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建英
摘 要:在數(shù)學小組合作學習的過程中,由于學生之間存在著明顯差異,于是造成了在合作學習過程中,部分學生活動多、部分學生濫竽充數(shù)等現(xiàn)象的發(fā)生,筆者在此主要就數(shù)學合作學習中如何對待學生差異進行探討。
關鍵詞:小學數(shù)學;合作學習;學生差異;效果
小組合作學習是目前新課標極力提倡的一種學習形式。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學生們可以就需要合作的內容進行交流,這樣教學,可以使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充分發(fā)揮,從而使學生在愉快、和諧、友好的學習氛圍中獲得知識。但是,需要指出的是,在學生合作學習的過程中,由于學生在知識、能力以及接受新知程度方面存在著明顯差異,所以很容易造成合作學習變成少數(shù)學生展示自我的舞臺,不利于學生學習效果的全面提升。那么,在數(shù)學小組合作學習過程中,教師要如何應對這種差異,才能使合作學習不流于形式,達到全面提升學生合作效果的目標呢?教師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尊重差異,對學生進行合理分工
在學生合作學習的過程中,要想使學生的合作學習更加有效,合理分工是前提。在小組合作學習分組的安排上,教師要根據(jù)學生的學習能力、接受程度以及學生的興趣愛好等差異,對學生進行合理分工,只有這樣,才能為優(yōu)勢互補,全面提高學生合作學習的效果奠定基礎。
在小組合作學習中,在小組成員的組成方面,教師要充分尊重學生之間的差異,根據(jù)小組成員的具體狀況進行分組、分工,每個小組的優(yōu)、中、差學生比例要適當,每個學生都要有自己的合作學習任務,這樣一來,在遇到相關數(shù)學問題的合作學習時,才會在優(yōu)生主導、中等生跟上、后進生參與的過程中使自己的學習能力得以提升。另外,需要指出的是,在合理分組的基礎上,教師一定要讓小組長的作用得以充分發(fā)揮,使每個學生在合作學習時都能夠有事情可做,進而提高合作學習效果。
由此可見,在小組合作學習過程中,要想提高合作學習成效,在小組成員組成以后,教師一定要讓合作小組根據(jù)自身情況以及學習內容的需要做好明確分工,以使小組成員中各種程度的學生都能參與,從而有利于聽取不同學生發(fā)表的意見,進而在合作資源的交流共享中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
二、尊重差異,讓學生充分進行思考
在學生合作學習的過程中,由于學生之間存在著差異,有些學生思維發(fā)展比較緩慢,教師就要留給他們充足思考的時間,唯有如此,才能使小組成員中的每個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得到充分發(fā)揮,進而在發(fā)表自己看法的基礎上增強自信,提高合作學習的效果。
如在教學《可能性》這部分知識時,為了使每個學生都能在具體的實踐活動中獲得對所學知識的深刻認知,教師主要采取了讓學生進行合作學習的方式。在學生合作學習的過程中,當教師提出:從一個裝著黃白兩色球的袋子里,一定能取出黃色的球嗎?這個問題教師沒有讓學生馬上回答,而是給學生預留了充足的思考時間,再讓小組長組織小組成員進行回答或者學習。這樣一來,由于每個學生都有了充分思考的時間,所以對于不同差異的學生來說,無論問題回答得正確與否,都是經過個人思考所得,從而有效避免了在合作學習過程中優(yōu)生唱獨角戲的現(xiàn)象的產生,學生學習效果顯著。
由此可見,在小組合作學習過程中,當教師進行課堂提問時要留給學生充足的思考時間,唯有如此,才能真正照顧到學生的個體差異,進而使學生在學習交流活動時都能夠有話可說,有利于不同程度的學生均有所提高。
三、尊重差異,對學生進行分層指導
在學生數(shù)學合作學習的過程中,要想實現(xiàn)學生合作學習價值的最大化,教師就要設計出一些能夠充分激發(fā)學生合作意愿并且使每個學生都能夠在合作學習中體驗到成功與快樂的層次性問題,對學生進行分層指導,唯有如此,才能使學生覺得自己能行,從而把這種差異降到最低,提升學生合作學習效果。
如在教學《厘米和米》這部分內容時,為了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認識,并使學生能夠掌握測量物體的基本方法,在課堂教學時,教師主要采取了鼓勵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的教學方法。在學生測量黑板長度的時候,在充分尊重學生差異的基礎上,教師讓中等學生參與拉尺,讓優(yōu)等生與后進生同時參與讀數(shù),再讓其他中等生對黑板長度的讀數(shù)進行評價,最后教師著重對各層次學生的回答進行點評或必要的指導。這樣一來,在這個小組合作學習的過程中,人人有事可做,再加上教師的分層指導,更有效提升了學生的學習效果。
上述教學案例中,在小組合作學習的過程中,教師著重在學生需要的時候對學生進行分層指導,這樣教學,既充分尊重了學生的個體差異,讓每個學生都擁有了明確的合作目標,又可以使學生在教師的分層點評指導下獲得不同程度的進步,提高學生的合作學習效果。
四、尊重差異,對小組進行科學評價
在學生合作學習的過程中,為了避免因學生差異而造成學生合作流于形式現(xiàn)象的產生,在小組合作學習的評價上,教師要通過一些制度的設立,使學生產生榮辱與共的思想意識,唯有如此,才能真正激發(fā)每個學生的主人翁責任意識,進而真正把合作學習落到實處。
如在教學《簡單的數(shù)據(jù)匯總》這部分內容時,為了使學生能夠真正掌握數(shù)據(jù)匯總的基本方法,教師主要采取了引領學生進行合作學習的方法。在學生合作學習的過程中,為了充分調動每個小組成員的積極性和激發(fā)學生小組之間的競爭意識,在數(shù)據(jù)匯總方面,以班級學生的出生年月、身高、體重、興趣、愛好等作為學生匯總的主要內容,教師主要讓小組之間展開競爭,比一比在數(shù)據(jù)匯總方面,哪個小組的匯總速度快、匯總數(shù)據(jù)清晰全面。這樣一來,小組成員中每個學生的主人翁責任感都得到了充分的激發(fā),生怕自己成為“拖后腿”的對象,有助于小組成員的合作共贏,取得理想的合作學習效果。
在上述教學案例中,教師主要以競爭的形式來激發(fā)學生小組合作學習的積極性和參與度,這樣一來,小組成員們紛紛獻計獻策,各個勇于爭先,都想得到教師對自己小組合作情況的認可。在這樣的學習氛圍中,不同差異的學生都能夠在自己原有的基礎上得到提升,合作學習效果顯著。
總之,在小學數(shù)學合作學習的過程中,要想使學生的合作學習更加有效,教師就要充分尊重學生之間的差異,然后根據(jù)這些差異設計出適合學生的小組合作學習方式,唯有如此,才能真正使不同的學生都能積極主動地參與其中,進而實現(xiàn)因材施教,全面提升學生合作學習效果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