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興+魏巍宏
摘 要: 充分認知高中體育花樣跳繩活動中蘊含的美育價值,引導高中生形成健康的審美觀。作者認為,一要以花樣跳繩為工具,引導學生追求運動與行為之美,二要在活動過程中鼓勵學生創(chuàng)造協(xié)作與創(chuàng)新之美,三要以活動為載體,支持學生展現(xiàn)青春之美。
關鍵詞: 高中體育 花樣跳繩 美育
美是一切體育運動的靈魂和發(fā)展方向,融匯在體育運動的每一個動作之中。在高中體育活動過程中,花樣跳繩活動的提出、推廣和普及,正是因順應這一現(xiàn)代體育運動發(fā)展的潮流而興盛的。同時,這一活動的推行,與高中生對美的追求相適應,有利于高中生形成健康的審美觀。因此,在開展這一活動的過程中,有必要對其蘊涵的豐富的美育價值進行深度的探討。
一、以花樣跳繩為工具,引導學生追求美
社會經濟的發(fā)展不可避免地帶來人們對美的不同認知,如以洋艷或者以陰柔為美等,影響到高中學生,對高中階段的體育教學產生較直接的負面影響。因此,對體育教師來說,無論是為著學生的健康發(fā)展還是為體育教學順利進行的目的,都有責任和義務引導學生正確認識美,認識到有力的肌肉、勻稱的體格、健康的皮膚才是真正而永恒的美,是其他所謂美之種種無法替代的。
這樣的美,一是運動美。花樣跳繩的娛樂性與表演性特征掩蓋了它的運動性特征,但實際上,其運動性特征并不會因此而降低。相關研究表明,跳繩十分鐘的運動強度相當于每分鐘以160米的速度跑步的運動強度。因此,體育教師可以其娛樂性和表演性為誘引,指導學生開展相關的花樣跳繩活動教學,指導學生感受運動之美。于其運動效果,“搖繩練臂力,跳繩練腿勁,快搖練速度,多跳練耐力,進繩需靈巧,合作要協(xié)調”的俗語話描述還是比較準確的。用陜西繩王胡安民的話說則是:“跳繩運動可快可慢,是一根繩的運動,腦、手、腳、身、繩融合無間,能練習協(xié)調性、速度、耐力和彈跳力,既可健美,又能增強意志,還能防治疾病?!笨茖W研究表明,花樣跳繩對于增強人的心肺和神經系統(tǒng)功能、提高機體的平衡性、促進新陳代謝等都是大有益處的。二是行為美。有人以為,運動會造成學習時間的減少。事實上,包括花樣跳繩在內的幾乎所有運動形式都會大大增強腦細胞的活力,進而提高相關文化課學習的效率;同時,花樣跳繩活動的“左右開弓,上下啟動”可有效促進左右腦的平衡與自身規(guī)律性的節(jié)奏感,且其活動樣式的豐富有助于自身形成較為準確的時間概念和方位知覺,以及和諧與活動參加者之間的關系,這些都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行為意識與行為表達。
二、在花樣跳繩過程中,鼓勵學生創(chuàng)造美
美不僅需要發(fā)現(xiàn),更需要創(chuàng)造。一者,現(xiàn)代社會,任何事業(yè)的成功都離不開良好的合作;二者,創(chuàng)新是社會進步的動力,體現(xiàn)在花樣跳繩活動中,就是跳繩套路與跳法的更新。因此,在花樣跳繩活動中,教師鼓勵學生之間相互協(xié)作或者更新繩路與跳法都是必要的。
這種創(chuàng)造,一是培養(yǎng)學生的協(xié)作之美。據(jù)統(tǒng)計,花樣跳繩有十二大類、六十多套繩路,共計三百多種跳法。其中,相當多部分屬于雙人或多人跳繩。這就尤其要求跳繩參與者要注意彼此之間的動作協(xié)調,搞好相互之間的協(xié)作。比如在名為“萬眾一心”的集體跳繩活動中,就要求搖繩者必須動作一致,以此達成十幾根繩子聚集于一點的效果。如此,方能保證跳繩者順利完成跳繩任務。換言之,在這一活動中,搖繩者之間的相互協(xié)作是跳繩者成功跳繩的重要保證,更是整個跳繩活動順利進行的保證。顯然,在活動中,學生之間的協(xié)作意識會得到有效的激發(fā)。二是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如前所述,花樣跳繩的大類、繩路與跳法是相當多的,但這絕不意味著跳繩活動就此可以墨守成規(guī)。事實上,考察花樣跳繩活動的發(fā)展歷史,可以發(fā)現(xiàn)繩路與跳法的增加過程,也是一個跳繩活動不斷創(chuàng)新的過程,如陜西繩王胡安民就是花樣跳繩活動創(chuàng)新者。因此,教師要鼓勵學生在跳繩活動中充分發(fā)揮積極性自編自排,以活動的創(chuàng)新性體現(xiàn)活動的娛樂性。如所教班級就有學生編排出在長跳加入短跳的過程中迅速聚集的跳法,即跳繩者在跳雙搖的同時發(fā)出信號,告知搖繩者迅速配合以完成活動。經此改良,活動成功的概率大大提升。
三、以花樣跳繩為載體,支持學生展現(xiàn)美
花樣跳繩融合了體操、健美操、街舞、音樂、雜技、武術,甚至傳統(tǒng)戲曲,如京劇的一些元素在里面。因此,花樣跳繩的表演性特征十足。這是一些大型晚會或會展之類的活動在開幕式上多進行花樣跳繩表演的原因所在。在學校的體育課程中,高中生的身心素質使得他們可以較好地把控跳繩活動。所以,體育教師完全可以指導學生在一定的練習基礎上做一定的表演,以向師生和社會展示青少年的青春之美。
這種展示,比較小規(guī)模跳繩表演,多在班級之間以比賽的方式進行,看哪個班級的表演更具美的享受。如我即經常與另一名體育老師進行組織,在同時上體育課的兩個班級之間分男女小組進行表演。比較大型的表演,則是以學校的名義組織,選取跳繩基本功較為扎實的學生組成方隊,在一年一度的學校運動會開幕式上進行表演。雖僅短短的幾分鐘,但動作一致、繩舞飛揚、活力四射的表演每次均會帶給觀看者眼花繚亂與激情澎湃之感。借助于互聯(lián)網的發(fā)達與自媒體的發(fā)展,這種展示還被制作成視頻的形式放到學校網站上,得到較高的點擊量,在有力地展示我校學生的運動之美與青春之美的同時還高效提升我所在學校的社會形象,尤其是獲得了家長們的高度點贊。
總之,“只有美的東西才有其生命力和獨一無二的價值。體育運動必須創(chuàng)造美并為美提供表現(xiàn)的機會”(羅斯林語)。教師只有充分認識到花樣跳繩中蘊含的美育價值,并感染到學生,才會幫助學生在運動中體驗到花樣跳繩的獨特魅力所在。
參考文獻:
[1]張貴旺,張哲云.花樣跳繩在高中體育教學中的實踐研究[J].黑河教育,2015,08:41-42.
[2]王明霞.簡析中學生團隊精神的培養(yǎng)中花樣跳繩的作用[J].亞太教育,2014,03:99-99.
[3]聶鍇.花樣跳繩的體育文化價值研究[J].陜西教育:高教版,2012,06:3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