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敏
一、認識“說”的近義詞,學用不同的“說”
小學生的習作常常出現(xiàn)從頭到尾都是“說”字的現(xiàn)象。針對這個現(xiàn)象,教師可以結(jié)合課文,進行練習,認識“說”的近義詞。
“不敢,鐵罐兄弟?!碧展拗t虛地回答。(《陶罐和鐵罐》)
教育家拿起茶杯向井里灌水,他一邊灌一邊喊: “危險!快上來!” (《一次成功的實驗》)
他對我要求很嚴,經(jīng)常叮囑我:“你看見一樣東西……”(《畫楊桃》)
通過課文學習慢慢滲透,讓學生逐漸認識到“說” 的近義詞很多,還包括喊、嚷、叫、問、答、商量、談話、囑咐、叮嚀、批評、夸獎、議論、吩咐、聲明、勸說等。寫作時可根據(jù)人物的心情、性格和周圍的環(huán)境靈活地變換其他形式,這樣避免重復,使文章中的“說”句更加準確。
二、“說”自己的話,寫個性化的“說”句
不少學生的作文,往往沒有個性化的“說”句,不問人物身份,不論人物性格。通通一口學生腔,每個人的性格不同,所處環(huán)境不同,說出的話肯定不一樣。如《她是我的朋友》中,小男孩給受傷的小女孩獻血后,說: “她是我的朋友?!边@句話表現(xiàn)了小男孩單純善良的美好心靈?!独茄郎轿鍓咽俊分?,為了不讓敵人發(fā)現(xiàn)群眾和連隊主力,班長馬寶玉斬釘截鐵地說了一聲:“走!”短短一個“走”字體現(xiàn)了馬寶玉的勇敢和堅決。
教學時,教師進行比較、歸納。學生就會明白:根據(jù)人物的性格、心情,小孩要像小孩說的話,老人要像老人說的話,軍人要像軍人說的話。
三、寫好提示語,讓“說”句生動起來
提示語是指對話中除人物說的話之外的啟示說明性的文字,包含人物說話時的表情、動作、語調(diào)、神態(tài)、心理等細節(jié),讀者憑借提示語可以想象出人物的各種情態(tài),體會人物復雜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點。但很多小學生在描寫人物語言時,往往只會寫,“他說”“你說”之類單調(diào)的提示語。教學時,教師應指導學生發(fā)現(xiàn)和學習課文中精彩的提示語。
如《金色的魚鉤》中,老班長猛抬起頭,看見我目不轉(zhuǎn)睛地看著他手里的搪瓷碗,就支吾著說:“我,我早就吃過了??吹酵肜镞€沒吃干凈,扔了怪可惜的……”
他摸了摸嘴,好像回味似的說:“吃過了。我一起鍋就吃,比你們還先吃呢。”
老班長轉(zhuǎn)身朝兩個小同志睡覺的地方看了一眼,一把把我摟到身邊,輕聲說:“小聲點兒,小梁!咱倆是黨員,你既然知道了,可不要再告訴別人?!?/p>
這三段話通過“摸了摸、猛抬頭、支吾、摟、輕聲”等詞的修飾,表現(xiàn)了老班長忠于革命,舍己為人的崇高品質(zhì)。
四、變換提示語位置,掌握“說”的句型
第一種:提示語在前,一般強調(diào)提示語;第二種:提示語在后,一般突出說的話;第三種:提示語在中間,一般突出前后說的話,提示語既有語氣上的停頓,也有意思上的停頓; 第四種:省略提示語,在讀者能夠根據(jù)說話者的語言環(huán)境清楚判斷是誰說的話的情況下,可以把說話人是誰省略掉。
四種“說”的句型,學生容易混淆,尤其標點符號的使用??偨Y(jié)一首兒歌幫助學生記憶: 提示語在前面,冒號引號緊相連;提示語在后面,句后畫個小圈圈;提示語在中間,畫個逗點在后面;直接對話最方便,用上引號真簡潔。
在三年級上冊《小攝影師》一課中,出現(xiàn)了四種“說”的句型。
1.晚上,秘書告訴高爾基:“外面來了一位攝影師?!?/p>
2.“是個小男孩嗎?”高爾基問。
3.“是的?!毙∧泻⒄酒饋?,鞠了個躬,“請讓我進去吧!”
4.“不是。是一家雜志社的記者?!?/p>
5.“請轉(zhuǎn)告他,我很忙。不過,來的如果是個小男孩,就一定讓他進來?!?/p>
教師可以讓學生模仿課文例句練習造句,鼓勵學生在習作中嘗試各種形式的“說”句,訓練學生把“說”句寫得準確、具體。批改、講評學生習作時,對問題“說”句,要及時指出,幫助修改,更要多發(fā)現(xiàn)精彩“說”句,給予表揚。 “說”句描寫是一項長期、有益的習作教學活動,值得我們在教學工作中認真研究和深入探討。
(作者單位:江西省南昌市南昌師范附屬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