DSBD14YB26)之階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