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學旭
摘 要: 游戲是小學生最喜愛的活動,將游戲與數學完美結合在一起,改變以往空洞機械的理論灌輸,使數學教學更具活力與魅力,這才是小學生喜愛的教學,才能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與思考積極性,主體參與、獨立思考,實現快樂學習、有效學習。
關鍵詞: 游戲 興趣 思維 數學教學
數學是一門相對抽象枯燥而系統(tǒng)的學科,我們面對的是一群活潑天真的小學生,他們活動好動,富有豐富的想象力,如果只是機械地照本宣科,學生自然會覺得數學知識抽象難懂,數學教學枯燥無味,無法調動學生參與數學學習的主動性。而要激發(fā)學生的參與熱情,激活學生的思維,就必須順應學生的天性,采取學生喜聞樂見的教學活動,這樣才能贏得學生的喜愛。游戲是學生的最愛,將游戲與數學結合在一起,將抽象深奧、枯燥無味的教學寓于生動活潑的游戲之中,這樣的教學更富有生命活力,成為學生以生命個體參與的教學。可以說游戲的參與讓整個數學教學更加活潑、更加有趣,真正成為全體學生共同參與的積極活動。
一、游戲成為學生興趣的激發(fā)點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沒有興趣的學習是枯燥而低效的,不僅不利于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與掌握,相反會讓學生對數學學科滋生厭倦情緒,最終對數學學科徹底失去動力。為此我們要善于借助學生喜愛的游戲活動,寓教于樂,在一系列生動活潑、富有趣味性的數學游戲活動中展開數學知識學習,讓游戲成為學生興趣的激發(fā)點。
(一)游戲導入,樂于參與。小學生自我控制能力差,上課伊始,其精神狀態(tài)還處于高度興奮階段,雖然人在課堂,但心思卻不在課堂,此時我們需要做的就是利用游戲的娛樂性吸引學生,將學生注意力轉移到學科學習上,激起學生飽滿的學習熱情。如學習“能被3整除的數的特征”這一內容時,可以在正式學習之前,與學生做個游戲,先給出數字843,讓學生思考這個數能否被3整除,學生通過計算后回答能。此時可以讓學生出一個多位數,經過計算后考考老師。學生逐個報數,他們都認為教師同樣需要經過長時間計算,但是教師卻能快速而準確地判斷。這樣的游戲充滿師生互動,具有趣味性與挑戰(zhàn)性,教學氛圍異常活躍,學生自然會很快將注意力集中于新知的學習。緊接著教師因勢導入,進一步提出問題:“你們能不能不用計算,一下子就準確判斷出一個數能否被3整除。”學生紛紛搖頭,這樣自然產生強烈的學習動機,以飽滿的學習熱情參與新知學習。
(二)游戲教學,愛上學習。小學生有意注意時間短,在一節(jié)課中難以保持長久集中的注意力,隨著教學深入,學生注意力會分散,激發(fā)與培養(yǎng)學生對學科濃厚而持久的學習興趣是教學重中之重。我們不僅要重視課堂教學導入環(huán)節(jié),更要重視整個教學活動的開展,將游戲靈活貫穿教學中,在恰當時機拋出,才能將學生注意力集中于學習之中,興趣更濃厚。如學習認識基本圖形時,如果只是讓學生機械介紹基本圖形,教學枯燥,為此我們可以設計一個富有創(chuàng)意的游戲活動,讓學生親自動手畫一畫、剪一剪、拼一拼,將這些基本圖形融合在一起,設計出更多富有新意與個性的圖形。這樣的數學游戲活動集知識性與趣味性于一體,集操作性與思維性于一體,讓學生動手動腦,寓教于樂,學生更愛參與其中,更能在游戲中感受到動手的樂趣和思考的樂趣,真切感受到數學學習的趣味所在,才能讓學生真正愛上數學學習,讓游戲真正成為學生興趣的激發(fā)點。
二、游戲成為學生思維的觸發(fā)點
數學學科素有“思維的體操”之稱,思維能力不僅是學習數學的基礎,還是學習數學的重要目標。小學階段數學教學不只是局限于書本知識的傳授,更重要的是讓學生掌握基本數學思想與方法,學會數學思維。游戲寓教于樂,不再是單純地講解知識,而是將知識寓于一系列直觀有趣的游戲之中,更具實踐性與創(chuàng)造性,學生更能全身心地投入其中,親身經歷知識形成過程,展開主動思考與積極思維,這樣的學習才是快樂而高效的。將游戲引入數學教學中,徹底改變以往機械而枯燥的知識講解,將顯性知識與隱性知識融為一體,學中玩,玩中學,更能激起學生思維的主動性與獨創(chuàng)性,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思維,讓游戲成為學生思維的觸發(fā)點。如一年級學習“分類”時,對于初入小學的兒童來說,分類這一概念抽象難懂,學生往往難以深刻理解,更談不上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思維。為此我們可以結合教材與學生特點設計富有創(chuàng)造性與趣味性的數學游戲活動,如送玩具回家,將車停入停車場等一系列游戲,將抽象的數學概念寓于簡單熟悉而直觀的生活事物之中,寓于直觀生動而有趣的游戲活動之中,為學生營造愉悅和諧的思維氛圍,引導學生將同一類物品歸在一起,從而讓學生在愉悅的情感氛圍感染下展開深入而主動的思考,這樣學生就不再是機械地記憶概念,而是經歷過思考后深入理解概念本質。不僅可以讓學生更加深刻地理解所學知識,更為重要的是讓學生學會數學思維,掌握基本的數學思想與方法。又如學習長度單位與重量單位時,不必直接告訴學生1厘米、1米有多長,1克與1千克有多重,可以設計成猜想類游戲活動,讓學生猜測一下教室內桌子的長與寬、課本的長與寬、椅子的重量、鋼筆的重量等,然后組織學生親自動手量一量、稱一稱。在這樣的教學活動中,學生認為活動更具挑戰(zhàn)性與趣味性,更能調動學生參與的主體性、思考的獨立性與思維的積極性,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推測能力與驗證能力。
總之,將游戲引入數學教學中,更符合小學生生性活潑的特點,更能彰顯出數學的生命活力,改變以往枯燥而機械的教學,成為激發(fā)學生興趣與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著力點,實現學生主體參與與快樂學習,讓學生學習更加主動而快樂,這樣才能讓學生全程參與學習,實現學生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的全面發(fā)展。
參考文獻:
[1]管紅英.小學數學課堂游戲教學的探索與運用[J].中國校外教育,2016(21):62-63.
[2]趙敏.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游戲教學例談[J].黑龍江教育(理論與實踐),2016(06):89-90.
[3]張志宗.淺談游戲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運用[J].教育現代化,2015(06):73-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