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金鳳,趙 強,郝 杰
徐州醫(yī)科大學醫(yī)學信息學院, 江蘇 徐州 221004
?
VB程序設計課程案例教學方法實踐研究
馬金鳳,趙 強,郝 杰
徐州醫(yī)科大學醫(yī)學信息學院, 江蘇 徐州 221004
案例教學方法強調教學過程中學生的充分參與和主體地位的實現,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文章通過在VB程序設計教學過程中,針對基礎情況相當的兩個班級分別采用傳統教學與案例教學方法,對比、分析兩種教學方法的優(yōu)劣,以期不斷提高VB課程教學質量。
VB程序設計;案例教學;教學實踐
【DOI】:10.13566/j.cnki.cmet.cn61-1317/g4.201606029
Visual Basic(簡稱VB)是美國微軟公司推出的Win- dows環(huán)境下的軟件開發(fā)工具,是用來開發(fā)圖形用戶界面的軟件[1]。Basic語言是它的前身,VB不僅繼承了Basic程序設計語言簡單易學的特點,而且提供了面向對象的可視化編程工具、事件驅動的編程方式,使用窗體和控件來設計程序界面[2]。因此,VB成為高等院校的重要編程語言,是培養(yǎng)學生抽象思維能力、掌握信息處理技術的重要課程[3]。VB程序設計作為非計算機專業(yè)《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的后續(xù)課程,它的教學目標是讓學生掌握程序設計的一般性規(guī)律,具有閱讀程序、理解程序的能力,并能把程序設計方法應用到本專業(yè)及相關領域,培養(yǎng)學生的程序設計能力。
在傳統的VB程序設計教學過程中,教師大多采用“以教為主”的講授方法,信息單向傳輸,學生被動接受。這樣的教學模式盡管可以讓學生初步接受VB語言的基本概念、語法結構等基礎知識,卻不能很好地提高學生的編程及動手能力,培養(yǎng)學生主動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學效果差強人意。
而案例教學則偏向于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使學生掌握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而不僅僅是獲得固定的原理和規(guī)則[4]。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學習不是由教師把知識簡單地傳遞給學生,而是由學生自己建構知識的過程[5]。案例教學法是基于建構主義學習理論提出的一種新型的教學方法,采用的是一種以問題為核心、以案例為基點進行教學設計及實施的教學模式。在VB教學過程中,針對教學中的難點,尤其是涉及到程序結構和一些常用算法,運用案例教學法對提高學生興趣和教學效果具有較大的作用。同時,也發(fā)現學生思維活躍、喜歡探究,特別是對趣味性、實用性強的東西感興趣,現介紹如下。
案例教學的關鍵是選取和設計教學案例。案例的選取和設計應以激發(fā)學生求知欲望,促進學生理解應用知識,提高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為根本出發(fā)點[6]。為了使教學案例充分發(fā)揮其功能,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案例的選取和設計應注意把握如下幾個基本原則:
①教師應根據特定的教學內容設計教學案例,針對知識點選擇案例時要重點突出、主次分明,不能避難趨易或喧賓奪主;
②選取和設計教學案例要有明確的目標,要兼顧知識本身的系統性,控制好分解的數量并留有伸縮余地,不能分解得過細;
③選取和設計的教學案例要有延展性,不能是簡單地把教學內容轉換為一個個問題提出[7]。案例應具有承前啟后的作用,在介紹當前知識的同時,既有已往知識的復習鞏固,又能對今后學習的內容有所涉及。當然,如果能兼顧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學科知識,并能顧及學生的趣味,那么教學案例必然能產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在講授 VB 的多分支if選擇結構的執(zhí)行流程時,發(fā)現學生僅僅接受一對if語句的使用方法,而沒有意識到“不管有幾個分支,程序執(zhí)行了一個分支后,其余分支不再執(zhí)行”這種語句結構。針對這一問題,在編寫多分支選擇結構的程序時,設計了一個錯誤案例,讓學生查看運行結果,討論總結使用方法。
例題:編寫程序,將學生的百分制成績轉換成對應的五級制成績。
Private Sub Command1_Click()
Dim Cj As Single
Dim Dj As String
Cj=Val(Text1.Text)
If Cj>=60 then
Dj=“及格”
Elseif cj>=70 then
Dj=“中等”
Elseif cj>=80 then
Dj=“良好”
Elseif cj>=90 then
