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金花
摘 要:現(xiàn)行的小學英語教材,不論是哪個版本,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圖文并茂,翻開書就會發(fā)現(xiàn),每一課的單詞、句型、對話都有圖片,可是很多英語教師的眼里只有文本內(nèi)容,從來不會深入挖掘圖片在語言學習中的潛在作用,所以導致這種教學資源的流失與浪費。事實上,教材中的圖片為學生的語言學習提供了情景,在學生的認知、表演、創(chuàng)造等方面起到了不可忽視的作用,因此,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我們要合理地應(yīng)用教材中的畫面。
關(guān)鍵詞:小學英語;教材畫面;作用
中圖分類號:G62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1673-9132(2017)05-0165-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05.103
在《小學英語新課程標準》中有這樣的要求:能在圖片的幫助下聽懂、讀懂并講述簡單的故事,能根據(jù)圖片或提示寫簡單的句子,能根據(jù)所學內(nèi)容和圖片提示表演小對話或歌謠。在小學生英語教材中,圖片具有對文本內(nèi)容進行注解的作用,它也是教材的一部分,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若能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開發(fā)圖片的潛在作用,將會對學生的英語教學起到助推作用。
一、認識畫面,走進英語學習的生活情境
小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是:要在感知大量的具體事件過程中,建立對事物相對清晰并且牢固穩(wěn)定的表象,認識生活中真實的客觀事物,進而進行抽象思維形成概念和符號,即感知——表象——概念。
人教版教材六年級上冊第一單元:Hou can I get there?在單元主題句型中,首先展示了一張城市各個建筑物的分布狀況圖,有學校、醫(yī)院、公園、交通燈等這些現(xiàn)實生活中的常見事物。然后出現(xiàn)兩個孩子的對話,對話的內(nèi)容是關(guān)于問路及乘坐何種交通工具等。這里既有方位名詞的表達,也有向陌生人打招呼、詢問路徑英語句型,還有生活情景的模擬。學生可以在觀察事物方位關(guān)系的同時,把自己置身于生活情景中;到了一個陌生的城市,怎樣和別人交流就能到達所要去的地方;假如你的城市中來了一位外國人問路,你會用英語與他交流嗎?這些問題的解決和英語知識的學習都可以在課文插圖的指引與提示下完成。
在小學低年級英語教學中,圖畫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比如,小學三年級有關(guān)食物的教學中,教材將西紅柿(tomato )、菠蘿(pineapple)、西瓜(watermelon)、香蕉(banana)、柚子(shaddock)、(pomelo)、橙子(orange)、蘋果(apple)等食物用色彩鮮艷的圖片展現(xiàn)出來,學生看著這些食物,情不自禁地互相交流,他見過吃過的是哪些,沒見過沒吃過的又是哪些?學生的一番交流已經(jīng)對課堂教學奠定了一個良好開端,他們會帶著自己的疑惑進入到新單詞的學習中。
學生通過圖畫這一橋梁,連接起了課本語言與生活情景,又通過生活情景來感知事物的具體特性,讓語言學習在圖片、生活、文本、情景中穿梭,學習效果事半功倍。
二、表演畫面,讓文本英語變?yōu)樯铙w驗
很多小學生對英語學習有畏難情緒,原因是英語的對話、交際、復述故事不像漢語那樣自如,因為有語言障礙。如果用好教材中的圖畫讓學生進行句型操練、復述故事,就會降低他們的學習難度。
例如,北師大版四年級下冊中有一單元是關(guān)于購物的話題,學生看到課本中關(guān)于商店的圖畫后,興奮不已,可是新鮮感過后,他們就像霜打的茄子,我在教句型時,用圖片進行替換內(nèi)容的練習,經(jīng)過幾次訓練之后,學生對購物的句型有了掌握。之后,我就讓學生離開座位,拿著課本中的圖片找同學去購物。記得最清晰的一個細節(jié)是,從來不善言談的小虎突然跑到我面前,有些結(jié)巴地對我說:“Miss yang,what can I do for you? I want an apple for my son.”學生哄堂大笑,雖然他緊張地把兩個人的臺詞全說了,可是就在這樣錯誤的中他張嘴說英語了,而且把那兩個句型熟練地說了出來。
每一主題單元中都有Let us talk; Story time 這樣的內(nèi)容,這些內(nèi)容可以通過文本中圖片的指引進行情景表演,例如,關(guān)于問路的對話練習,我們不可能把學生帶到大街上讓他們詢問陌生人,只能借助圖片先學習方位詞,這是教學重難點,當這一環(huán)節(jié)突破后,學生就可以把書本語言搬向舞臺,在情景表演中運用所學語言。這樣,學生學習到的語言不再是紙上死的單詞、僵化的知識,而是有溫度、有感情、有現(xiàn)實意義的語言。
三、創(chuàng)作畫面,讓世界文化相互滲透
教材中的畫面豐富多彩,但是教師的生活閱歷與生活經(jīng)驗豐富,所以他們對課本中的圖片無法引起強烈的閱讀欲望,可是對于小學生來說,他們看到圖片上高鼻子、藍眼睛的人物就會產(chǎn)生新奇感,因此,教師要讓圖片成為學生了解世界文化的窗口。
人教版三年級的教材中有關(guān)中西方在飲食文化方面的差異,中國人吃飯用筷子,西方人主要用刀和叉,那么他們怎樣用這些工具?教師可以引導學生仔細觀察圖片,看看他們左右手怎樣讓刀和叉交替使用。學生觀察與交流之后,找到了中西方文化的差異,緊接著就讓他們學習簡單的對話,我先讓學生說說對話中出現(xiàn)的飲食、餐具,然后讓他們想象這可能是怎樣的畫面,最后讓學生按照對話的提示,張開想象的翅膀,畫出剛才對話的場景,幾分鐘之后我們開始分享與交流。這節(jié)課中,學生的創(chuàng)作雖然粗糙,甚至有些離譜,可是就在創(chuàng)作過程中,讓學生敲響了西方文化的大門。同樣在表達禮儀方面,中國有謙讓的習慣,可是西方卻沒有,所以當美國人問你想喝茶嗎?如果你想,就一定要真實表達,不能謙虛。如Would you like tea? Yes, I like.
總之,圖畫是英語教材內(nèi)容的重要資源,是實現(xiàn)高效課堂的重要輔助材料,教師要巧用、活用這些圖片,激活圖片與對話、圖片與生活、圖片與文化的關(guān)聯(lián),讓它的作用得到充分挖掘和發(fā)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