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宏偉
摘要:小學階段的古典詩歌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點,作為一名小學教師,要把握好自己學生的特點,選擇科學的方法,或誦讀,或感悟,讓學生在輕松快樂中完成古詩詞的學習,提高語文素養(yǎng)。
關鍵詞: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教法探究
中國古典詩歌語句雖短,但意境宏大,是進行語言文字訓練和美育的最佳題材。古典詩歌詩語言精練優(yōu)美,表現(xiàn)了深刻的意蘊和感人的境界。然而,古詩詞畢竟與現(xiàn)在的小學生的距離較遠,是語文教學中的難點,因而,小學階段的古典詩歌教學,不能生搬硬套,要符合,學生的學習特點,更多的是激發(fā)學生學習的古典詩歌的興趣,讓學生積極主動的進行學習。下面就如何進行小學古詩教學談談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以讀促悟,理解詩歌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小學各年級的閱讀教學重視朗讀,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yǎng)語感,在讀中受到感情熏陶。尤其是低年級的學生,在學習古詩時,靠老師的逐句串講,根本行不通,必須更多的借助讀,讓學生在反復誦讀中識字,學詞,析句,理解內(nèi)容,培養(yǎng)閱讀能力及習慣。
在低年級的古詩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始終以學生讀書為本。初讀古詩時,教師可要求學生自己對照拼音,劃出生字,做到讀準音,不丟字添字,把詩讀正確流利。這樣做有利于鞏固漢語拼音,也有利于學生克服依賴思想,提高朗讀能力。學生自讀后,可指明個別學生大聲朗讀,讓學生相互評議,讓他們糾正指導讀錯的字詞,接著,教師聲情并茂的范讀讓學生得到熏陶,再以繪聲繪色的領讀,讓學生耳、腦、口、眼協(xié)調(diào)活動。注意詩的停頓和節(jié)奏,讀出感情,從中感受的詩的語言美、節(jié)奏美、音律美,從而漸入古詩意境。然后變換多種朗讀形式,如個別讀、分男女讀、小組讀、全體讀、輕聲讀等。讓學生在變換中領會讀的樂趣,悟出詩的意境,提高朗讀能力。
二、入境賞詩,領會詩意
學習古詩歌,要欣賞詩的意境才能得到精華,學習古詩要讓學生全身心的“投入”,欣賞意境不能設計的抽象,要照顧小學生的特點。以下幾種方法可以幫助學生進入意境。
(一)用語言描繪情境,使學生進入意境。例如,在教學時,可采用“起興點撥法”,新課一開始,就用一個謎語引起學生的興趣,使學生對馬產(chǎn)生興趣,再導讀回憶《天馬》,使學生受到語言描繪的情境感染,從而進入《馬詩》的詩境,引出李賀的詩。
(二)緊扣語言賞析進入意境。要注意引導學生抓詩眼,把握詩中有感情色彩的,形象鮮明的,有深刻含義的詞語,反復推敲,進入詩的意境。如“踏清秋”就一語雙關,既指時間,又暗喻馬的飛快,表示馳騁沙場的壯觀場面。我主要用以下幾種賞析詩的語言: 咀嚼字詞,理解意境。教學“大漠沙如雪”中的“雪”,讓學生理解“大漠”的廣闊,伴著月光大漠的沙如同雪一樣無垠。這樣,學生就會從詩的本義,詩的意境去進行理解。就能看到邊塞的廣闊,凄涼,畫面,也能看到詩人揚鞭躍馬建功立業(yè)的畫面,從而看出詩人寫詩用詞之精當。
換詞對比,體會意境。在教《泊船瓜洲》這一首古詩的第三句“春風又綠江南岸”時,我讓學生當小詩人,把詩中的“綠”字換掉,用另一個字代替。當學生換上“到”、“過”、“入”、“滿”等字后,再比較哪個字用得好。讓學生在換詞比較中,體會到用上“綠”字就把春天寫活了,不僅寫出春天到了,還把春風給江南岸披上綠裝這一變化生動而又形象的寫出來了。所以,在古詩教學中,反復推敲字詞,既培養(yǎng)了小學生遣詞造句的能力,又讓學生體會到古詩的美之所在。
(三) 以圖配詩,享受情境。在小學語文教材中,幾乎每篇課文都配有一幅或多幅插圖,古詩詞部分也不例外。這種圖文并茂的教材編排,符合小學生的年齡特點,也有利于提高小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因此,教學時,應充分發(fā)揮課文插圖的作用,更好的領悟詩詞的意境。 當然,也可以讓學生根據(jù)自己對詩的理解,用畫的形式來解釋詩意,既能充分展示學生的繪畫,理解能力,又能充分發(fā)揮他們的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在教學《小池》時,引導學生邊理解詩意,邊用簡筆畫畫出涓涓細流和清澈見底的小池。小池里那含苞預放的荷花上面有一兩只蜻蜓在棲息……學生在繪畫的過程中加深了對古詩的理解。
(四)視屏助推,深入情境。教學《望廬山瀑布》,在學生從詩中的字句欣賞到詩的意境之后,再通過讓學生觀看錄象,充分運用現(xiàn)代多媒體的優(yōu)勢,加強學生的感性認識,讓他們身臨其境,置身于廬山瀑布的美景之中,在觀賞過程中,把美的圖象,老師的解說,學生的吟誦巧妙的結合為一體,使學生入情入境,一種愛美、贊美的感情油然而生,并讓學生暢談此時此刻的感受,領悟詩人所表達的感情。因此,古詩歌情境教學法的運用,能很快的把學生帶入詩歌意境,使其既可感受古詩的意境美,又可由此感受到課文所表現(xiàn)的自然美和社會生活美。
三、 出境拓詩,感悟詩情
在學生“明詩意”之后,教師注意讓學生觸類旁通。找一找相同類型的詩,如學了《馬詩》之后,再讓學生自學《房兵曹胡馬》中,“曉騰有如此,萬里可橫行?!钡脑姼枰饩?,這樣學生能很好的領會詠物詩的詩歌意境。因此,古詩歌情境教學法的運用,能很快的把學生帶入詩歌意境,使其既可感受古詩的意境美,又可由此感受到課文所表現(xiàn)的自然美和社會生活美。小學生應該學習古詩歌的意境,傳承中華五千年光輝燦爛的文化,在經(jīng)典古詩的熏陶中,享受經(jīng)典,感悟經(jīng)典。
(作者單位:甘肅省隴西縣云田鎮(zhèn)二十鋪小學小學,甘肅 定西 748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