Dj=“優(yōu)秀”
Else Dj=“不及格”
End if
Label3.Caption=Dj
End Sub
上述案例在運行時,學生很快發(fā)現在文本框中輸入大于等于60的數據,程序執(zhí)行后,輸出的成績等級都是“及格”,并沒有實現等級的區(qū)分,覺得不能理解,很想知道原因。此時,可以很好地激發(fā)他們主動探究的積極性,經過討論、驗證,最后得到結論后,對于多分支選擇結構的程序執(zhí)行流程問題,學生印象就非常深刻了,以后就很少犯類似的錯誤。
2.1 教學對象選取
為了更客觀、公正地進行比較傳統教學和案例教學兩種教學方法的實際教學效果,經過篩選,最后選擇相同年級和專業(yè),課時、教學進度相同,班級人數及整體情況較為接近,并且為同一任課教師的兩個班作為課堂教學試點班級。其中,采用傳統的教學方法的稱為甲班(48人),采用案例教方法的稱為乙班(49人)。
2.2 教學方法實施
2.2.1 傳統教學 甲班的整體教學過程主要按照傳統的“教師課堂講授理論+學生上機實驗練習”方式進行授課[8]。教師在理論課程中系統介紹課程相關的知識點,借助板書、幻燈片、程序例題演示等方式進行課堂教學;在實驗課程中,結合理論課堂的相關內容給出上機實驗練習題供學生操作練習。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是主導者,傳授知識、制定實驗內容,學生大部分時間都只是被動接受知識,按部就班地進行上機實驗練習。這種傳統的教學方式不能很好地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不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2.2.2 案例教學 乙班的教學過程采用案例教學方式,即“知識點的簡單介紹+大量的程序案例討論”,整個教學過程在機房實施。在學習一個新知識點時,先由教師利用少量課時簡要介紹概念性內容,然后編寫和運行針對知識點而設計的程序案例,最后通過案例討論環(huán)節(jié)讓學生總結出新知識點的特點和使用方法。程序案例討論主要由以下幾個環(huán)節(jié)組成:程序閱讀、程序運行結果分析與討論、知識點小結。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學生不僅要接受新知識,還要通過大量案例的分析、討論,進而總結升華,所以案例討論環(huán)節(jié)是最重要的教學環(huán)節(jié)。
在乙班教學過程中,把班級學生進行分組,每組3~4人,同時要求每組推薦一名組長負責該組學生的任務分工、成員協調等工作。在每次課程之前都會告訴學生下次課的教學目標,并會下發(fā)相關任務,這樣在上課的時候學生就已經進行了預習,并且在案例討論環(huán)節(jié)進行分組討論,并且會抽取個別組的學生進行講解。通過這種課前預習準備、課上教師講解、小組學生討論等方式教學,可以更好地促進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和理解。
教學評價的含義是指:以教學目標為依據,制定科學的標準,運用一切有效的技術手段,對教學活動的過程及其結果進行測量、衡量,并給予價值判斷。而教學評價的功能涉及五個方面:反饋調節(jié)功能、診斷指導功能、強化激勵功能、教學提高功能、目標導向功能[9]。依據這一指導理論,我們在課程結束后對甲乙兩個實驗班級進行卷面考試和學生實驗反饋兩個方面進行考核,并對成績進行分析。
3.1 卷面考試結果
甲乙兩個班期末VB考試均采用閉卷方式,試卷題型分為客觀題和主觀題。客觀題采用選擇題、填空題、程序填空等題型,主要測試學生對于基本知識點的掌握情況;主觀題需要簡要描述程序界面結構,書寫完整的程序代碼,主要考察學生綜合運用知識點的能力。試題選取來自題庫隨機抽取,知識點覆蓋全面,難易適中(具體情況如表1所示)。
表1 卷面得分情況對比
①兩個班級總成績的平均分差異不明顯,甲班平均分73.5分,乙班平均分74.8分,從總成績來看變化不大,乙班情況稍好。
②由于客觀題主要考察基本知識點的掌握情況,甲班的得分情況明顯優(yōu)于乙班,甲班平均分46分,乙班為38.4分。甲班在教師的系統、全面講解之后,基本覆蓋全部知識點,并且重點突出。乙班由于只是簡要介紹主要知識點,主要靠學生自己歸納總結,難免會疏忽一些細節(jié)。
③主觀題考察的是學生綜合運用能力,甲班的平均分為27.5分,乙班為36.4分。甲班主要采用按部就班的方式進行實驗練習,學生被動接受,對知識的自我理解轉化欠佳,乙班采用案例教學方式,通過大量的案例實踐、分析、總結,在這個過程中,學生不僅需要理解新學習的知識,還要綜合運用已有知識內容,因此學生的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很大的提升。
3.2 學生實驗反饋結果
VB作為一門程序設計語言課程,實驗在整個課程結構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分量,因此學生的實驗情況也作為這門課程成績的考察點之一。在兩個班的實驗報告中有著明顯的差異:甲班學生的實驗報告思路比較單一,局限于教師講授的方法,不能很好地靈活變通;乙班學生的實驗報告解決方法靈活多樣,還會對比不同解決方案的優(yōu)劣之處,以便尋求最佳方案。
