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艷素
摘 要:語料庫語言學在現代語言學研究及教學中發(fā)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將語料庫與閱讀模式相結合的研究也引起越來越多專家學者的重視。嘗試從大學英語閱讀的現狀出發(fā),討論語料庫輔助的大學英語閱讀模式的必要性及可行性。
關鍵詞:語料庫;閱讀教學;閱讀模式
一、理論基礎
國內外很多學者關于語料庫的研究為英語閱讀和語料庫的結合奠定了理論基礎。學者 Carter 和McCarthy (1995)提出了3I 模式,即 Illustration-Interaction-Induction。 Illustration 指的是觀察真實語料,Interaction 指的是討論和分享在語料中的發(fā)現, 而 Induction 指的是對某個語言歸納出自己的規(guī)則。 雖然最初提出的 3I 教學法主要針對口語語法教學,但很多學者認為3I 教學法也適用于整個語言教學。這種 3I 模式與另一國外學者 Johns 的數據驅動學(DDL)有異曲同工之效,Johns(1991)將數據驅動學習中借助語料庫進行的歸納式推理過程分為三個階段:(對檢索教學與語境共現的)觀察、(對顯著特征的)分類以及(對規(guī)則的)概括。因此,教師在課堂內外如果能恰當而有效地利用語料庫進行教學,這不但能為學生提供真實且接近實際使用的語料,還能讓學習者養(yǎng)成善于觀察、自主學習的習慣,培養(yǎng)學習者的獨立思考和歸納能力,讓學習者在自我學習、歸納的過程中對知識點有更好的理解和記憶,同時也對知識點的語境有了一定的了解。根據語言習得規(guī)律,相比于單純的死記硬背,借助語料庫的學習過程能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和學習效果。
二、大學英語閱讀現狀分析
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筆者發(fā)現學生在課堂內外英語閱讀方面的問題層出不窮,或是閱讀興趣不濃,或是閱讀習慣不佳,或是忙于應付各種作業(yè)沒有時間進行閱讀,或是有心閱讀卻不知從何讀起。但其中不容忽視的一個問題是教師在英語教學過程中,傳統(tǒng)的字、詞、句的分析依然占了主導地位,教師在課堂中解釋新詞、難句,學生在課堂上或忙于記筆記,或坐著被動地接受、認知。在筆者觀察和對學生的訪談中發(fā)現,大學生的英語閱讀狀態(tài)從總體上是比較消極被動的,大多處于“疲軟”狀態(tài)。
傳統(tǒng)的閱讀教學模式進入了“瓶頸”階段,教師在備課環(huán)節(jié)煞費苦心,但教學效果卻差強人意。在大學英語課堂中,學生拘泥于詞匯和有用表達的掌握,常脫離篇章文本的閱讀與理解,很多時候也懶于進行課外英語材料的拓展閱讀,這顯然不利于學生在深度上理解語境,也不利于培養(yǎng)學生把握和提高語篇的閱讀理解能力。
三、可行性分析
大型語料庫及豐富的網絡資源為閱讀與檢索提供了大量的真實語言材料。BNC等大型語料庫所收錄的句子,范圍遍及各種類型的文本,數量非常巨大,因而,能最大限度地展現所檢索的詞或詞組或詞塊在當代英語中的使用頻率和在具體語境中的準確用法,而這又是英語學習者在短時間內難以用常規(guī)學習法完成的任務。這種新型的教與學的模式顯然已經為我們提高英語教學質量提供了一個不錯的思路。同時,隨著語料庫語言學的發(fā)展,適用于不同需求的有針對性的小型語料庫也在不斷的建設中。語料庫語言學以其特有的新理念和先進的工具吸引著越來越多的專家和學者探索其中的奧秘??傊Z料庫輔助的閱讀教學有強大的語料庫平臺為依托,也有切實高效的語料庫檢索工具為方法,因此,不論從理論還是實踐層面都是可行的。
(1)其遵循語言習得規(guī)律,讓學生在海量的真實語言中實現自我總結、自我歸納,從而實現自我建構的語言習得過程。
(2)可以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讓學生從被動的知識接受者成為遨游在語料庫大量真實語言中的積極探索者。
(3)可以豐富課堂教學內容,優(yōu)化課堂教學模式,培養(yǎng)各種閱讀微技能。
(4)可以延伸課堂內容,引導和豐富學生的課后閱讀,更好地培養(yǎng)學生課后的自主閱讀能力。
四、新閱讀模式構想
語料庫的最大優(yōu)勢就在于語料的質量真實以及數量龐大,而語料庫語言學的工具的發(fā)展讓讀者可以在海量的語言中尋找需要的語言素材,從而實現對語言的不同需求。在閱讀教學上,語料庫語言學可以被用來設計活動輔助教學,例如:
(1)在課堂內,設計語料庫輔助的各種課堂教學活動,培養(yǎng)各種閱讀微技能。如,利用AntConc軟件中的Concordance工具提取一冊電子書中所有單元標題的語料庫語境共現行,讓學生在進入閱讀前初步了解將要學習到的單元主題,并在平時收集和閱讀與主題相關的材料。
(2)在具體的單元閱讀時,教師可以通過AntConc軟件生成詞頻表(Word List)和關鍵詞表(Keyword List),讓學生預測單元主話題和次話題內容; 教師選擇某些關鍵詞,利用語料庫檢索中的語境共現行(Concordance),讓學生觀察語境的前后搭配,推理上下文的情節(jié),在語境中猜詞,實現跳讀、快讀等技能的訓練。
(3)課后,在課堂模擬示范的基礎上,利用語料庫設計練習、布置任務,引導學生利用豐富的網絡資源進行主題相關的材料的選取,并利用語料庫檢索工具對材料進行與主旨大意分析、篇章結構理解、語境中猜測詞義等技能的訓練。
(4)針對語料庫檢索學生出現的問題及教師預測的難點,有針對性地利用傳統(tǒng)的閱讀模式深入理解、分析句子篇章。在學生利用語料庫檢索工具探討的基礎上深入教學,學生的閱讀興趣和閱讀理解能力定會逐步提升。
傳統(tǒng)英語課堂閱讀教學已無法適應以學生為本、教師作為引導的現代教育理念,改革與創(chuàng)新勢在必行。語料庫輔助的課堂內外相結合的閱讀教學模式是對傳統(tǒng)閱讀教學模式的改革和創(chuàng)新。語料庫輔助的閱讀教學與傳統(tǒng)閱讀教學相比具備以下特征:首先,語料庫手段利于呈現語篇的關鍵信息與框架結構,因此,很容易從宏觀上把握篇章的理解;其次,語料庫輔助的閱讀教學更強調學生的自主性和創(chuàng)造性,促使學生根據不同的目的和要求主動在原始語料中進行探究性學習和內化,從而達到對語言的理解和融會貫通。
參考文獻:
[1]Carter,R. & M.McCarthy. Grammar and the spoken language[J]. Applied Linguistics,1995:141-158.
[2]Johns,T.“Should you be persuaded”:Two samples of data-driven learning materials.In T.Johns&P.King;(eds.).Classroom Concord
ancing ELR Journal 4. Birmingham[D].University of Pecs,1991.
[3]梁茂成.語料庫應用教程[M].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10.
[4]王海萍.語料庫輔助的閱讀教學新模式探究[J].淮陰師范學院學報,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