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國兵+秦智平+胡旭昶
摘要:本文從獨立學院C語言課程教學存在的問題入手,結合課程培養(yǎng)目標、獨立學院學生特點等內容,提出了過程化管理的課程教學改革思路和方法,以培養(yǎng)學生程序設計能力和分析解決問題能力為目標,對課程教學內容的組織和實踐教學方式進行了分析和探討,提出了相應的教學改革方案、過程化管理手段和考核評價方法,并通過教學實踐分析了教學效果和存在的問題,為獨立學院的C語言課程教學改革提供了一種途徑。
關鍵詞:C語言;過程化;獨立學院;教學改革
一、問題提出
通過對筆者近兩年對所在獨立學院學生的調研,了解到C語言程序設計課程的學習現(xiàn)狀不容樂觀,學生的課程學習效果不是很理想,尤其是實踐動手能力比較薄弱,從大量調查數(shù)據(jù)反映出約有三成學生在學習完課程后編程能力薄弱,近五成學生會簡單編程。通過分析發(fā)現(xiàn)造成該現(xiàn)象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幾點:
1.課程難度大,興趣不足。通過調查發(fā)現(xiàn)有相當一部分學生是專業(yè)調劑的,有八成多的學生認為該課程的要求與難度大,實踐動手能力要求高,知識應用靈活,有四成多的學生對該課程不太感興趣。
2.缺乏良好的學習習慣、學習主動性較差。獨立學院學生較普通本科學生在學習主動性、自律性上面要差些,通過對所在學院400多學生的調查,發(fā)現(xiàn)有將近六成學生學習不用功,有將近四成學生做作業(yè)時候參考他人或者不想做,自覺性與自律性較為薄弱。
3.缺少教學互動和學習效果反饋,過程管理薄弱。傳統(tǒng)教學過程中,教師與學生主要通過書面作業(yè)來衡量課程的學習情況,學生完成作業(yè)后無法及時給予反饋和針對性指導,無法及時了解教學效果和學生學習狀況,過程管理較困難。
二、教學改革和實踐的思路與方法
為了改善教學效果,提升課程教學質量,課程團隊以提高學生的能力為目標,以過程化管理為手段,進行了一系列的課程教學改革的探索與研究,通過近幾年的實踐,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一)改革思路
在理論教學上,打破傳統(tǒng)教材對知識點系統(tǒng)化的編排順序,更注重初學者學習程序設計的認知過程,重新梳理課程知識點編排體系,根據(jù)學生的接受程度,調整知識點編排次序,從而能夠讓學生循序漸進接受新的知識內容。
在實踐教學上,教學團隊采用了實踐教學自動評測系統(tǒng),采用案例驅動的實踐教學方法,通過系統(tǒng)的自動評測,實時跟蹤與監(jiān)控,采用過程化管理方式,實現(xiàn)主動性和針對性的教學指導,從而提高實踐教學效果與質量。
在整個教學過程中,依托自動評測系統(tǒng)的實踐平臺和課程評價機制的約束,要求學生必須做到課前預習、理論教學、實踐教學、課外自主實踐的幾個階段,并進行過程化評價。如圖1所示。
(二)具體實踐過程和方法
1.確定課程目標與能力
確定課程學習目標,明確課程學習完成后應該具備什么樣的能力。因此在實踐過程中,筆者結合學院辦學定位和應用型人才的培養(yǎng)目標,結合獨立學院學生的特點和C語言程序設計課程的特點,確定了“能讀懂、會編程、能應用”三個課程學習層次階段與“掌握程序設計的基本方法、具備問題分析與簡單算法設計”兩個方面的能力。
2.教學改革實施過程
課程改革的實施主要體現(xiàn)在理論教學內容組織與實踐教學方式的改革上展開,突出理論指導實踐,實踐提升理論的教學理念。
在理論教學上,根據(jù)學生的特點與基礎,注重學習程序設計的認知過程,重新梳理知識點編排體系,精心組織教學內容及教學案例,采用案例式教學,引導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在實踐教學上,筆者結合實踐自動評測系統(tǒng)平臺,重新組織實踐教學方式,如圖2所示。每次實踐教學過程,教師會事先安排不同難度層次的實踐任務,學生選擇實習任務后,把編程結果提交到系統(tǒng)上,由系統(tǒng)及時給出評判結果,如果結果錯誤,學生可以分析簡單錯誤原因并繼續(xù)改進,同時教師可以監(jiān)控到學生的錯誤信息,查看程序代碼,針對性給予分析指導,并鼓勵優(yōu)秀學生在完成實踐任務后參與指導工作。