3.3 問卷調查結果
為了更深入地了解學生對案例教學的態(tài)度、認可度、效果、評價等情況,在乙班進行案例教學之后進行了問卷調查,結果顯示:全班49名學生中有32人(約占65%)更愿意采用案例教學方式進行授課;在知識點的理解和接受方面,有33名學生(約占67%)認為案例教學方式可以更好地促進知識的學習,具體情況如圖1所示。
圖1 傳統教學與案例教學情況對比
《VB 程序設計》是一門實踐性較強的課程,學生不僅要掌握基本的知識點,更重要的是能夠靈活、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實踐證明,傳統的教學方式對于知識點的覆蓋更加全面,可以很好地幫助學生梳理零散的學習內容;案例教學方法可以更好地激發(fā)學生主動學習的能力,加強對知識點的理解,促進學生自主探究、不斷創(chuàng)新。學生要獲得知識、能力、智力的發(fā)展,不能僅僅依靠一種教學方法,必須合理地結合多種教學方法,并根據學生的特點及其實際情況,靈活地、創(chuàng)造性地組織教學,以取得最佳的教學效果[10]。
[1]馬凱.Visual Basic程序設計[M].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14:1-3
[2]婁迎紅.《Visual Basic程序設計》課程案例教學研究[J].山東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5(1):49-51
[3]余華,何玉香.Visual Basic程序設計[M].北京: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2005:1-4
[4]許楠,尹淑欣,寧常鑫,等.非計算機專業(yè)基于案例的VB程序設計教學改革[J].電子制作,2015(6):114
[5]科普中國百科科學詞條編寫與應用工作項目.建構主義.百度百科[EB/OL]:http://baike.haosou.com/doc/62453- 66-6458769.html,2018-08-01
[6]李志輝.VB教學案例設計的總體思路及其實例解析[J].計算機教育,2009(22):90-92,125
[7]宋彥琴.案例教學法在VB程序設計教學中的探索及實踐[J].計算機光盤軟件與應用,2013(7):201-201,203
[8]唐小燕,吳斌,魯大林,等.傳統教學與案例教學在《VB程序設計》教學中的實施效果分析[J].教育信息化:學術版,2006(10):63-65
[9]杜春玲,郭施祎,亓靜,等.VB課程實訓環(huán)節(jié)的改革與實踐[J].科技創(chuàng)新導報,2010(15):192-193
[10]龔惠榮.案例教學法在VB程序設計教學中的實踐與探究[J].寧德師范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3,25(3):333-336
Practice of case-based teaching method for VB program design course
Ma Jinfeng, Zhao Qiang, Hao Jie
SchoolofMedicalInformation,XuzhouMedicalUniversity,Xuzhou221004,China
The case-based teaching method emphasizes students' full participation in the process of teaching and the realization of the main body's status so as to improve students' ability to analyze and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is article compares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traditional and case-based teaching methods used in two classes with similar baseline data during our VB program design teaching so as to constantly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eaching.
VB program design; case-based teaching; teaching practice
徐州醫(yī)學院2013年教育教學研究立項課題(xjy201330)
2016-06-10
馬金鳳(1981-),女,江蘇徐州人,副教授,碩士,主要研究方向:教育技術學基本理論。
G642.0
A
1004-5287(2016)06-073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