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古詩詞是我國眾多文化中的一種獨特存在形式,它具有充沛的情感思想、豐富的藝術想象和凝練的語言藝術。古詩詞教學也是我國語文教學體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中,以高中語文古詩詞的教學最為重要。近年來,高中語文古詩詞鑒賞部分在高考試題中所占有的比重也越來越大。針對當前高中語文古詩詞教學現(xiàn)狀,提出了一些針對性的策略。
關鍵詞:高考內容;高中語文;古詩詞教學
高中語文古詩詞的教學旨在引導學生學會并讀懂古詩詞,培養(yǎng)學生鑒賞詩詞的能力,陶冶學生的情操,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yǎng),并讓學生了解并傳播中國古詩詞文化等。正是從這一目的出發(fā),近年來,高中語文古詩詞鑒賞部分在高考試題中所占比重不斷提高,題目的難度也有所增加。具體來說,在2002年以前的高考試題中,詩詞鑒賞部分只有一些客觀選擇題,到了2002年以后,高考試題中的詩詞鑒賞部分加入了主觀概括題。我們可以看出高考對古詩詞鑒賞部分的改革不僅僅局限于題型和題量上,而是更重視對考生分析鑒賞能力和審美感悟能力的考查,這才是高考古詩詞考核的真正內涵。高考古詩詞鑒賞題的本質,給我們當前高中古詩詞的教學方式和教學現(xiàn)狀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時也帶來了新的挑戰(zhàn)。因此,本文立足于當前的高考背景,對高中語文古詩詞鑒賞的教學進行了新的探究,以期應用更全面、更科學的理論來指導高中語文教師的古詩詞教學實踐和學生的學習實踐。
一、高中語文教學方式現(xiàn)狀
在古詩詞的課堂教學中,古詩詞的形式學習和古詩詞的意義探究兩者缺一不可。因此,筆者將從古詩詞的朗讀教學和古詩詞內容邏輯的分析鑒賞教學兩方面,分別來闡述傳統(tǒng)高中語文古詩詞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方面,傳統(tǒng)的朗讀方式主要注重讀音的準確性、普通話的標準性和語言的流暢性,而弱化了對古詩詞意境和情感共鳴的表達。具體來說,主要體現(xiàn)在朗誦者對古詩詞情感情境的理解不夠準確,對古詩詞的審美認知出現(xiàn)了一定的偏離,造成了對古詩詞美感的忽視,使聽者感受不到情景的代入感。除去一些朗誦類比賽,在日常教學中,朗誦僅僅是把文字變成了聲音,旨在保證字詞的讀音準確無誤,語序不錯,不增減文字,有基本的節(jié)奏感,卻沒有讀出古詩詞的言外之意,無法引人遐思、引入某種深意。
另一方面,教師經(jīng)常習慣性地忽略古詩詞中邏輯性的內容。具體來說,古詩詞的一詞一句之間可能存在一種內在的邏輯聯(lián)系,而教師卻沒有嚴謹?shù)乜疾樽掷镄虚g所包含的邏輯關系,且對作者情感的理性分析也不全面。
舉例來說,在杜甫的《石壕吏》一詩中,詩人以“我”在石壕村中某個夜晚的所見所聞為線索,描繪出一幕官差征夫的悲慘畫面。詩中尤其通過一個老婦對惡吏的痛訴,來將戰(zhàn)爭給普通百姓帶來的不幸事實描繪到極致,可惜最后的結果還是以悲劇告終。詩的前四句情景還原,老翁越墻而過,老婦只能獨自面對官吏。接下來官吏一呼,老婦一啼,吏怒,婦苦,兩者形成鮮明對比,并突出了階級矛盾的尖銳。在官吏詢問家中有無壯丁之時,官吏的咄咄逼人迫使老婦只能以衰老之軀挺身而出,做出無言的回復,由此可以看出詩中存在事件的內在邏輯關系。因此,只有對詩詞進行適當?shù)南胂?,才能對古詩詞的內在含義進行更完美的解讀。
此外,學生如果只是疲于記憶古詩詞的含義,會造成對題目理解的偏頗甚至偏激,造成答題不夠規(guī)范、亂用詞語語句,或者答題不夠全面的現(xiàn)象。
二、古詩詞教學策略
筆者基于當前高考內容,針對上述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了以下幾個方面的建議:
1.提高教師專業(yè)素養(yǎng)
教師需要多方查閱資料來提高自身的教學素養(yǎng)。素養(yǎng)的提高可以從兩個方面進行:一是更系統(tǒng)地解讀詩詞中的形象,結合縱向和橫向交叉深入地給學生進行總結,加強學生的理解,提高學生的領會效率,讓學生不僅學會識記,更要學會辨別鑒賞。另外,要加強古詩詞內容與詩詞作者所處的社會意識形態(tài)之間的聯(lián)系,讓學生了解當時的社會文化環(huán)境,設身處地地去理解詩詞的語境。古詩詞表達的是一種思想上層建筑,因此,要結合當時的文化內涵、作者的社會地位,來深入理解詩詞在當時的社會意義、作用與影響。這些都要通過老師的梳理,以更易懂的方式傳達給學生,最終使學生能夠深入地理解所學的古詩詞內容。
2.提高學生學習古詩詞的積極性
由于古詩詞晦澀難懂,學生大部分不愿意去做課外閱讀,在課上也缺乏一定的興趣。這就使高中語文教師需要全方位地帶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將古詩詞的閱讀與白話文的閱讀結合起來教學,讓學生由淺入深地進行閱讀層面深入的學習。教師在授課過程中,也需要寓教于樂。因此,對古詩詞場景的構建就顯得十分重要,教師要引導學生聯(lián)想出一幅由古詩詞構成的美麗畫面,讓學生沉醉其中,體會詩詞作者的所感所受,使古詩詞的內涵學習凌駕于文字的表面學習之上。再者,教師還可以增強師生間的互動環(huán)節(jié),在教學中加入諸如場景演繹、舉例類比分析、現(xiàn)場提問、學生思考、老師糾錯等多種方法,來改變傳統(tǒng)的填鴨式教學方式,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在學習古詩詞的過程中不再感到枯燥乏味,讓他們能夠愿意學習詩詞,并積極主動地接受古詩詞中的文化和知識。
參考文獻:
[1]朱春芳.立足高考的古詩詞教學實踐研究[D].蘇州大學, 2014.
[2]劉聰.高中古詩詞教學問題與對策研究[D].沈陽師范大學,2016.
[3]吳麗麗.高考背景下的高中語文古詩詞鑒賞教學探究[D].內蒙古師范大學,2011.
作者簡介:徐曉琴(1982—),女,就職于江蘇省江都中學,研究方向:高中語文。
編輯 王團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