傳統(tǒng)的實踐方式,教師會事先布置實踐任務,并在實踐過程中指導學生完成,以書面的形式提交實踐結果。這種方式存在如下弊端:主講教師無法及時掌握學生實踐的過程和結果,無法主動發(fā)現(xiàn)共性問題并給予針對性指導(只有學生主動提出才會發(fā)生,實際上主動提出指導需求的學生并不多)。新的實踐教學方式,能夠較好解決上述問題,同時,學生還可以全天候進行練習;教師可以實現(xiàn)過程化管理,同時大大減少批改書面作業(yè)的時間,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投入到課程的教學問題分析、研究和改進,優(yōu)秀案例的設計與組織,更有效的提高課程教學效果。
課外延伸,除了全天候的課外自主練習外,積極鼓勵學生參與各類程序設計競賽,引導部分學習優(yōu)秀的學生更加深入的掌握專業(yè)知識,培養(yǎng)探索新知識的興趣,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課程考核方式及評價改革
傳統(tǒng)的程序設計課程考核方式主要以筆試為主,考核內容包括基本概念,程序閱讀能力,程序設計能力等。課程采用上機考核方式,重點考察學生程序設計能力和實踐動手能力,加強過程管理,安排了3次階段性考核。課程的評價結合了課前預習與課后練習評價(10%),實踐教學評價(40%),階段性考核(20%)與期末考核(30%)。在實踐教學的評價中,引入了競賽排名機制(以數(shù)量和速度為依據(jù)),通過不同階段的評價權重值與排名相結合,能更加真實的反映學生程序設計水平與實踐動手能力。
(三)改革實踐效果
通過過程化教學管理與考核的C語言課程教學改革,基本達到了課程教學的整體目標。尤其是通過自動評測系統(tǒng)中各種約束機制的設計,實踐教學課程學生動手主動性明顯加強,課外自覺實踐練習明顯增多,積極性明細增強,少數(shù)學生在學習完課程后能把自動評測系統(tǒng)中的題目幾乎全部做完。課程考核評價更加客觀合理,平時過程化評價成績(平時成績)與綜合測試成績(期末成績)基本趨于一致,整體的平均分差在1~3分左右,明顯優(yōu)于傳統(tǒng)筆試效果,課程不及格率有了明顯的降低。學生的程序設計能力有了大幅提高,通過對比歷史統(tǒng)計數(shù)據(jù),在程序設計題的得分率要比傳統(tǒng)筆試考核方式高出70~80%,效果十分明顯。該課程的教學改革獲得了寧波大學課堂教學三等獎和教學創(chuàng)新一等獎。
三、結束語
通過幾年的探索和實踐,過程化管理的C語言課程教學改革在筆者所在獨立學院的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yǎng)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得到了同行的認可,但仍需不斷的完善教學方法和課程評價方法,提高教學評價的合理性。筆者在文中提到的自動評測系統(tǒng)(在線判題系統(tǒng))在整個教學改革中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參考文獻:
[1] 應新洋,劉慰.能力導向的應用型本科數(shù)據(jù)庫教學改革與實踐[J].大學教育.2015(6).
[2] 范紅,吳怡之.“C 語言程序設計”趣味實例教學方法的探討[J].計算機教育,2009(10).
[3] 蔣宗禮.以能力培養(yǎng)為導向 提高計算學科教育教學水平[J].中國大學教學.2008(8).
[4] 董志民,等.C 語言程序設計教學改革探索與實踐[J].福建電腦,200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