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福永
【關鍵詞】 閱讀教學;興趣;能力;提高;
方法
【中圖分類號】 G623.3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6)
22—0095—01
新《小學語文課程標準》明確規(guī)定:“小學各個年級的閱讀教學都要重視朗讀,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yǎng)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睂W生是學習的主體,只有落實以生為本的理念,才能在語文教學活動中激活學生的閱讀思維,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有效的閱讀教學對于理解文本內(nèi)容,提高閱讀水平,陶冶學生情操,發(fā)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那么,怎樣才能實現(xiàn)閱讀教學的有效性呢?
一、要讓學生樂于“讀”,培養(yǎng)學生閱讀興趣
愛因斯坦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币爰ぐl(fā)學生的求知欲望,就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興趣之上,有興趣的學習能使學生全神貫注,積極思考,甚至達到廢寢忘食的境地。所以,教師要千方百計地調(diào)動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望和學習熱情,讓學生喜歡閱讀,把閱讀當作一種樂趣,有一種想讀的沖動。一般說來,要激起學生閱讀的興趣,首先,教師在新課導入時要精心設計導語。導入的方式很多,如可以采取創(chuàng)設情景、開展比賽、巧設問題、多媒體手段、謎語故事等方法來達到這一目的。其次,閱讀教學中要巧妙引入,過渡自然,環(huán)環(huán)相扣,步步深入,引生入勝,不斷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
二、要讓學生學會“讀”,提高自主閱讀能力
1. 要讓學生充分讀、多讀。俗話說“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多讀對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很重要,通過多讀可以提高學生閱讀的速度和閱讀的質(zhì)量。讀的方式也有很多,可以默讀、小組讀、自由讀、齊讀、分角色讀、開火車讀等。只有讓學生潛心讀書,深入思考,才能讓學生真正地與文本對話,與文本交流,獲得個人體驗和獨特感受,發(fā)現(xiàn)并提出問題。這些體驗和感受,可以是閱讀材料的某些部分,可以是自己認為重要的部分(詞、句、段)或主要的問題發(fā)表的見解,也可以是對課文內(nèi)容、寫法的評價或?qū)φn文的補充、修正等等。
2. 要教給學生質(zhì)疑的方法。愛因斯坦說過:“提出問題比解決問題更重要?!苯處熞朴谝龑W生捕捉質(zhì)疑點,把問題問到“點子”上,這個“點子”就是課文的重點、難點、知識點和語言文字的訓練點等,同時還要教會學生質(zhì)疑的方法和途徑。一是從課題入手,抓住題眼發(fā)問。如,在教學《梅花魂》一課時,可以抓住“魂”字發(fā)問,問為什么用“魂”而不用“情”。二是抓住矛盾,把課文中看似矛盾的地方揭示出來。如,在教學《十里長街送總理》時,“一位滿頭銀發(fā)的老奶奶,雙手拄著拐杖,背靠著一棵洋槐樹,焦急而又耐心地等待著”,可抓住“焦急”和“耐心”提問:這兩個詞用在一起是不是矛盾的,為什么。三是比較優(yōu)劣,對教材的重點字詞或重點句,通過比較認識。如,《落花生》一文中,“花生做的食品吃完了,父親的話卻深深地印在我的心上”,在這里可提問為什么用“印”字而不用“記”或“留”字。四是鼓勵學生質(zhì)疑,培養(yǎng)學生多元化解讀。比如,在教學《“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一課時,教師可以設計以下思考點:(1)如果父親也和母親一樣,對我的詩大加贊賞,結果會怎樣?(2)如果母親也和父親一樣,對我的詩一直說“糟糕透了”,結果又會怎樣?這一設計,學生閱讀后,會積極發(fā)言,思維非?;钴S。
3. 開展有效的交流和討論。閱讀教學中師生合作、生生合作是討論和交流的主要形式。低年級學生可以圍繞需要理解的重點詞、句、段展開討論,中高年級學生可以圍繞把握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展開討論。合作學習貴在通過探究產(chǎn)生思維的火花和情感,群策群力、集思廣益,把學習內(nèi)容引申或拓寬,在對話、交流的基礎上,實現(xiàn)積極的、有效的學習。需要指出的是,在合作學習過程中,可以進行討論交流,甚至爭論。但教師一定要加強調(diào)控、引導,避輕就重,不能只圖形式上熱熱鬧鬧,不講實質(zhì)效果,一定要使學生學有所得,使課堂富有成效。
總之,教學是一門很深的學問,具有極強的藝術性。影響課堂教學的因素也有很多,包括教師的因素,學生的因素,教材的因素,以及課堂環(huán)境的因素等等。我們必須以教學理論作指導,經(jīng)過自己的不斷實踐、不斷總結、不斷完善和創(chuàng)新,熟練地運用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策略,真正提高學生學習的效率,提高課堂教學的質(zhì)量。
編輯:馬德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