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菲
【摘 要】隨著對Phonics教學的深入探討,其在培養(yǎng)學生語音和閱讀能力等方面的優(yōu)勢日益顯現(xiàn)。在Phonics教學中運用肢體語言,能夠促使學生的多種器官聯(lián)動,從而達到吸引學生興趣、牢固掌握知識的目的,同時也巧妙地解決了教師用英語授課時學生聽不懂教師指令的難題。
【關鍵詞】肢體語言 Phonics教學 自然拼讀法
Phonics教學,也稱自然拼讀法,是一套針對兒童的學習特點,根據(jù)英語拼音文字的特點,把英語單詞的音和形建立起聯(lián)系的一種學習方法。它的“音形對應關系”,幫助人們了解字母、字母組合與它們的讀音之間的關系或者規(guī)則,可以幫助學習者通過字母與其發(fā)音之間的關系直接、正確地拼讀出英語單詞,而不需要借助另外一套標音符號。[1]
筆者在教學實踐中發(fā)現(xiàn),在Phonics教學中,如能巧妙運用肢體語言,可以使教學更有效。肢體語言也稱身體語言(body language),是指經由身體的各種動作,從而達到表情達意的溝通目的。[2]一般包括手勢語、姿勢語和神態(tài)語,在教學中使用肢體語言,可以達到傳遞信息、表達感情、表示態(tài)度的目的。在Phonics教學中運用肢體語言,能夠促使學生多種器官聯(lián)動,從而達到吸引學生興趣、牢固掌握知識的目的,同時也巧妙地解決了教師用英語授課時學生聽不懂教師指令的難題。
Phonics教學是一種識碼、解碼和編碼的識字過程。識碼主要是讓學生對字母在單詞中的發(fā)音進行感知、體驗和認知。解碼主要是進行音的各種組合訓練和口語訓練,并加以鞏固。編碼主要是讓學生運用所學習的Phonics規(guī)則進行拼寫,達到Phonics教學的最終目標。但由于這個規(guī)則比較抽象,如果不采取適合小學生心理、生理特點的教學方法,會事倍功半。肢體語言能很好地解決這個問題,化難為簡,使抽象的概念形象化和具體化。下面具體談談在小學英語Phonics教學各個階段運用肢體語言的策略和方法。
一、導入階段:TPR(全身反應法)
英語課堂的導入與熱身階段是在進入新課學習之前,使用一些歌曲、游戲等方式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對即將學習的新知有個初步感知和體驗。在該階段運用肢體語言能達到熱身和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的作用。特別是在Phonics教學中,TPR(全身反應法)在導入階段就能很好地激發(fā)和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筆者在這個階段經常使用的肢體語言是“My Smart Hand”這首歌中的嬰兒手勢語和TPR。這兩種肢體語言符合小學階段的學生模仿能力強、愛動愛跳的特點,可以充分發(fā)揮他們的學習積極性,以飽滿的狀態(tài)迎接后面階段的學習。
【案例1】
筆者曾經執(zhí)教過一節(jié)語音復習課,內容為復習26個字母在單詞中的發(fā)音。該節(jié)課有大量拼讀單詞的練習,任務重、難度大,對學生來說又很枯燥,因此筆者在這節(jié)課的熱身導入環(huán)節(jié)播放了一首非常好聽的美國原版歌曲“My Smart Hand”,學生在邊聽邊唱邊跟著做動作的過程中復習了26個英文字母在單詞中的常見發(fā)音。下面具體闡述一下這首歌曲中的肢體語言的運用。圖1為視頻中的一個鏡頭。
視頻歌詞如下:
A sounds like /a/. B sounds like /b/. C sounds like /k/. And D sounds like /d/.后面的字母一直到Z以此類推。圖1中五指并攏的肢體語言代表字母A,伴隨著音樂和歌詞,唱出字母在單詞中的發(fā)音規(guī)則。
【分析】這首歌節(jié)奏感強,歌詞中包含了26個字母及其在單詞中的發(fā)音,歌曲中既有大小寫形式,每個字母又配上一個生動的手語,學生很容易通過視、聽、做建立起字母音形對應關系。整首歌沒有出現(xiàn)國際音標,也不會增加學生的額外負擔。更多的是增加了學生學習的興趣,也起到了很好的導入熱身作用。
這類關于Phonics教學的TPR有很多,如臺灣版的A to Z TPR,都是學生喜聞樂見的集動作、韻律、節(jié)奏為一體的肢體語言,對學生感知Phonics字母的音形對應有很大幫助。但是臺灣版的這個視頻與上文提到的視頻有所不同的是,它更接近TPR的主旨,即全身反應,而不只是停留在手語層面,而且表示的動作除了字母的象形表達外,還有音的表意動作,也就是說呈現(xiàn)一個字母時要做兩個動作,一個動作表示字母形狀,另一個動作表示字母在單詞中的發(fā)音(如圖2)。
二、識碼階段:Jolly Phonics(國外原版手指圖)
通過熱身活動使學生的注意力都投入課堂之后,下一步是讓學生感知、體驗字母在單詞中的發(fā)音,這就有一個感知、體驗、認知的過程,相當于Phonics教學中的識碼階段。這個階段中的肢體語言以Jolly Phonics(國外原版手指圖)為主,這套手指圖是根據(jù)發(fā)音動作所代表的意義推導出發(fā)音的原理,讓學生記住字母或字母組合的發(fā)音規(guī)則。
【案例2】
