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花
【摘 要】地理是初中階段的一門重要學科,是學習高中地理的基礎。地理學科綜合性強,學習地理需要較好的思維能力。因此,教師在初中地理教學的過程中,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
【關鍵詞】初中地理;教學;思維能力
著名科學家錢學森說:“地理科學是與社會經(jīng)濟各方面都具有密切聯(lián)系的一大科學部門,是人類文明建設的基礎理論?!边@充分體現(xiàn)了地理學科的重要性。地理是綜合性較強、知識跨度較大的學科,在學習地理知識的過程中,思維能力非常重要。教師在初中地理教學中,應從以下五個方面來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
一、通過實物展示,培養(yǎng)學生的象形思維
一般來說,初中地理教學課堂中,教師會用生動豐富的語言,描述出具體的地理情境。往往還會通過簡潔的線條符號和地理示意圖形,附加少量的說明文字表達一定的地理知識內容的形象化圖示。根據(jù)教學需要,教師會通過實物、模型、照片、視頻等形式,真實、直觀的展現(xiàn)各種地理形象。教師在課堂上應以此為切入點,積極引導學生學習,培養(yǎng)他們的象形思維能力。
二、強化語言表達,提高學生的抽象思維
感性認知是理性思維的起點,思維就是對形象、直觀的感性材料進行加工整理,再上升到對事物的本質及規(guī)律的理性思考。由于初中生的心智尚未成熟,他們的抽象思維能力不是很強,因此,教師必須從初中學生的實際出發(fā),在地里教學中充分運用形象思維的豐富材料,把一些地理事物或現(xiàn)象通過直觀的形式予以展示。在學生對比較抽象的地理知識不能完全理解時,教師可以進行提示、講解,引發(fā)學生思考去思考、探究。同時,教師還應該要求學生對這些感性材料用自己的語言進行表達,這樣既可以提高抽象思維能力,又能鍛煉語言表達能力。
三、聯(lián)系生活實際,活躍學生的發(fā)散性思維
聯(lián)系生活實際,可以對學習地理知識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植被分布、地質地貌、野生動物等章節(jié),如果讓學生死記硬背去掌握植被分布的特點,各種地貌的形成原因,各種野生動物的分布情況,效果往往不理想,可能還會出現(xiàn)張冠李戴的現(xiàn)象。教學中能與學生日常生活實際結合的話,則效果就大不相同。例如:以旅游為主題,讓學生憑自己的生活經(jīng)歷或旅游經(jīng)歷,講出所去過的地方,見過動物,再把這地方的地質地貌進行分類,歸納出不同的特點,這就大大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熱情。
四、結合學科特點,增強學生的邏輯思維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從郵票、旅游、景觀、動物世界等多種角度,進行引導教學,提高學生的興趣和學習熱情,充分激發(fā)、活躍學生的思維參與整個教學過程,使之成為學習的主體。地理教學本身旨在通過這些載體,讓學生學會思考,結合地理學科特點,將日常生活中看起來互不相干的地理事物與現(xiàn)象之間的內在邏輯關系揭示出來,這需要學生具有一定邏輯思維能力。
五、設計課堂問題,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
提出問題是得出結論的先導,為了更好的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可以有針對性的進行問題設計,通過正確的引導,讓學生轉變看問題的角度,培養(yǎng)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靈活性。
中學生思考問題往往習慣于單向性思維,所以,教師引導他們轉換思考問題的角度至關重要,讓學生有種茅塞頓開的感覺。比如,學生問:“老師,南海諸島中,大部分島嶼都很小,而且基本上都是珊瑚礁,這樣的島有什么價值呢?”這個問題,如果教師僅從地理中關于島嶼的知識去解釋,不是很有說服力,但換一個角度來思考,學生就很容易理解接受了。根據(jù)《海洋法公約》,島嶼擁有與大陸一樣的權利??梢試@島嶼劃定其領海、毗連區(qū)、專屬經(jīng)濟區(qū)和大陸架等等各類管轄海域。據(jù)海洋學家測算,一個面積為2平方千米的小島,從圍繞該島的領?;€起劃定寬度為12海里的領海,則該小島即可擁有面積為400平方千米的領海海域,此外還有12海里的毗連區(qū)及從領海基線起算寬度為200海里的專屬經(jīng)濟區(qū)和大陸架。從這個角度看,看似毫無價值的小島,其實有很大的意義。同一個問題,轉換的角度,從另一個視角出發(fā),問題變得清晰簡單。
還是小島問題為例,學生在思考這個問題時,教師可以從多個角度進行講解分析,充分讓學生理解其保衛(wèi)的價值,小島作為國土的一部分,不僅具有主權意識(國防意義),而且具有廣闊的資源價值(海域內的石油、天然氣、礦產(chǎn)品、魚類及其他生物),更具有開采捕撈形成的經(jīng)濟價值。通過引導學生多角度思考同一問題,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廣度。
如果學生對所學的地理知識不夠深刻系統(tǒng),就會產(chǎn)生似懂非懂的情況,一旦碰到實際解題,就變得束手無策。因此,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就同一問題,以不同的形式引導學生加以思考判斷,從而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深度。
參考文獻:
[1]黃芹.初中地理課堂教學新方法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4.9
[2]華慶芳.初中地理教學中學生反思能力培養(yǎng)研究[J].教育界 2013.12
[3]劉鵬.中學地理教學淺探[D].龍巖師專學報.200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