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小敏
摘要:語文課堂的提問,是一門教學技能藝術。教師提問能起到設疑、解疑和反饋的作用,能指明方向、承上啟下、啟發(fā)思維和調節(jié)氣氛。合理的提問,有利于開發(fā)學生智力,啟發(fā)學生思維,活躍課堂氣氛,提高教學質量。在教學過程中,提問成為聯系師生思維活動的紐帶,開啟學生智慧之門的鑰匙。本文針對課堂提問存在現狀進行了分析,同時也提出了課堂提問的技巧以及方法,促使全體學生全面、主動地發(fā)展。
關鍵詞:小學;語文;提問
一、學生提問的意義
多問和好奇是兒童的天性,是他們求知欲旺盛、思維活躍的表現;學生的發(fā)問,反映出他對課題理解的深度,有的心理學家把提出問題看作是“思維的路標”。創(chuàng)新都是以發(fā)問為前提的,學生提問具有重要意義,主要表現在以下幾點:
1、學生提問能為學習活動導向。學生的學習過程,是一連串不同層次的問題產生和問題解決的過程。疑是創(chuàng)新學習的動力,質疑則是創(chuàng)新思維形成的過程。每一個問題的產生,都給下一步的學習帶來新的契機和起點,都為下一步學習過程提出了新的導向。
2、學生提問能激起思維活力。思維活動是從問題開始的。學生在學習中遇到困難,感到有問題必須解決,才會積極地去思考。在積極的思維過程中,產生活力,提高獨立思考能力和創(chuàng)新精神。例如在學習《第六顆鉆石》時,當“我”拾起五顆,第六顆怎么也找不到,學生就問:鉆石到底哪里去了呢?我引導學生邊讀邊想,把兩個人的對話多讀幾遍,問題迎刃而解。同時,提高了學生獨力思考能力和創(chuàng)新精神。
3、學生提問利于教師改進教學。古希臘哲學家亞里士多德發(fā)出過石破天驚的感慨:“兒童可以做成人的老師!”為什么呢?那是因為兒童比成人更多地保留著人類靈性中的真、善、美。他們所提問題,或對或錯,或深或淺,都是學情的真實反映,在教學中,我時常根據學生的提問改變自己原有的教學計劃。例如在教學《美麗的小興安嶺》時,我原計劃按春、夏、秋、冬的順序來進行教學,這時一個同學站起來說:“小興安嶺的秋天都有哪些景物呀?”這時我隨機說:“大家先把這段找出來讀一讀?!边@樣,我們就先學了秋天的段落,又學了其它季節(jié)的。教師應針對性地采取措施,調節(jié)教學步伐,改進教學方法。
二、問題設置不合理的原因
1、問題的重復。教師常犯的錯誤是習慣性重復問題和問題的回答。這種不良習慣把學生訓練為只會抓住“重復”的問題而不去認真地或直觀地注意問題的初次出現。這種習慣會導致大量有意義時間的丟失,降低了課堂教學的效率。但這并不是說,在任何情況下教師都不能重復問題和老師的回答。
2、不注意學生對問題的回答。教師不僅要會問,而且要會聽,要成為一個好的傾聽者。而成為一個好的傾聽者必須注意兩個方面:肯定的態(tài)度和聽的技巧。作為教師,你可以自己觀察你自己或請別人觀察,你是否集中你的注意力,,對學生感興趣?僅僅做到這些還不夠,因為“聽”是一門綜合藝術,它不僅涉及到人的行為、認知和情感的各個層次,而且需要心與心的理解。
3、提問到的學生面窄。走進學校,經常聽見學生的抱怨“我的老師從來不點我”或“老師總是喜歡點那幾個學生”。從這些抱怨中我們可以看出學生的不滿和挫折感。僅點幾個學生的教師給了大多數班級成員一個消極的強化――反正我的學習不好,老師比喜歡我,也不會關注我,盡管玩吧。久而久之,這些學生對學業(yè)越來越沒興趣,在課堂上開小差,從而導致集體斗志的喪失。
4、自問自答。你見過這樣的課堂沒有,就是教師很認真地提出一個問題,然后自己回答;或是讓學生回答后又打斷學生的回答,自己完成回答;或者是在學生答錯之后沒有試圖啟發(fā)學生思考就加入了個人的評價。結果,整個課堂上只能聽見教師的觀點,而沒有學的觀點,學生也不知道自己的回答是對還是錯。這些都是極端容易分散學生注意力的行為。當學生知道教師不讓他們完整地說出自己的觀點時,他們怎樣學會去思考、去形成邏輯思維?教師的這些行為往往使學生感到萬分沮喪,學生難以形成自己回答回答問題的邏輯系統,從而使學生消極地對待教學。如果確實是問題太難,教師應該充分地啟發(fā)學生或留給學生課后思考。
三、優(yōu)化小學語文課堂提問的方法與策略
1、學會把握提問的時機。有效的提問是在教學關鍵處和語言精華處的提問。(1)教學關鍵處的提問一般包括:在課文難點處質疑;在疑難課題處質疑;從課文內容處質疑;從中心思想上質疑;拓展內容質疑和結構巧妙處提問。(2)語言精華處提問一般包括:從語言反復處質疑;從語言修辭手法上質疑和從重點詞語中提問。
2、學會講究提問的形式。在課堂中要把握好三類提問:低級提問、中級提問和高級提問。(1)低級提問是指回憶性提問,常用于對作者、語法知識、文章結構、文體特點等具體事實和知識進行再現或確認的提問?;貞浶蕴釂栆话阌迷谡n的開始,或是對某一提問的論證初期,學生回憶所學過的概念或事實等,為學習新的知識提供材料?;卮疬@類問題,一般都是集體應答,不容易發(fā)現個別學生的掌握情況,所以教師不應過多地把提問限制在這一等級上。(2)中級提問是指理解性提問,常用于檢查學生近階段對課堂上所學知識與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情況。根據理解的層次可分為:一般理解提問、深入理解提問和對比理解提問。(3)高級提問是指應用性提問,即提供一個簡單的問題情境,讓學生應用所學的知識來解決問題。包括:分析性提問、綜合性提問和評價性提問。
3、學會控制提問的度。教師要學會控制課堂提問的三個“度”,一是難易的“度”,太難,學生百思不得其解,會失去繼續(xù)思考的信心;太易,則不能夠激發(fā)學生思考的興趣,鍛煉他們的思維能力。二是時間的“度”,在教學中,提問時間的把握要看學生答問的具體情況,回答正確的、全面的,停頓時間就短一些,反之則長一些,教師在適當等待時,可隨機提問。三是評價的“度”,學生在對問題討論的過程中,往往閃現出一些火花,教師要能及時抓住學生的獨到見解,讓學生充滿自信去表述自己的見解。
參考文獻
[1] 楊德智.問亦有度----初中語文提問的藝術[J].新課標改革與實踐,2010.5.
[2] 張政.陳清平.小談語文提問的技巧[M].中學語文教學參考,2003,(06).
[3] 薛春艷.淺談在語文提問中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思維能力[C].教育論文,20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