在Letters and sounds課型的教學中,筆者使用肢體語言幫助學生建立音形對應感知。在教學字母S時,筆者用手做出蛇游動的樣子(如圖3),并發(fā)出/s/, /s/, /s/的聲音,表示蛇的叫聲。在教學字母Q時,筆者做出鴨子張嘴的樣子(如圖4),并發(fā)出/qw/, /qw/, /qw/的聲音,表示鴨子的叫聲。在教學字母H在單詞中的發(fā)音/h/時,筆者把手放在嘴巴前面大喘氣(如圖5),表示上氣不接下氣,也可以感知發(fā)這個音帶來的氣流沖擊,從而正確發(fā)出這個音。
這樣的教學形式音形并茂,形象生動,易于模仿體驗,深受學生喜歡。因此,學生對該部分內容的掌握也非???。
【分析】學生在肢體語言的引導下對語音進行感知和模仿,這樣的教學不但能提高學生的興趣,更能聚焦他們的注意力,還能快速培養(yǎng)他們的語音識別能力。教師也可以嘗試設計符合各個不同年齡段的學生的肢體語言。
三、解碼階段:手指表達法、數(shù)音拆音法
在Phonics教學的解碼階段,主要是進行音的各種組合訓練和口語訓練,并加以鞏固,包括語音跟讀(Phoneme Replication),語音分割(Phoneme Isolation),語音分辨(Phoneme Segmentation),語音組合(Phoneme Blending),語音押韻(Rhyming),語音刪減(Phoneme Delection),語音替換(Phoneme Substitution),語音倒轉(Phoneme Reversal)和語音拼湊(Pig Latin)等訓練形式。[3]筆者在這個階段經常使用的肢體語言教學方法主要有手指表達法、手指數(shù)音法和看口型組單詞法。其中,手指數(shù)音法是解決單詞的發(fā)音中到底有幾個音素最好的辦法之一。單詞中的字母如果與發(fā)音中的音素一一對應,這對學生來說比較簡單,但如果單詞中出現(xiàn)字母組合作為一個音素的情況,在英語學習的起始階段,手指數(shù)音法可以很好地幫助學生厘清其中的多個音素(見圖6)。
【案例3】
比如在教學loud一詞時,筆者先領讀若干遍,然后要求學生把發(fā)音一個一個拼出來,最后提問學生:How many sounds in “l(fā)oud”?學生根據(jù)筆者平時教給他們的手指數(shù)音法,邊拆分單詞的發(fā)音邊伸出手指,數(shù)完之后再把單詞整個讀一遍。
【分析】以上案例是在鞏固與訓練階段運用肢體語言進行語音分割、語音分辨和語音組合的例子。這樣的教學方法非常生動形象,便于學生學習掌握。通過這樣的教學,學生不光知道了這個單詞有幾個音素,便于拼讀,也知道了并不是每個字母都有發(fā)音任務,有些是兩個甚至三個字母一起發(fā)一個音,也為以后的字母組合的發(fā)音教學奠定了基礎。
四、編碼階段:吟誦表演法
Phonics教學的編碼過程,主要是引導學生運用所學習的Phonics規(guī)則進行閱讀和拼寫,達到Phonics教學的最終目標。在這個階段中,教師可以讓學生通過表演等肢體語言,在自主拼讀的基礎上,將chant、繪本文章或者小故事等演出來,從而達到讓學生通過體驗、感知和運用,內化掌握Phonics規(guī)則的目的。
【案例4】
在Lets spell板塊教學的拓展環(huán)節(jié),筆者呈現(xiàn)了一個帶有該節(jié)課主要拼讀規(guī)則(ow讀音)的小故事,故事附帶有圖片和情境,非常童真,學生非常喜歡。筆者讓學生四人小組合作,利用該節(jié)課所學習的拼讀規(guī)則熟練朗讀,最后表演這個小故事。小故事如下:
I am Mr Slow. Im yellow and brown.
Its winter. I look out of the window.
Wow! Snow! Slow, slow, slow.
I walk to the window. But I am too slow.
Wow! Its spring now!
Look! Yellow flowers!
Look! A brown cow!
Look at me!
I grow into a big one!
【分析】這個小故事由PPT畫面呈現(xiàn)情境,讓學生四人小組先合作嘗試用本節(jié)課學習的ow讀音規(guī)則朗讀小故事,然后讓學生聲情并茂地表演出來。在這個活動中,學生的身體、大腦、五官等多器官聯(lián)動,在體驗、感知和運用中不知不覺掌握了發(fā)音規(guī)律。這樣的小故事或者chant、繪本文章可以看作對Phonics教學拼讀規(guī)則的最終運用,從聽、說輸入音開始,到單詞,到句子,最后讓學生在語篇中利用拼讀規(guī)則自主閱讀。
肢體語言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發(fā)揮著極其重要、無可替代的作用,而Phonics教學無疑在此基礎上給肢體語言的運用搭建了更為廣闊的平臺。反過來,肢體語言的運用也給Phonics教學插上了靈動的翅膀,使其生動有趣、易于接受。當然,肢體語言在應用時也要掌握其使用策略和原則,包括文化差異,同一肢體語言在不同國家可能有著不同的含義,還要掌握肢體語言使用的合理性和準確性。教師只要掌握好肢體語言在Phonics教學中的應用策略、應用原則和方法,就會在自己的語言課堂上收獲豐碩的果實。
參考文獻:
[1]何花.英語拼讀法教學策略研究[D].廣州:華南師范大學,2007.
[2]何雙燕.肢體語言在小學英語課堂中的應用[J].陜西教育,2013(12):70.
[3]杜潔,曹鷺. 開展英語語音音素組合訓練,提高學生音覺意識[J].上海教育科研,2004(6):75.
(浙江省杭州市學軍小學求智校區(qū) 310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