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要讓舞蹈成為展現人們內心世界和豐富情感的載體,除了掌握相應的舞蹈技巧外,更重要的就是提高舞者的審美情趣和能力,以及敏銳的音樂節(jié)奏感和舞蹈修養(yǎng)的全面性。
【關鍵詞】舞蹈;舞感;肢體語言
中圖分類號:J71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6)12-0124-01
作為人類認知事物的基本方法和途徑,感覺對舞者在技巧訓練和藝術表現中具有重要的把握和操控作用。事實上,舞蹈就是舞者多種感覺的協調和統一。要使舞者肢體復雜的肌肉運動協調并達到藝術化水準,就必須對其舞感進行規(guī)律性調節(jié)和控制,同時還要和表演工具、作品本身相呼應。舞感是其全面生成和發(fā)展舞蹈技巧,提升舞者舞蹈表現能力的重要基礎。由此可見,舞感是舞蹈練習或表演中無所不在無處不有的東西,直接影響到舞蹈技巧與舞蹈表現力。結合多年的舞蹈教學實踐,筆者就如何在舞蹈訓練中培養(yǎng)正確的舞感進行探討。
舞感,即舞蹈感覺,主要是指在進行舞蹈肢體動作時舞者對音律、技巧等的體驗、感悟,也包含著對舞蹈藝術的表現和藝術創(chuàng)造能力。舞蹈看似是舞者的肢體運動,其實是舞者內心世界的體驗和創(chuàng)造活動,這些以舞者本人的感知和體驗能力為前提。盡管感覺是一個較為抽象的概念,但能給舞者注入塑造藝術形象的最大助力,是實現舞蹈技巧向舞蹈藝術轉化的必要保證。舞蹈運動的過程是舞者由外到內、再由內到外的轉換和展現的過程,也是一個感覺與技巧緊密結合的過程,它的轉換與展現是舞者內心意象和想象,通過各種相應感覺充分體現的一種外顯狀態(tài)。因此,要讓舞蹈成為展現人們內心世界和豐富情感的載體,除了掌握相應的舞蹈技巧外,更重要的就是培養(yǎng)舞者的各種舞感。
首先,舞者要提高自身審美情趣和能力。舞蹈追求的最高境界就是藝術美。具有高尚的審美情趣和較高的審美能力是一個合格舞者的基本素質和能力。在舞蹈的學習過程中,不管是對基本功訓練、作品排練,還是對技巧琢磨和作品風格提煉,乃至對作品深層次地挖掘,都離不開將審美意識注入其中,要在一招一式中,在手位、步法、身韻等方面思考其內涵,體驗其中所蘊含的情感、思想,乃至靈魂。鑒于此,無論是在進行日常的基本功訓練,還是在具體舞蹈的規(guī)范動作,都要最大限度地流暢而完美地完成,努力去表現每一個動作應有的涵韻和風格。同時,在表現涵韻和風格時要注意動作所承載的時代性、地域性和民族性等特點。這些特點的集中沉淀與濃縮,就是該舞蹈的靈魂所在。因此,我們不難發(fā)現,舞蹈的過程其實就是一個審美的過程,就是帶著情感、思想去體驗、展現和創(chuàng)造美的過程。
其次,培養(yǎng)敏銳的音樂節(jié)奏感。音樂節(jié)奏是舞蹈的靈魂。舞蹈表現藝術性的高低直接取決于舞者對音樂節(jié)奏的感覺如何。舞蹈表演的節(jié)奏是和音樂的節(jié)奏同步進行的。舞蹈中肢體運動之所以有規(guī)律性主要是有音樂節(jié)奏的指導,它推動舞者肢體語言的相互協調并產生美感。在音樂節(jié)奏的指導下,舞者根據自己的內心感受,和著體態(tài)運動感覺的節(jié)律,并隨著情緒感覺而起伏變化,從而使觀眾感覺舞者的動作快慢、舞步節(jié)奏、力度把握、肢體協調等方面是否流暢自如地完成。由此可見,音樂節(jié)奏既是舞者內心的情感節(jié)奏,也是舞蹈形象呈現的節(jié)奏。即整個舞蹈過程都是在靠舞者和著音樂的節(jié)奏將內心的感覺通過自己的肢體語言呈現出來。舞蹈音樂的節(jié)奏不僅可以使舞者通過對旋律的感知、想象,體驗音樂所營造的氛圍,讓舞蹈形象生動感人,也可以幫助觀眾更加深入地認知和理解舞蹈的內涵與意蘊。因此,舞者要加強對音樂節(jié)奏的把握和配合的訓練。在平時訓練中,要選擇具有代表性的音樂曲目,多聽、多看、多想、多練,同時也要去了解它產生的時代背景、主題、情愫、音樂形象等,從而在建立正確的聽覺形象和節(jié)奏動律的基礎上生成和發(fā)展自己的聽覺判斷能力??傊囵B(yǎng)敏銳的音樂節(jié)奏感就要求舞者進行不斷、反復的音響聽辨訓練,增強對節(jié)奏、旋律、和聲、調式等音樂要素的感知和體驗,逐漸形成對音樂穩(wěn)定的辨別和感知能力。
最后,要不斷提高自身修養(yǎng)。作為一門藝術,和其他的藝術形式一樣,舞蹈也涉及非常廣闊的知識面。沒有廣博的知識基礎,開闊的眼界、敏捷的思維、豐富的生活經驗是很難感知舞蹈作品的本質內蘊與藝術美的,也難以將內心的感覺轉化為對舞蹈的心理操控,讓自己在舞蹈中做到從容、自然,使舞蹈技巧得到最佳的發(fā)揮,并將長期的情感積累和全面的技巧訓練在肢體舞動的一瞬轉化為最直接的能量釋放,從而充分激發(fā)觀眾豐富的情感聯想。當然,提高自身修養(yǎng)不是短時間內就能達到的,需要舞者不斷地積累知識、積累生活、積累聽覺、積累記憶、積累情感,也要靠平時用心、用眼、用耳去觀察、體驗、收集和感受,還需要對生活的觀察、對人情的體驗、對技巧的揣摩、對情景的演練,等等。
參考文獻:
[1]張平.舞蹈表演的審美規(guī)范[J].舞蹈,2002(3).
[2]楊辛,甘霖.美學原理[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3.
作者簡介:
陳文娟(1987-),女,江西吉安人,四級演員,研究方向:舞蹈教學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