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祖峰
摘要:中職學校語文教學既要重視傳授給學生們漢語言知識,亦要滲透對學生的敦品修德。近年來在學校教育中,大力提倡各個學科都要滲透對學生的德育。那么,認識和實踐中職學校語文教學滲透德育,是中職語文教師應該解放思想,付諸實踐的問題。
關鍵詞:中職學校;語文教學;滲透德育
中圖分類號:G633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5349(2016)07-0130-01
語文教學在中職學校的課程建設中已經(jīng)形成了一定的規(guī)范。但是必須看到,中職語文教學雖然從學科范圍來說是有明確界定的,對學生所要進行的是漢語言知識方面的教育教學??墒?,鑒于這個學科的特點,也鑒于中職學生德育的需要,這一學科中所包含的豐富的德育資源有必要挖掘和利用。包括整合語文學科教育教學的經(jīng)驗,達成在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的目的,實現(xiàn)以語文教學促進德育的雙重效果。
一、中職學校語文課教學中的德育滲透模式
學校德育教育的力量不足,局限于專業(yè)學科和專業(yè)教師方面。構建中職學校語文課教學中的德育滲透模式,既要求學校教學管理活動的有意而為之,更要求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有意而為之,能夠自覺地有方法地將德育滲透到語文教學中,同時收獲智育和德育的雙重效果。
論及語文教學中的德育資源,我們可以以語文教學中必會涉及到的儒學傳統(tǒng)文化為學習對象。儒學中包含的倫理道德博大精深,如《孝經(jīng)》(包括《二十四孝》故事),相對簡明,易讀易懂。《弟子規(guī)》本來就是啟蒙教材,而且兼有識字教學、品德教育,以及為讀經(jīng)(主要是“四書五經(jīng)”)做準備的作用?!洞髮W》,原為《禮記》之一篇,全書不足兩千字,言簡意駭,語近旨遠。“外有以極其規(guī)模之大,而內(nèi)有以盡其節(jié)目之詳者也?!保ㄖ祆洹洞髮W章句》序)在某種意義上可以說,《大學》概括表達了孔子的教育思想和政治哲學思想。朱熹將其與《中庸》《論語》《孟子》合輯為“四書”,并主張讀“四書”應先讀《大學》。“于今可見古人為學次第者,獨賴此篇之存,而《論語》《孟子》次之。學者必由是而學焉,則庶乎其不差矣。”(《大學章句》)《大學》被喻為“初學入德之門”(朱熹《大學章句》引程子語)。學習《四書五經(jīng)》等儒學經(jīng)典,宜以《大學》“入門”,讓學生在學習和了解民族傳統(tǒng)文化中的語言文化的同時,受到儒家倫理文化的啟發(fā)和教育。
在教育界的理論探索范疇,關于構建教育教學模式的問題很被熱議。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存在弊端,以改革的視角和方式打破傳統(tǒng)模式的束縛,這既是由事物發(fā)展的客觀規(guī)律所決定的,也是追求教育教學質(zhì)量高效率、高標準、高質(zhì)量的必然要求。那么,怎樣來具體認識教育教學模式呢?根據(jù)《說文解字》中對這一詞義的釋疑,以及百度搜下模式的詞義,有理由將中職學校語文教育教學模式看作為:是在語文教學活動中被教師習慣化和經(jīng)驗化了的范式。
2014年的5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河南考察時提出了要適應我國經(jīng)濟發(fā)展的“新常態(tài)”的觀點,7月末在黨外人士座談會上又一次提出,要以經(jīng)濟發(fā)展“新常態(tài)”的觀點來指導學校的教育教學管理活動。同樣,中職學校語文教學也需要構建“新常態(tài)”,以改革和創(chuàng)新對教育教學模式“激活力”“補短板”,“提速增效”在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就具有這樣的意義。
二、中職學校語文教學滲透德育的方法和要求
構建中職學校語文課教學中的德育滲透模式體現(xiàn)出與時俱進的教育理念,對于充分挖掘和利用學科教學中的德育資源,實現(xiàn)對學生的敦品修德目的將起到極大的促進作用。那么,在這一理念指導下,應該在教學活動中采取怎樣的教學方法呢?
總體來看,中職學校語文課教學中滲透德育的方法有多種,包括:貫穿式、遷移式、感悟式、對比式、解讀式、情境式、討論式,當然也還有其他很多方式,可以單獨使用,也可以結合使用,使用權和使用效果當然都在于語文教師。
首先,從總體方法上看,就是結合語文教學來滲透,完成語文教學任務是第一位的,但其中的德育教育資源既不能忽視,也不能浪費。教師既要善于發(fā)現(xiàn)又要善于利用,要將提高學生的語文修養(yǎng)和提高學生的道德修養(yǎng)一并視為己任。不要以為自己只不過是語文教師,完成語文教學的任務是自己的責任。在語文課中滲不滲透德育并非是自己的責任,以這樣的狹隘的學科教師的責任來開展語文教學,其結果就是對學生敦品修德的忽視和不負責任。每一位中職語文教師都必須高標準、嚴要求地對待自己對于學生所應履行的責任,既要在語文教學中積極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扎實學生的漢語言知識,同時要以獨具匠心的講解和闡釋讓學生充分了解文學作品中作者所要贊美和弘揚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文化,以此來幫助學生塑造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質(zhì),增強人文素質(zhì)。
參考文獻:
[1]李霞. 隨風潛入夜?jié)櫸锛殶o聲——淺談中職語文教學中的德育滲透功能[J]. 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0,08:57.
[2]廉曉梅. 淺談中職語文教學的德育滲透[J]. 當代職業(yè)教育,2012,12:46-47+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