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教師都有這樣的切身感受:現(xiàn)在的學生越來越不好管了,上學遲到、不交作業(yè)、違反學校規(guī)章制度的事情時有發(fā)生,老師批評兩句,就謾罵甚至揮動拳頭毆打老師,可謂素質教育缺失、目無尊長、品行不端。因此,作為教師,我們應該做的就是正確診斷學生脾氣暴躁的原因,四措并舉,幫助學生消除暴躁脾氣。
從心理方面看,由于各種原因,一些學生從小就形成了特別強烈的自尊心,他們情緒變化激烈,自控能力又很差,很容易變得脾氣暴躁。在班級管理中,這些學生犯了錯,教師不能隨意點名道姓地指責、批評。如果口不擇言,一些出口傷人的話容易激怒學生,會給學生造成心靈上的創(chuàng)傷。更不能為了煞煞學生的“威風”而體罰或變相體罰學生,更不能讓全班一起嘲諷這個學生。教育學生要做到“先微笑后開口”“先請坐后談話”“先表揚后批評”。真誠的、語重心長的批評教育,會使學生心悅誠服、欣然接受,在此基礎上才會建立起民主、平等、親切的師生關系。
有的父母脾氣不好,家庭教育過于簡單專制,孩子做錯事,不分青紅皂白就打一頓,但是過后又十分后悔,加倍地溺愛孩子進行補償,久而久之,孩子的心靈就會被扭曲,這種教育嚴重影響著孩子的心理健康,最終導致孩子把不良情緒發(fā)泄到自己的老師或同學身上。
為此,教師要定時不定時家訪,積極和學生家長溝通,了解家長的教育方式。勸告他們不能采用打罵的方式教育孩子,不要在孩子面前隨意發(fā)脾氣,應該轉變教育觀念,由“專制型”轉變?yōu)椤捌降刃汀薄8改敢鹬刈优?,要善于聽取他們的意見,積極創(chuàng)造平等、民主的和諧家庭氛圍,才會促進孩子的健康成長。
有些學生喜歡看一些有暴力傾向的漫畫、電影等,這些成為學生攻擊行為模仿的對象。
教師要精心設計和組織形式多樣的教育活動。如:結合社會主義榮辱觀開展“知榮明恥拒絕暴力”“好書伴我行”“我是文明小學生”等班隊活動;加強班級文化建設,努力營造凈化學生心靈、涵養(yǎng)學生情操的精神家園。教學生識善惡、辨美丑,幫助他們消除一些音像制品的不良影響,增強對暴力環(huán)境的抵抗力。
當學生暴躁的不良習慣逐漸改變時,教師要及時給予表揚,并進行正面引導,鼓勵學生繼續(xù)將此正確的行為進行下去??梢栽诎嗌瞎_表揚,發(fā)給學生獎品,讓他們擔任班干部等。這些都可以讓他們充分體驗成功的快樂,從而不斷進步。
總之,以愛的教育為主線,從激發(fā)愛的情感入手,正確、積極、持之以恒地采取適當?shù)姆椒ǎ倳盏筋A想的教育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