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俊林
摘要:閱讀能夠依據文本信息,將已經熟知的語文信息整合起來,通過對情感、意志、思維、表述方式、情境描繪、表達技巧、主旨分析等閱讀的探究,潛移默化的掌握寫作的技巧,累積寫作的素材,在寫作中將囊括的信息整合成自己創(chuàng)作的靈感,寫出富有新意的內容。讀寫結合是語文教學中較為常見的教學模式,教師在閱讀教學中,應關注學生的自主閱讀能力,將學生從被動的狀態(tài)中引導出來,促使學生走上主動的求知舞臺, 形成一個持續(xù)化的閱讀過程,改變學生“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的陋習,拓展讀寫的多種模式,引領學生走進文本的世界中,感受語文的情境內涵,從中汲取營養(yǎng)為寫作助力。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讀寫結合;教學模式;應用
引言:聽說讀寫是語文的基本功,在閱讀的過程中,學生由于認知淺薄,語文的積累較少,很容易走進認知的誤區(qū),寫作中也多是抄襲,而缺少自己的信息處理能力,沒有學習到閱讀的精髓,單單將有關的信息挪移到作文中,反而導致自己的創(chuàng)作能力停滯不前,教師應及時的給予疏導,讓學生在閱讀中提取出重要的信息,了解自己的需求,借助閱讀填補自己的創(chuàng)作空缺,在閱讀中啟發(fā)學生插上想象的翅膀,從不同的視角展開閱讀的分辨,也就能從不同的視角進行創(chuàng)作分析,幫助學生掃清閱讀的障礙,讓學生的作文富有生趣。
一、根據課文進行仿寫
模仿寫作并非是對閱讀中的內容照搬照抄,學生在初次接觸寫作時,會先入為主的產生畏難情緒,而閱讀的累積是一個潛移默化的過程,想要在閱讀的文學素養(yǎng)沉淀下,逐漸的為學生創(chuàng)新靈感的迸發(fā)提供信息,需要一個久而久之的鋪墊過程,那么在這個過程的累積下,學生必然會摸不著頭腦,缺乏文本的信息理解分解能力,也就無法的寫出有趣的文章,此時的仿寫是較為直觀又便捷的模擬形式,仿照文本的寫作技巧,而不是單一的仿照其內容,在學習《煙臺的海》的過程當中,學生可以完成對沿海的煙臺的海在春季、夏季、冬季、秋季段落深層次的情感體驗和與人探討之后,以擬人的表現手法,來表達煙臺海的美麗壯闊,抒發(fā)個人情感。再比如,在學習《夾竹桃》一篇課文時,文章當中有大量的對月光下甲竹桃形態(tài)的生動形象的描寫,是十分具有情感色彩和技巧可言的,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對這一段內容進行仿寫,讓學生通過觀察自己周圍喜愛的植物或動物,以充分的想象力,通過寫作進行表達,體現個人思想和情感。
二、生活體驗,書寫日記
寫日記也是一種記錄生活、提升寫作能力的良好方式,生活來自理解和閱讀,寫作通過閱讀和生活體驗,它們是互相聯通、相互結合的一個整體,人生、學習、生活都是可以相互關聯的。在學習《黃山奇松》一篇課文的過程中[1],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注意文章當中的關鍵詞匯,比如文中“挺秀”“彎曲”“枝干盤曲”等等都是表現黃山上奇特松樹的詞匯,教師可以布置學生一篇課外拓展訓練,讓學生在家長的陪同下,一起去領略當地的名勝古跡以及感受大自然所帶來的魅力,從而通過生活體驗、日記記錄這種有機結合的形式,幫助學生提升自己的觀察能力,對事物的感受能力。這也是一種十分有幫助作用的讀寫結合形式。
三、對課文進行改寫
小學教材的內容也是非常豐富的,小學生的世界也是豐富多彩的,語文教學是為了讓學生能夠更好的感知世界。首先,教師在教學期間要選擇有代表性的文章,然后讓學生對課文中的某一人物的故事進行續(xù)寫,或者對課文內容進行仿寫、改寫,在仿寫改寫中,學生就會認真的研究文章的寫作方法,或者認真研究人物的特點,學生在進一步研究期間思考的比較多,學生有思考就有收獲,學生在寫作期間運用自己的語言表達風格進行寫作,然后教師讓學生對自己寫作的內容進行再次體會,并幫助學生體驗寫作與閱讀之間的聯系。比如:在仿寫或改寫《藍色的樹葉》這篇文章時,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生活經歷進行改寫或者仿寫,通過《藍色的樹葉》這篇文章的學習,學生能夠明白同學之間要互幫互助,學生可以改寫原文,寫出不一樣的美術課,也可以仿寫,表現同學之間相處的另一種現象??傊寣W生體會寫作的魅力。
四、寫讀后感
讀文章之后學生肯定會對文章的內容有自己的見解,寫讀后感就是學生表達自己情感的最佳方式,這種方式可以讓學生把自己對文章的感悟分享出來。在寫讀后感的過程中需要教師的引導,教師正確引導學生寫出自己最真實的想法和內心的感受。在小學語文四年級下冊的課本中,有一篇文章叫做《生命生命》,在這篇文童的學習中,教師首先要讓學生進行多種方式的閱讀,如:師范讀、生自讀、生齊讀、指名讀、同桌互讀等等,讓學生在讀的過程中充分體會作者的內心情感。在體會作者的內心情感的基礎上,學生可以結合自身經驗和小組成員討論一下自己的感想,也可以用文字的形式表達出來。
五、在閱讀中批注,隨時思考隨時記錄
不斷的教學實踐表明,閱讀和寫作之間存在一種相輔相成的關系,二者互為里表,學生通過寫作活動可以鍛煉自身的閱讀能力,在閱讀訓練活動中,可以為寫作積累豐富的素材,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讀寫結合教學模式的應用,可以有效的提高閱讀教學的質量,并進一步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及寫作能力。為了有效的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在開展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活動的過程中,語文教師應重視讀寫結合教學模式的應用,注重在細節(jié)中培養(yǎng)學生的讀寫意識。例如,在閱讀教學的課堂活動中,語文教師通過閱讀教學的主題,引導學生通過合作小組的方式,限時完成閱讀文章的任務,在閱讀中批注,隨時思考隨時記錄,并寫下讀后感,并要求小組之間互換讀后感,最后進行閱讀主題探究評價。通過這種方式,促使學生意識到閱讀與寫作之間存在的密切性。
結語
閱讀和寫作結合的教學模式在新課改的推動下取得了非常顯著的效果,語文教師在教學中要不斷的觀察學生的接受能力和學習力,然后制定出適合學生實際學習情況的教學方法,從續(xù)寫、仿寫、改寫課文開始,訓練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思考能力,同時,在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寫日記習慣或者寫讀后感的習慣時,學生會不斷的思考,并對生活進行深入用心的觀察,從而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
參考文獻:
[1]伏鳳林.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讀寫結合教學模式探析[J].黑龍江教育,2014(9):93-94.
[2]秦志紅.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讀寫結合的教學策略探究[J].讀與寫雜志,2016(7):197.
湖南省教育科學規(guī)劃課題階段性成果 課題:小學高段“1+X”群文閱讀教學的實踐與研究
課題批準號:XJ18CJ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