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婉婧
摘 要:在科學中,知識不斷發(fā)展,隨著對學習科學的不斷研究,通過合理的方式進行學習活動成為研究的熱點。對學習科學涉及的基礎理論進行了總結,對學習科學視域下怎樣進行初中數學教學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學習科學;初中數學;不等式
學習科學的視角是關注人的視角,注重人類學習的本質。數學課例研究的目的是改善課堂教學效果。本文在學習科學涉及的基礎理論指導下,對學習科學視域下怎樣進行初中數學教學進行了探討。
一、學習科學是什么
學習是什么?學習是人類通過各種感官獲取的經驗而產生的一種認知行為。其中涉及學習過程、學習背景、社會文化等因素,所以說學習的過程是一個自我發(fā)現(xiàn)、自我感知的過程。
學習科學是針對主動學習進行的科學研究,綜合了認知心理學、發(fā)展心理學、神經科學、人類學等領域的重要觀點和例證,涉及的基礎理論包括人本主義學習理論,多元智能理論,遺忘規(guī)律。
人本主義學習理論認為人類本身就具有學習的渴望和愿望,而教育的本質不是教師“怎樣教”,而是教師教會學生“怎樣學”。這個理論是立足“以人為本”的思想,對學生自我實現(xiàn)需求的一種滿足,老師在學生學習過程中扮演的是“引導者”和“鼓勵者”的角色,負責引導學生少走彎路,鼓勵學生積極探索。學生的任何學習都是在他們已有知識的基礎上進行的,所以老師在進行引導的時候要考慮到學生的現(xiàn)有知識水平和認知能力。教師需要關注的是通過怎樣的方式幫助學生從舊有的概念中理解新的知識和技能。
多元智能理論認為人具有8種不同的智能:語言、邏輯、音樂、視覺、肢體、觀察、人際、內省。而每個人的側重點都不一樣,所以在進行知識學習的時候,使用自己擅長的智能進行學習可以加快學習的速度和加強知識掌握的牢固程度。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因材施教、因人而異,針對不同的學生制訂不同的教學目標,幫助學生發(fā)現(xiàn)自己的長處,運用自己的長處。比如,有的學生有較強的空間想象能力,他的觀察能力就很強,有的學生愛說話,他可能擅長語言表達,有的學生熱愛動手實踐,他的肢體智能可能就很好。老師根據學生的特點進行有針對性的教學可以提高教學質量。
遺忘規(guī)律又稱艾賓浩斯曲線,是說人類的遺忘是不均衡的、有規(guī)律的,在記憶最初階段遺忘速度最快,后來漸漸變慢,到了很長一段時間后,幾乎就不遺忘了。現(xiàn)階段的教學中,老師要根據艾賓浩斯遺忘規(guī)律進行復習課程的安排。課后作業(yè)是對知識復習的一種教學方式,有助于學生進行知識的鞏固,課后作業(yè)的形式可以多種多樣,不局限于做題,也可以是手工作品、圖畫等。
二、以學習科學理論為基礎的初中數學課例研究
在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教學過程中,我先給學生出了一組題目:2x+2<3x+3,5x-1>8x+3,x+2>2x。這組題目的目的在于幫助學生進行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初步認識和學習。要知道學習一個主題,并不是從未知開始,然后進行全新的學習。學生進行新知識的學習時,會把新的知識和舊有的認知進行結合。這個過程本身是學生自己思考的過程,但是教師應該進行適當的引導,避免學生在給定學習主題的時候產生不完整理解、錯誤觀念或者對概念的片面性理解。教師還需要根據學生的學習特點幫助學生對概念形成更成熟、更深刻的理解。如果老師忽略這個引導過程,可能導致學生理解的內容和老師期望理解的內容出現(xiàn)偏差。所以在剛開始上課的時候,我在黑板上寫下了一組一元一次不等式,學生感覺這和以前學習的不等式有點像,又與一元一次方程有點像,心里已經對這類題目的學習方向進行了判斷,寫完后我進行教學引導,肯定了學生的想法,這樣就在舊知識和新知識之間建立了聯(lián)系,幫助學生更加結構化、系統(tǒng)化地進行數學知識的學習。
在教授完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概念和解答方法后,我給學生出了第二個題組:讓學生自編一個答案是x>2的一元一次不等式;問學生x怎樣取值時,8(2-3x)的取值是正數。這個過程是為了加深學生對一元一次不等式概念的理解,也是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和逆向思維以及熟練運用所學知識的能力。課堂最后,我給學生布置了課下作業(yè):有一個班級人數未知,老師給大家買了一捆筆,如果每個同學分4支,還能剩下37支;如果每個同學分6支,那最后一個同學能發(fā)到筆,但是已經不足3支,現(xiàn)在問這個班級有多少人?老師買了多少支筆?能解答出來的學生可以得到筆作為獎勵。這個過程中,我把課后復習和趣味活動相結合,讓學生復習知識的同時得到表揚,有助于學生更高效地學習。
可見,在理解學習科學理論的基礎上,遵從學生的認知發(fā)展規(guī)律,就可以更好地進行數學課程的設計。
三、結束語
學生的學習應該是一個主動探究的過程。本文對學習科學涉及的基礎理論進行了總結,對學習科學視域下怎樣進行初中數學教學進行了探討,這對于學生深刻理解概念,探究發(fā)現(xiàn)本質,構建知識體系,靈活運用知識有著極大的幫助。
參考文獻:
[1]布蘭思福特.人是如何學習的[M].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2]王玲玉.基于教育心理學視角下的初中數學學困生轉化研究[J].科學導報,2013(12).
[3]李薩.合作學習視域下的初中數學課堂教學策略微探[J].理科考試研究:初中版,2015(22).
編輯 李建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