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巖男
【摘要】人事制度改革對高校改革有著重要的推動作用,而高校實現改革的基礎是提高教職工的政治思想。為了減少改革中的阻力,應該注重提升教職工的政治思想,目前部分高校的教職工思想比較不成熟,而且思想政治工作開展的并不順利,通過對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對教職工的影響,應該轉變教職工的思想態(tài)度,從而提高高校職工的素質,如此一來,形成良性循環(huán),讓高校職工在思想政治教育正確的前提下,有效開展工作。
【關鍵詞】高校 分配制度 思想政治
【中圖分類號】D422.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22-0030-02
前言:在高校開展思想政治工作是國家教育部以及我黨提出的基本政策,思想政治工作的開展有利于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及改革,為了增強高校辦學效益,與國際接軌,從精細化方面考慮使得對工作人員的精簡轉崗和對分配的比例進行調整,對目前較為困難的高校人力資源配置和激勵制度進行有力改革,加強職工的思想政治教育,保證改革的順利進程。
一、高校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對教職工的影響
在《2010——2020年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規(guī)劃綱要》一文中,已經提出事業(yè)單位的改革首先應該加強對工作人員的政治思想工作,如此才能保證改革工作的順利展開,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可以有效的推動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人事分配制度是按照教職工的工作能力以及工作態(tài)度等方面進行綜合考慮,以此為基準制定適合自身教學機制的改革。
(一)短時間教職工無法適應新模式
高校傳統(tǒng)的人事管理模式實行已久,教職工早已習慣這種模式。當新的具有競爭性的新制度,淘汰不思進取的“多余”人員,這一做法注定會引起長期處于習慣狀態(tài)下的教職工的不適應,怕自己不能通過考評而對這種制度的推行存在抵抗情緒[1]。
(二)改革初期思想政治工作與高校發(fā)展的不契合性
高校教職工思想政治工作是針對思想層面的建樹,見效慢,不似物質文明建設的快速和明顯,容易被教職工所忽視。一些高校物資文明發(fā)展較快,沒有做好新形勢下的教職工思想政治工作的準備,沒有制定方針和計劃,對教職工的思想政治工作重點把握不準確,導致教職工的思想政治工作緩慢,不利于教職工的思想政治工作的發(fā)展,更不利于高校的整體發(fā)展。
(三)忽視了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
人事分配制度的改革應該以調動教職工的工作積極性以及工作能力為基礎,在教學方法、教學內容等方面給予較高關注。與以往硬性的和運動式的思想政治工作方面又更加靈活多樣。這一狀態(tài)容易出現重物化成果輕視思想建設,思想政治工作是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的重要基礎,但是高校相關領導在改革的過程中,恰恰忽略了這一點,并沒有對教職工的思想政治工作有足夠的重視,導致人事分配制度的改革并沒有明顯的效果。
二、做好教職工思想工作的重要意義
我國歷來就有“文足能安邦,武足能定國”的精辟總結。高校作為人才聚集及人才培養(yǎng)的關鍵點,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建設影響非同小可[2]。
(一)推動人事制度改革的順利實施
人事管理制度通常具有較強的硬性管理弊端,對照政策,講求原則,這是人事工作的標桿。然而高校人事工作的對象是受教育水平較高且自我意識較強烈的知識分子群體,過于強硬的人事管理模式非但不能起到很好的管理效果,很有可能適得其反,不利于高校人力資源效益的提升,思想政治工作的開展要有利于更好的了解和理解廣大教職工的需求,提高教職工工作水平,提升思想道德層次,更好的與高等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相契合,體現到人事分配制度改革之中。
(二)打造優(yōu)秀師資力量團隊的需要
高校教育工作是社會經濟建設的重要支柱,是為社會輸送人才的重要機構,所以打造優(yōu)秀的師資力量團隊,是社會發(fā)展、高校育人的重要保障。高校不僅僅是育人的場所,更是社會思想道德進步的關鍵點,高校對人才的培養(yǎng)目標應該是注重大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這就需要高校具備一支強有力的教師隊伍,并且相應的教育職工也需要有高素質、高水平,所以,高校職工的思想政治工作在人事教育上更為重要,應該帶領全校師生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提高高校的整體素質。為學生樹立道德信仰,體現良好的政治面貌。
