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創(chuàng)新是事物發(fā)展的原動力,沒有創(chuàng)新,就沒有事物的蛻變,就不會取得發(fā)展。在小學語文閱讀中,創(chuàng)新是實現小學語文有效閱讀的重要突破口。本文從以下幾個方面對創(chuàng)新進行探討,從而更好地進行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促進小學生閱讀能力的提高,全面提升學生的能力和素質。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 閱讀 創(chuàng)新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C 文章編號:1672-1578(2017)01-0171-01
創(chuàng)新對于小學生閱讀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通過閱讀,可以使小學生提高語境和語感,可以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提高小學生的素質,帶動理解能力和寫作能力的提高。因此,創(chuàng)新需要融入到閱讀中去,讓創(chuàng)新成為閱讀的常態(tài)工作,在閱讀中實現創(chuàng)新,在創(chuàng)新中提高閱讀。
1 對閱讀進行批判,提高學生的求異思維
在小學語文課文中,許多的文章都有很強的故事性,這對學生興趣的提高具有很大作用。在對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需要掌握基礎,在堅實的基礎上,不斷提高學生的想象力,讓學生去放開膽量去思維,開動腦筋,發(fā)散思維,解決問題,使學生的求異思維得到提升。在講《曹沖稱象》這篇文章的時候,老師可以對學生進行啟發(fā),對學生進行提問:“曹沖用這種方法進行稱象,是不是科學,同學們還有其他更好的辦法嗎?”于是,學生的思維就被打開,同學們就開始議論起來。有的學生說:“其實曹沖這種方法不是很科學,因為去哪里找那么多的石頭呢?就算是找到了,把石頭搬上船,然后再搬下去,反反復復,非常繁瑣。還不如讓隨行的官員和大臣上船,直到刻線的位置,再分別稱這些官員和大臣們的重量,把這些重量加在一起就是大象的重量了。”這樣的思維是多么的可貴。就算是沒有更好的辦法,但是起碼學生進行了思考,加深了對文章的理解,也很好的對學生的思維進行鍛煉。運用批判閱讀,讓學生對文章中的觀點進行否定,大膽懷疑,不斷進行思考,提出自己獨特的思想和見解,對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是極大的提高。
2 對閱讀進行探究,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
在語文教材中,很多內容都是以人為主,很多文章教育意義非常重大。有的小學語文課文中,很多結尾都留有懸念,沒有把結局告訴讀者,讓學生們自己去想象文章的結尾。在這樣的結尾中,學生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不斷的去挖掘,不斷的去思考,留有無窮的回味。例如,《窮人》這篇課文,作者對桑娜拉開帳子后的事情沒有寫出來,留給學生無窮的思考空間,在這樣的思考中,很多學生都有不同的想法,學生的想象力被打開了,讓學生們不斷去想象。又比如,在《凡卡》一文中,凡卡把信寄走以后,他的爺爺會不會收到呢?這同樣也留給學生們思考的空間,讓他們發(fā)揮想象,開拓思維。還有《狼和小羊》這篇文章中,結尾處兇惡的狼向小羊惡狠狠地撲了去,這之后將會發(fā)什么什么呢?是小羊被狼吃掉呢,還是小羊機靈的脫離危險,還是其他小動物來幫助小羊呢?這一個個思考,就是學生們想象力的發(fā)揮,也是學生思維的擴展。在這樣的結尾,作者對結局沒有去敘述,而且要讓學生自己去探究文章結尾發(fā)生了什么。在這樣的文章中,老師要做好指導工作,要讓學生根據實際情況去想象結局,不能瞎編亂造,要符合事物發(fā)展的常態(tài)。另外,老師要鼓勵學生進行思考,在符合實際的情況下,故事的結局可以多種多樣。如,在《凡卡》中,他把信寄出以后,他爺爺可能回收到,雖然在信封上沒有地址,然而,正好碰巧郵遞員和他爺爺是一個村莊的,而且他們兩個人關系很好,這就使凡卡的命運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通過探究閱讀,可以挖掘學生的想象力,讓學生在無窮的想象中進行發(fā)散思維,這樣的結局就會多種多樣,異彩紛呈。
3 對閱讀進行質疑,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
在學習知識的時候,不能夠緊緊依靠說教教學,老師要調動起學生學習動機,使學生不斷思考,在思考中產生疑問,在疑問中進行思考,從而使學習更加有效。學習要不斷思考,要經常對疑問進行思考。老師要改變教學方法,讓學生在閱讀的基礎上進行思考,發(fā)揮學生想象力,開拓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只有充滿疑問,才能更加積極思考,才能在思考中不斷解惑,不斷產生新的疑問。因此,在小學閱讀中,要讓學生不斷產生疑問,讓他們去思考,使他們想象的空間更加廣闊,創(chuàng)新的余地更加寬闊。
第一,在文章簡明之處,老師要引導學生對其進行挖掘,發(fā)揮他們的想象力,積極思考。比如,《赤壁之戰(zhàn)》中,老師可以引導學生去思考黃蓋給曹操寫的詐降的信,想象里面的內容是什么,從而發(fā)散學生思維。
第二,在文章省略的地方,可以引導學生去挖掘省略的內容,拓展學生的想象空間。如《赤壁之戰(zhàn)》中,可以讓學生去想象周瑜和曹操是如何鼓動士兵的。在戰(zhàn)斗結束之后,二人又做怎樣的總結。這樣,就使學生的閱讀得到創(chuàng)新。
第三,在課文中,有的地方雖然看著非常平淡,但是如果細細去品味,會體味到深遠意義。在這樣的地方,老師要加大引導力度,讓學生在平淡處體味更深的含義。
總之,在小學生閱讀教學中,要從多方面進行創(chuàng)新,讓學生在創(chuàng)新中不斷進行突破,不斷進步。閱讀能夠打開學生思維,在閱讀中要不斷進行創(chuàng)新,只有創(chuàng)新,才能使閱讀產生更大的效用,才能拓展學生想象空間,才能讓學生積極思考,積極去質疑,使閱讀不斷進行突破,促進小學語文閱讀全面進步。
參考文獻:
[1] 齊江濤.小學語文教學如何在閱讀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J].課程教育研究:學法教法研究,2015(34):292-292.
[2] 章永清.淺談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08,5(6):150-150.
[3] 王春蓮.淺談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實施創(chuàng)新閱讀[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教師版,2016(17):115-116.
作者簡介:馬蔚蘭(1990-),女,江蘇省昆山市人,小學二級,本科學歷,研究方向:小學語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