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純璞
摘要:高中語文教學中最主要的目的就是為了培養(yǎng)學生聽、讀、寫等各方面的綜合能力,而語文作文恰恰是各種能力的綜合表現。從高考語文作文的分數中也可以看出作文的分值占了很大的一部分比例,因此提高寫作能力對語文的學習會有很大的幫助,然而在目前語文作文的學習中卻遇到了種種的問題,學生語言表達能力差、寫作沒有思路和靈感、文章很平淡沒有感情等等現象,所以針對此現象我給出了一些對語文作文學習以及教學的方法和建議。
關鍵詞:高中;語文作文;教學探析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1578(2016)09-0081-02
語文教學歷來就是高中教學的重點,而作文又是語文教學的重中之重,是老師以及學生一直以來最為關注的話題,然而語文作文教學也是老師以及學生一直以來最為頭疼的話題,很多的學生在規(guī)定的時間里很難完整地完成一篇作文,那就更別提完美的寫作了,因此在高中教學中改善語文作文教學、提高語文作文質量顯得相當的重要。
1.把握練習內容,分塊收集習作素材
古人說"無一物不可以入文","遵四時以嘆逝,瞻萬物而思紛",能收集并寫出文章的事物可謂浩如煙海,寫作信息無可限量。文章所反映的主旨,由于經過艱苦的選材過程及思維方面的沉淀,通過"籠天地于形內,挫萬物于筆端"的人為創(chuàng)造活動之后,如此無限量的寫作信息,卻必然不同程度地受到不同時代基調,階級色彩,社會道德意識,民情風俗觀念,集個人而成的群體粗線條情感喜惡的規(guī)范和影響。這樣,在特定的時代或時期,就把無形的寫作信息無意識地納入或寬或窄,或深或淺,或長或短,或濃或淡,或急或緩的創(chuàng)作主渠道中。這些創(chuàng)作主流,雖也呈現出縱橫交錯,繁雜紛呈的特點,但一定程度上卻粗線條地、清晰地凸現出了短期內不易變更的題材集中意識。準確把握這些有形題材,以此設置習作達標規(guī)程并明確達標原則,在實踐操作中使之具體化,就會減少作文教學中的盲目性和隨意性,使作文教學日趨合理化,制度化和成熟化,體現出作文教學的科學性。
宏觀上把握好訓練題材內容,使學生對作文訓練有一明確的標的。這就要求指導者積極關注生活熱點話題,重視對社會焦點問題的收集和研究。例如;平常練習的題材內容可直接或間接或有所側重或兼而有之涉及以下幾個方面:①愛國主義;②遠大理想;③傳統(tǒng)美德;④奉獻精神;⑤弘揚正氣;⑥見義勇為;⑦艱苦奮斗;⑧健康心理與熱愛生活;⑨望子成龍與家庭悲??;⑩應試教育與素質教育;?市場經濟與腐敗現象;?環(huán)保意識的增強;?做人與處世;?以自"我"為中心與以天下為己任等等。這些題材的設置,并非一陳不變的,可在此基礎上刪削,增多,也可交融。要完成此項工作,指導者一人足可勝任,但付出艱辛努力的是時卻帶有極大的刻板性,可適當"拋磚"(明確方法,做出示范)而"引玉"(要求學生參與進來,爭做確定題材內容的先鋒)題材內容一經確定,就要圍繞它做好系統(tǒng)收集素材的工作,可完全放給學生,分任務到組別,成塊狀收集材料;教師只負責劃分并審訂材料而成冊,把主動性完全交給學生。
2.改進作文方法,提高作文能力
教師應針對不同類型作文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突破傳統(tǒng)的作文教學方法,利用現代教學手段--多媒體,盡量讓學生更形象更客觀的去感受身邊的生活,引導學生思考生活,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積極性。否定那種向文章套用現成的模式,忽視從生活中提煉、取舍、改造。讓學生懂得從生活中吸取素材,學會按中心組織材料。二十一世紀是人才的世紀,人才最高的本質在于創(chuàng)新,而創(chuàng)新的有利工具就是思維。創(chuàng)新作文就是要抓住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品質的培養(yǎng),不斷提高學生寫作能力。打開學生思維的"黑箱"立足于一個"創(chuàng)"字;植根于現實生活,強調一個"新"字,重視積累,看好一個"活"字。從這三個方面去培養(yǎng)學生的探索精神,求異思維方式以及豐富的想像力,使他們有創(chuàng)新意識。但要真正改觀作文教學方法,靠的是我們這些耕耘在一線的語文教師??上驳氖俏覀儺斨杏性S多優(yōu)秀的教師探索了很多行之有效的作文教學模式,比如"三段六步作文教學法",具體內容是:1、識別文體;2、初步作文;3、接受指導;4、再次作文;5、參加研討;6、正式作文。其中1、2步為第一段,屬于初孕外觀,3、4步為第二段,屬于沉思調整,5、6步為第三段屬于強化創(chuàng)優(yōu)。"三段六步"緊密配合,構成中學作文新的教學模式。
高中作文教學不僅僅是為了應付高考,更重要的是培養(yǎng)學生的表達能力和感悟能力。所以,我在作文教學中就注重了課內作文與課外作文相結合,側重于課外作文訓練。在學生的課外作文上我花了不少的心思:首先努力豐富學生課外作文的內容,我經常通過自己的寫作實踐引導他們學會從日常生活中發(fā)現寫作的觸發(fā)點,關注國內外焦點問題,從生活中找素材,提醒他們要特別關注自己,要以敏感的心去體察生活中的每一個微小的變化,更要對自己內心的微妙變化時時刻刻予以關注,因為文章都是心靈的產物。而這些在課內作文中不可能都一一涉及到,引導學生在課外將自己一時的感悟,點滴隨想用語言文字的形式再現出來。既能使學生感到有內容可寫,又能提高他們的寫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