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興趣是習作教學的關鍵。教師在習作教學中,應著力于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興趣,用學生感興趣的生活素材作為習作教學的內(nèi)容,把學生引入習作世界中去,讓學生從敢說、敢寫到樂說、樂寫再到善說、善寫。
【關鍵詞】情趣 積累 興趣
情趣教學,是當前素質(zhì)教育習作教學的一項重要內(nèi)容,也是培養(yǎng)學生習作能力的有效途徑。而興趣作為一種非智力因素,在習作活動中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當今,“進行基本素質(zhì)教育、著眼與基本能力的培養(yǎng)”是國際上基礎教育、教學改革的大趨勢。這就要求我們,必須腳踏實地地從“兩全、一主動”的素質(zhì)教育角度上來改革小學語文習作教學。即讓學生“全面發(fā)展”、“面向全體學生”、“使學生生動活潑的主動地得到發(fā)展”,一切的改革課題都不能偏離這個出發(fā)點。愛因斯坦有句名言“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彼詳[在教師面前的一個重要問題就是如何激發(fā)學生的習作興趣。
一、要切實降低作文的習作要求
“作文難,作文難,一見作文就心煩”這是習作時學生的一句口頭禪。造成這種狀況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作文要求偏高偏難是很重要的一個原因。10多年來,我所任教的班級60%的學生畏懼習作,越高的年級,學生越怕習作,學生越怕習作,這說明我們的習作教學存在種種弊端,它已經(jīng)不適應素質(zhì)教育的要求和需要。長期以來習作教學不由自主的地追隨統(tǒng)考這根指揮棒,“超綱”、“超高”的現(xiàn)象很普遍。長此以往,教師著急,學生厭煩,最終對寫作失去興趣,寫作能力無從提高。葉圣陶先生曾經(jīng)說過這樣一句話“學生為什么要練習作文,對于這個問題,老師必須有一個正確的認識。練習作文是為了一輩子學習的需要,工作的需要,生活的需要,并不是應付升學的考試,也不是為了當專業(yè)作家?!边@段話的意思淺顯深刻,說明小學作文是一個打基礎的練筆,小學階段要為將來學習、生活、工作打好基礎,這就是素質(zhì)教育的思想。
由此,國家教育部重新頒布了使用修訂版的《小學語文教學大綱》,其中作文部分就有較大改動。首先,把“作文”改稱為“寫作”,從低年級到高年級都降低了要求,只提出了最基礎、最具體的一些要求。
低年級寫話:對于寫話有興趣,樂于把自己想說的話寫出來。
中年級習作:留心周圍事物,養(yǎng)成勤于觀察思考和樂于動筆的好習慣,能不拘形式,自由地把自己的見聞和想象寫出來,內(nèi)容具體,感情真實,語句通順,會用逗號、句號、感嘆號、冒號、引號。學習修改自己的寫作。
高年級習作:能寫簡單的紀實作文和想象作文,能寫讀書筆記、書信,內(nèi)容具體,感情真實,語句通順,有一定的條理,書寫工整,注意不寫錯別字,會用常用的標點符號。40分鐘能完成400字左右的寫作。養(yǎng)成想清楚再寫和寫后認真修改的習慣。
在這切實可行的教學目標指導下,再努力創(chuàng)設民主、和諧、輕松的氣氛,調(diào)動起全體學生習作的積極性,相信,我們的習作教學一定會收到良好的效果。
二、選材要嚴 立意要新
(一)選材要新。選材新而立意深,著眼于新鮮材料,對深化中心效果明顯。以“20年后的我”為題,全班23名同學,除了少數(shù)學生選擇當教師等職業(yè)外,絕大多數(shù)學生選擇當縣長、經(jīng)理、老板,為的是“自己擁有高檔小汽車,住高級別墅,在別人面前顯擺......”有一位同學則選擇當一名環(huán)保工人,想以自身的行動號召大家“保護環(huán)境,人人有責?!蔽矣X得這樣寫意義就深刻多了。
(二)選材要深。打破“以人為師”的框框,選取生活中通過暗示間接地教育你的事物為敘寫對象,展現(xiàn)這些不開口的“良師”的內(nèi)蘊美。作為語文教師,要想成功地指導好一節(jié)習作課,就必須深入了解,誘導學生去用心觀察,體味生活,設計一些新奇有趣、為學生喜聞樂見的題材。
(三)選材要細。細節(jié)對表現(xiàn)人物思想往往有獨特效果。俗語曰“細節(jié)決定成敗”這話有一定的道理。選材時選擇那些突出中心的細節(jié),著意刻畫會使人物思想性格更加明顯,再如:一篇學生作文《老師,我想對您說》,反映的內(nèi)容是師生之間的真誠的相待。文章字里行間滲透著師生深情,從而深深打動了閱卷教師。該文制勝之處就是選用典型細節(jié)表現(xiàn)人物。一是教師對小作者那一聲聲“寶貝”親切呼喚,表現(xiàn)出調(diào)皮學生的真誠;二是老師端上“一碗香噴噴的雞蛋面”的細節(jié)溫暖了學生的心房,從而立起了一個理解、尊重學生的良師形象。
由此說來,學生只有從不同角度中獲得大量的素材,才會有話可說,有情可抒,只有學生有了寫作興趣,才會寫出氣息濃厚、有真情實感的好文章來。
三、培養(yǎng)學生多種知識的積累
(一)讓學生體驗生活。在習作教學中,學生無話可說,學生寫作難一個關鍵原因就是沒有可以用來寫作的素材。習作的內(nèi)容來源生活,并用語言文字把生活體驗表達出來。要讓學生寫出有真情實感的作文,就必須以他們的學習,生活為起點、為中心,讓孩子們在活動中去體驗生活,豐富他們的感受。為此,我在讓學生寫作之前,經(jīng)常會有目的地組織一些課外活動,平常,我會因材施教,面對操場上的柳樹,引導學生去觀察柳樹的芽、枝條、葉片、樹干等特點,鼓勵學生去表達,激發(fā)寫作興趣。還會帶學生組織班會,讓學生去野外觀察游戲,從而擴展學生視野,培養(yǎng)觀察力、想象力和熱愛生活,熱愛大自然的情感。所以,我認為要使學生作文不感到頭痛,就必須要有意識地讓學生學會積累素材。
(二)指導注意語言文字的積累。多讀,即讓學生廣泛閱讀一些適合于他們的課外讀物,有計劃地增加背誦內(nèi)容。讓學生做到手不釋卷,學生讀書多了,積累的語言豐富了,語言流暢了,寫作水平也就會自然而然的提高了。精背,即要求學生背誦一些典范文章,可以是課本上的,也可以摘抄一些課外的,讓他們記憶,這樣,既積累了語言,又使他們從小受到典范文章的熏陶,為他們以后準確、熟練地使用祖國文字打下良好的基礎。我的教學實踐證明:堅持寫周記是一種有效的練筆形式,比寫日記效果好。日記,天天寫,容易使學生厭煩,也容易成為學生的負擔。周記,因為一周才寫一次,寫作內(nèi)容的選擇余地比較大,學生寫起來相對自由。除此之外,寫周記還有一個更大的益處:記錄生活,積累素材。
總之,教無定法,貴在得法,小學生作文興趣的培養(yǎng)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需要老師的正確引導才能“百尺竿頭,更進一步”。
【參考文獻】
《語文課程標準》、《云南教育》
作者簡介:者淑艷 女 彝族,職務: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