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珊
[摘 要]在說明性文章習作指導中,要根據學生年段的特點和學習規(guī)律,夯實閱讀中的表達方法指導,在有效鏈接語言訓練點中,讓學生了解表達方法;從“說”練起逐步過渡到“寫”,將“說”貫穿于“寫”之中,讓學生課余練法;在循序漸進、扎實細致的指導中,使學生掌握運用方法,從而形成“有法可依”的說明性文章習作的指導策略。
[關鍵詞]說明性文章 說明方法 習作指導
[中圖分類號] G623.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9068(2016)25-076
五年級上冊第三組習作內容是寫說明性文章。通過解讀《語文課程標準》,筆者認為對五年級的學生,要求他們能夠初步感受說明性文章的表達方法,并嘗試加以運用就行了。于是,我以學習第三組課文為契機,根據學生年段的特點和學習規(guī)律,努力尋找文本中的訓練點,夯實閱讀中的表達方法指導,抓住一切機會進行語言訓練,為寫作說明性文章鋪路。
一、課內得法——說明性文章習作的起步源泉
說明文,就是以說明為主要表達方式來解說事物、闡明事理而給人以知識的文章,以說明的表達方式為主是說明文與其他文體從表達方式上相區(qū)別的標志。所以,在課堂內學習說明方法是學習的重中之重。
1.找尋共同點,全方位引導??v觀整組教材,每一篇課文雖各自有不同的側重點,但是也存在共性的地方:從選編的目的看,都是以培養(yǎng)學生科學素養(yǎng)和人文素養(yǎng)為目的的;從文章的結構上看,《鯨》《松鼠》《新型玻璃》三篇文章都是選取了事物的幾個方面的特點按照一定的順序進行說明;從表達方法上看,四篇文章都各自運用了多種說明方法來介紹事物。這些共同點的梳理既為學生對文本的學習提供了幫助,也為學生自己的表達打下基礎。
2.比較不同點,有選擇指導。教學中,我主要將文章的比較分兩類,一類是課內文章的比較:不同內容、不同形式,例如《鯨》與《松鼠》比較閱讀后,學生對“平實性說明文”和“文藝性說明文”有了更深刻的認識;一類是課外文章的比較:同一內容、不同形式。例如《松鼠》一文的教學,我有意將課文和《百科全書》中關于松鼠的介紹放在一起,引導學生進行比較閱讀,發(fā)現異同點。
3.抓住生長點,個性化輔導。教師要善于發(fā)現并巧妙地抓住教學中的生長點,幫助學生積累說明方法及其運用方式,掌握說明性文章習作的一些基本方法。在教材“單元導語”處,我們發(fā)現了《鴕鳥》名片,簡潔的語言,全方位向孩子們介紹了鴕鳥的特點。借助這樣的信息,孩子們讀《仙人掌》《水葫蘆喊冤》《蟬》……概括完成一張張信息名片,再交流展示,在分享中慢慢了解閱讀說明性文章時要抓住事物的特點,學會梳理要點。
二、課余練法——說明性文章習作的表達儲備
說與寫是不可分割的兩個部分,能說會寫是最理想的習作教學境界。要提高學生的習作水平,從“說”練起逐步過渡到“寫”,將“說”貫穿于“寫”之中,就要為學生習作鋪好路。經歷了課堂上的練習,應該適時讓學生在課內外進行方法的實戰(zhàn)演練。
1.小處著手,練寫一句話。在學習教材文本中說明方法的同時,要將學生練習用說明方法來寫一句話滲透并落實到我們的教學中。例如“交流平臺”中,要求學生填寫表格,有“了解到的說明方法”、“課文中的例子”、“習作或課外書中的例子”這樣三欄。在具體的操作過程中,我將表格進行了簡單的處理,將第三欄分成兩部分,一部分是“課外書中的例子”,一部分是“我的例子”,指導學生關注一樣物品,并用說明方法寫一句話。學生易于表達,也樂于表達。
2.段落改編,試寫一段話。組織學生改編段落,讓學生在富有挑戰(zhàn)的學習中獲得提高,從而為說明性文章的習作奠定堅實的基礎。課文《鯨》的課后有“根據課文和搜集的資料,以‘鯨的自述為內容寫一篇短文”的選做題。我組織學生學習了第一自然段后引導他們用自己的話先介紹鯨“很大”的特點,緊接著引導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鯨的自我介紹”,學生在小組內滔滔不絕,很巧妙地將文中介紹的方式改成了“自述”的口吻。
3.范例引路,仿寫“試牛刀”。就本單元說明性文章的習作而言,教材為我們精心選擇了四篇非常具有代表性的說明性文章,也為習作提供了很好的范例。以《假如沒有灰塵》一文為例,教師在指導學生學習“文章寫了什么”的基礎上探討“假設”的說明方法并且加以遷移運用:第一步,先明確文章運用的最主要的說明方法是“假設”;第二步,理清文章的脈絡,分析文章的寫法。第三步,教師提供仿寫的素材,要求學生仿照課文,選擇其中的一條信息或者綜合所有的信息來寫。
三、文中用“法”——說明性文章習作的“出彩”妙招
對于剛起步學寫說明文的孩子,注重循序漸進是寫好說明文的關鍵,所以在習作指導中,要扎實細致地指導,使學生的學習輕松、高效。
1.學會觀察,積累素材。進入這組課文的學習,班上的蔡旭彤就帶來了家里的小松鼠,孩子們圍著它,又是看又是說,不亦樂乎。我就這樣讓孩子盡情地觀察了三天后,引導孩子嘗試用上學到的說明方法交流自己看到的松鼠。學習了《松鼠》一課,我們又多了一份參考和借鑒,于是我就組織學生進行第二輪交流。這次要求介紹看到的和了解到的松鼠的一個方面,交流后當堂寫。
2.列出提綱,理清思路。習作提綱就是把習作中要寫的內容,通過事先構思,以簡要的語言有序地羅列出來,是學生習作的導向,能降低習作的難度。而一般的說明性文章都分幾個方面來介紹事物的特點,這給我們說明性文章習作的指導提供了線索。再細細研讀本單元“口語交際·習作”的要求,我們不難發(fā)現,其實教材中的建議也是“分幾個方面來介紹”的。明確了這一點,說明性文章的習作指導也就有了方向。
3.寫后評議,修改提高。為了讓學生習作目的明確,我在他們習作前先給他們一份“星級作文對照單”,分“抓住了事物的主要特點”“從幾個不同的方面,按照一定的順序介紹”“運用了兩種以上說明方法”“語句通順,沒有錯別字”“有創(chuàng)意的表達”五個版塊,讓學生對照要求作文。習作完成后,我將第一次閱讀和欣賞的機會交給了學生,請學生先自己對照“星級作文對照單”進行評分,每達到一個要求就獲得一顆星,最高“五星”,然后互相修改、展評。
“眾里尋她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痹诳嗨荚趺撮_展說明性文章的習作教學,如何提高學生的習作能力之際,我豁然發(fā)覺其實平時走的路都在努力地提高學生的習作能力,只是這種培養(yǎng)在遵循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的基礎上,在潛移默化之間,在學生平時的積累當中。我們應在植根習作課的同時播種閱讀,播種課外,讓學生在習作的路上一路播撒成功的種子,一路收獲成功的體驗。
(責編 莫彩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