冶佩榮
【摘 要】 小學生語文課外閱讀應當以學生為主體,按照學生不同年紀段的身心特點,供給適合其閱讀的讀物,讓小學生形成良好的課外閱讀適應,增進小孩語文素養(yǎng)的提高。
【關鍵詞】 小學生;課外閱讀;指導方法
【中圖分類號】G6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22-0-01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明確指出:“要重視培養(yǎng)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提高閱讀品位。提倡少做題,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睘榇耍處煈獜膶W生的年齡特點出發(fā),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自覺能動性,加強課外閱讀的指導,切實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1 重視對學生閱讀興趣的培養(yǎng)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讓學生產(chǎn)生閱讀的內(nèi)部動力,才能開發(fā)心智,主動去了解、研究,在了解和研究的過程中,漸漸培養(yǎng)閱讀的持久性,提高閱讀興趣。特別是對于初學閱讀的學生,應該成功地激發(fā)他們的閱讀動機,我們常用生動形象的語言向?qū)W生簡介要讀的文章內(nèi)容,以激發(fā)其閱讀興趣,也常利用故事中精彩、緊張、感人的情節(jié)創(chuàng)設懸念,讓學生產(chǎn)生尋根究底的好奇心,以此激發(fā)學生的閱讀期待。
1.1依照學段的特點推薦書籍
據(jù)有關方面調(diào)查,因?qū)W生年齡、學段、性別、性格、心理特點等方面的差異,其閱讀興趣也隨之不同,一般來講:小學低中年級以童話、神話、寓言、民間故事為主,而高年級學生除故事外還對傳記、傳奇、驚險小說等感興趣,可以說進入了文學期。女生一般喜歡看有故事情節(jié)的書,而男孩則對史地、體育、科學等方面感興趣。因此教師首先對學生的愛好進行了解,到介紹時才能有的放矢。
1.2教師要加深對推薦圖書的感受,更要注重方式的機動性
(1)推薦方式有書刊的推薦、篇目推薦和內(nèi)容的介紹。例如,在給高年級學生上課外閱讀的時候,就給他們講《三國演義》和《水滸傳》的故事內(nèi)容。課后,同學們爭先恐后的看這些書,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2)教師推薦和學生推薦方式的機動性相結合,統(tǒng)一推薦和分散推薦相結合。
(3)教師在推薦過程中,還有必要的指導和技巧。
教師在學生的心目中總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他們往住想了解自己的教師在他們這個年齡時是如何學習的。根據(jù)這一心理特點,教師可利用時機和學生談談自己兒時的學習,為學生樹立學生的榜樣。美國全國閱讀方法研究協(xié)會某一校長,就曾根據(jù)學生的這一心理特征進行教學實驗:她一有空就呆在教室里,把自己喜愛的書推薦給學生。在她的影響下,她所在學校的學生早已行動起來,從圖書館中找到這些書并借出,勁頭十足地讀起來。這位校長給學生強烈而絕對肯定的啟示便是:“閱讀非常有趣?!彼哉f教師的指導方法和技巧是很重要的。
1.3組織各種類型的讀書活動
學生進行課外閱讀,既希求讀有所得,又期望所得的收獲明顯,得到教師、家長和同學們的認可與贊許,從而滿足自己的成就感。針對學生的這一心理特點,我們開展一些讀書心得交流會、朗誦比賽、講故事、猜謎語、讀書經(jīng)驗交流會等活動,讓學生有施展才能的機會。如果能讓低年級學生參加高年級的這些讀書活動,不光使低所級學生感受到閱讀中能學到很多知識,增加生活樂趣,而且高段學生也完全起到了“標兵”作用。比如:教師給六年級學生開展了一次“讀一本好書”講故事比賽,并且讓三年級小朋友來觀看比賽,參賽同學講得滔滔不絕,觀眾聽得津津有味,不但增長了知識,而且大大激發(fā)了同學們的閱讀興趣。所以大力開展多樣的讀書活動,能極大地激發(fā)學生課外閱讀的信心與熱情。
1.4為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良好的讀書條件,提供一個舒適的閱讀場所
廣泛閱讀,先要了解書籍來源問題。我們向?qū)W生推薦知識性、趣味性相結合的書,并注意可讀性,盡量使讀物的難度跟學生的能力相適應,這樣學生看書就有興趣。提供一個好的閱讀場所,有助于學生把閱讀同舒適相聯(lián)系,對閱讀就不會感到厭惡。學校靜謐閱覽室都是很好的閱讀環(huán)境。
2 進行閱讀指導,注重學習的實效性
2.1指導學生正確處理課內(nèi)、課外閱讀的關系
當前,在學生中存在兩種情況:(1)一些學生只注重課堂學習,課外不看書或極少看書和報刊。(2)完全沉湎于課外書中,不重視課內(nèi)學習。這兩種現(xiàn)象都是不健康的。大家知道,課堂是學習語文的主陣地,課堂閱讀是課外閱讀的基礎,課外閱讀是課堂閱讀的擴展,要由課內(nèi)帶動課外,以課外豐富課內(nèi)。例如:學了《賣火柴的小女孩》就可指導學生讀《安徒生童話》,學了《寓言兩則》就可指導學生看《中外寓言故事》叢書,學了《猴王出世》可以指導學生看《西游記》,學了《草船借箭》就可以指導學生看《三過演義》,這樣就會協(xié)調(diào)好課內(nèi)、課外閱讀的關系,讓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得到提高。
2.2指導學生有選擇地讀書,鼓勵他們多讀好書
課外閱讀范圍很廣,形式多樣,內(nèi)容不同,有的壞書籍直接影響了學生的身心健康,所以在學生閱讀的過程中,不斷教育他們要有選擇地讀書,不光要多讀書,更重要的是讀好書。
2.3讓學生花費一定時間進行閱讀
古人云:"文貴自得,書忌耳傳。"只有利用一定時間進行課外閱讀,才有助于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和閱讀習慣的養(yǎng)成,在增長知識、提高閱讀能力的同時也享受到無盡的樂趣和快樂。著名文學詩人郁達夫年青時每天在閱覽室就要看五個小時以上的書,為他在以后的文學創(chuàng)作上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2.4教師的指導重點要統(tǒng)一,方式要靈活
課外閱讀是不在教師直接幫助下的閱讀,所以我們的工作重點放在對學生閱讀態(tài)度、方法和習慣上的指導。
因?qū)W生情趣不一,自學時間的差異,對學生的指導方式也要隨之而變。我們可以采取個別指導,集體指導,開展討論會,交流對書籍內(nèi)容的理解、體會、評論等。
總之,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為了讓我們的學生在書的海洋中暢游,為了讓他們在知識的滋潤下成長,我們應該充分認識到課外閱讀的地位和作用,高度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課外閱讀能力,才能豐富學生的課外閱讀量,切實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李蘊青.關于小學語文課外閱讀的幾點思考[J].成功(教育),20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