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佳麗
摘 要:高校教學管理的特殊性在于,要保證教學管理工作能夠正常進行,以達到國家所規(guī)定的教育目標。高校是集教學、科學研究于一體,同時還要發(fā)揮起社會功能。高校在其發(fā)展進程中,會對教學管理方式進行調整。隨著高校的規(guī)模化發(fā)展,高校教學管理者需要面對各種問題,并將各項工作合理安排。這就需要高校教學管理者樹立科學管理觀念,以確保高校教學管理工作能夠順利展開。本論文針對高校教學管理者需要樹立的若干觀念進行研究。
關鍵詞:高校管理 教學管理者 管理觀念
進入到二十一世紀,中國的高等教育呈現出新的發(fā)展態(tài)勢。按照國家教育部對高校人才培養(yǎng)所發(fā)布的教育指導思想,要確保高校所培養(yǎng)的人才符合社會發(fā)展要求,就要在高校的教學管理實施更為深層次的改革。具體操作中,就是要對教學管理實施創(chuàng)新,這就需要針對高校的教學管理轉變管理觀念。只有改革的觀念樹立起來,才能夠更好地落實到行動中,否則,即便是高校在管理上實施了改革,也難以達到昀終的目標,而且還導致高校的管理成本浪費。
一、目前高校教學管理中所存在的問題
(一)高校教學管理沒有訴諸到技術層面
高校教學管理不僅僅是管理性工作,其中更是含有技術性。隨著時代的發(fā)展,高校教學管理也要是必要的改革,但是多年來的管理多會落實到制度層面,當落實到行動中,就要根據每一個高校自身的管理需要展開。高校教學管理具有延續(xù)性,也具有延展性,但是,如果高校管理沒有落實都技術層面,就會存在很多的問題,特別是在高校管理中沒有適應時代的要求而對管理觀念進行更新,就會在管理行為中存在很多問題。
(二)高校教學管理存在著滯后性
從目前的高校教學管理制度的落實情況來看,由于管理制度不夠完善,就必然會導致刮管理工作缺乏科學性和嚴謹性。特別是一些高校對于人才培養(yǎng)并沒有落實到管理條例,使得高校教學管理難以與高校的發(fā)展同步。一些高校甚至還存在擅自修改規(guī)章制度的現象,而導致管理者的工作無法有效執(zhí)行。比如,在高校的人力資源管理制度中,要將教學管理者的積極性調動起來,就要采用必要的激勵措施,以將教學管理者的工作積極性激發(fā)起來。但是,當進入到具體執(zhí)行階段的時候,就會導致獎罰不夠公平的現象。
(三)高校教學管理者的管理權力過于集中
高校教學管理的權力集中是高校教學管理缺乏有效性的一項重要因素。高校為了提高行業(yè)競爭力,往往會針對目前的高校管理而實施必要改革措施,因此而將多層等級管理制度制定出來。管理制度的制定往往是由昀高管理層所決定的,并在制度執(zhí)行的過程中,按照一定的規(guī)范執(zhí)行。中國的高校執(zhí)行的是校長管理制度,從校長到教務處以及學院管理機構,由上到下層級管理,并約定俗成地形成等級管理制度。在各層級管理人員需要履行的管理職責上,也是校長具有昀終的決定權,并能夠做出管理決策。雖然高校的校長會參考下層管理人員的建議,但是,校長具有主要的決策權,并對高校實施絕對管理。這樣就會導致各個學院的自主管理受到限制,而對學校的教學無法根據本院的需要實施個性化管理。高校教學管理上如果失去了平衡,就會導致教學管理失敗。
二、高校教學管理者需要樹立的管理觀念
高校的改革,就需要教學管理者從管理觀念上進行改革。如果高校管理執(zhí)行了改革,但是觀念上沒有改變,就必然改革的內在驅動力不夠,導致高校改革流行形式而難以發(fā)揮實質性的作用。
(一)高校教學管理者的教學觀念改革
高校的教學管理者要認識到學生是接受教育的對象,同時也被作為教育的主體存在。高校教學管理者的教學觀念對管理行為具有指導性作用,旨在將教育思想落實到教學內容,并在轉變的過程中采用相應的教學方法。教育的作用不是知識傳遞,而是要將知識外化為行為,成為一種能力,轉化為管理素質。大學教育主要是對學生的教育,但是,這種教育并不是單向的傳遞,而是要給予學生以自主選擇權,讓學生尤選擇專業(yè)的權力,有選擇自己有興趣的學科的權力。學生擁有足夠的自由度,才能夠將自己的特長充分地發(fā)揮出來,使得學生的潛質的挖掘。當學生的主體氛圍被塑造出來,就會感到受到尊重而對自己的觀點和行為更為自信。所以,高校要實施創(chuàng)新管理,高校管理者就有必要將將學生的主體意識喚起,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并創(chuàng)設多維教學空間,以對學生進行創(chuàng)新思維訓練并將其創(chuàng)新意識激發(fā)起來。
(二)高校教學管理者的人才觀念改革
高校教學管理重在人才培養(yǎng)。按照現代的教育模式,高校采用了彈性化教育,并多元化展開,所涵蓋的內容包括課程的設置、學生的學習方式以及教育教學模式等等。那種格式化的教學模式被打破了,而是更為注重創(chuàng)新人才的培養(yǎng)。現代社會各個領域更為注重綜合性人才的吸收。面對社會的需求,高校就要在人才培養(yǎng)上力求多樣化,將學生的主體精神充分地發(fā)揮出來。高校學生極具個性特點,其已經有所知識積累,在人才培養(yǎng)上就要注重多層次性的人才培養(yǎng),以更有效地完成教學目標。高校的教學中,要注重針對不同個性特點的學生要采用不同的衡量標準,重視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yǎng),包括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科學研究能力、社會實踐能力等等,鼓勵學生從自身能力的角度不斷發(fā)展,將學生培養(yǎng)成為具備理論基礎,且具有學術研究能力的,能夠將理論應用于實踐的應用型人才。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中國的高等院校是培養(yǎng)人才的基地。要使所培養(yǎng)的人才符合社會需求,就要重視辦學質量。中國十八大報告中明確要求,中國高校要注重應用型人才的培養(yǎng)?;谶@一指導思想,就要在教育深入改革的同時,要改變高校管理觀念,并在觀念的指導下采取新的舉措,實施新的方法,以使得高校的校園環(huán)境更和諧,且更為穩(wěn)定地發(fā)展。
參考文獻:
[1]高福成.淺論高校教學管理信息化建設[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1(10):12—13.
[2]劉佳佳.新時期高校教學管理者素質淺論[J].山西高等學校社會科學學報,2011,23(02):108—109.
[3]王劍輝.淺談我國高校教學管理中存在的若干問題[J].才智,2011(19):19—19.
[4]宋建軍.高校教學管理系統(tǒng)使用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重慶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16):78—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