三、人事分配制度中思想政治實施方法
人事分配制度的改革將打破傳統(tǒng)高校人事管理模式,逐漸進入人力資源開發(fā)和管理的階段,在這一階段中,如何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提升人力資源開發(fā)管理效益,既要傳承舊的制度中精華的所在,又要發(fā)展,推陳出新不斷進取,具體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加以探索研究。
(一)以宣傳為主導,轉變教職工的政治思想
人事管理制度的改革要圍繞學校的發(fā)展戰(zhàn)略工作,做好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的宣傳,對新的人事分配制度進行全面的宣傳,讓所有的教職工了解具體的實施方法。將崗位管理方法、工作考核的方法以及績效制度進行全方位的宣傳,讓每一位教職工明白新的制度對于其具有更好的保障,要消除恐懼感。改革理念要深入人心,對于少數難理解的員工要耐心細心通過有效溝通消除顧慮。引導廣大教職工積極投身到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當中,
(二)以培訓的方式提高教職工的綜合素質
俗話說的好:“打鐵還需本身硬”。做好人事分配制度改革中教職工的思想政治工作,人事工作者應該具備正確的世界觀,認真貫徹科學發(fā)展觀,學習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的思想內容。人事部門在構建教師團隊上有著重要作用,與師生聯系也十分緊密,所以人事工作者的思想政治對師生影響也十分大,做好政策實施,以超強的工作能力和良好的服務意識對高校師生進行有組織、有規(guī)劃的培養(yǎng),構建全校師生的職業(yè)道德。同時,人事工作者要有更高的職業(yè)道德,組織紀律性,有良好的服務態(tài)度和精湛的專業(yè)技術知識,要有從實踐中總結經驗教訓的學習能力,不斷提升的能力,樂于奉獻,工作中能較好的分析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的發(fā)展規(guī)劃。
(三)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實現人事分配制度的改革
高校教職工是一群具備高素質的群體,對其而言,物質只是生活需要,而更多地是追求精神境界。面對這樣一個群體,只有給予他們更多的精神支持,情感鼓勵,與教職工肩并肩共前行,才能更好的發(fā)展思想政治工作,與教職工融洽相處,引導員工的思想與改革保持一致,在工作中也就能得心應手,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高校在進行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的過程中,應該開展具有針對性的思想政治工作,針對教職工的教學能力、思想現狀以及綜合素質進行細致的劃分,如此才能保證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性,才能以思想政治工作提高教職工的綜合能力,并為人事分配制度改革打下堅實的基礎。思想政治工作應該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教育思想,以調動教職工積極性、激發(fā)教職工創(chuàng)造性為目的,通過實踐活動、培訓等方式全面開展思想政治工作。針對教師的個人教學水平、思想覺悟等方面進行系統(tǒng)的培訓,如此才能從根本上提高教職工的政治思想水平。堅持以人為本的工作理念,在培訓過程中,通過網絡、文件、會議等方式加深教職工對政治思想的認知,并以人性化的管理方式提高教職工工作的積極性,以此保證高校的人事分配制度順利進行改革。
總結:高校進行的人事分配制度改革是一個持久的改革過程,但是在改革工作開展之前,應該對教職工開展思想政治工作,教職工的思想政治覺悟提高是保證認識分配制度改革的重要基礎,所以,以培訓的方式加強思想政治工作,并堅持以人為本的工作原則,只有如此才能讓思想政治發(fā)揮其應有的關鍵作用。加強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投入力度、力求講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個思想政治工作巧妙結合,培養(yǎng)教職工的思想政治工作,使他們成為推進改革的新鮮血液,加快我國高校人事分配制度的進程,引導廣大教職工積極向上、凝心聚力,推動高等教育事業(yè)興旺發(fā)達。
參考文獻:
[1]管培俊. 新一輪高校人事制度改革的走向與推進策略[J]. 中國高等教育,2014,10:18-22.
[2]紀可妍. 淺議高校人事分配制度改革中的思想政治工作[J]. 人力資源管理,2014,09:206.
[3]管培俊. 關于新時期高校人事制度改革的思考[J]. 教育研究,2014,12:7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