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雅欣
摘 要:歌唱教學有助于啟發(fā)學前兒童對美的教育,利于陶冶情操,可以提高學前兒童對音樂的欣賞能力和審美能力等,激發(fā)他們的創(chuàng)造力,使他們健康快樂地成長。本文圍繞學前兒童歌唱教學策略這一論題,主要從教學理念的改進、教學內容的選擇、情景教學方法的運用以及教學活動的開展四個方面展開詳細的探討。
關鍵詞:學前兒童;歌唱教學;全面發(fā)展
一、幼兒園應改使教學觀念
新課改提出了新的教育理念,教師應適應其要求,注重以審美為中心。教師應充分了解學前兒童身心發(fā)展,提供更多的機會讓孩子們參與到歌唱活動中去。同時,教師要開展適應學前兒童的歌唱活動,使他們通過活動培養(yǎng)唱歌的興趣。在選擇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時,應做到符合學前兒童的音樂能力水平,符合學前兒童的現(xiàn)實需要,有利于學前兒童的長遠發(fā)展。此外,還應注重興趣的激發(fā)和問題的引導,拓展學前兒童的視野。
二、根據(jù)學前兒童的年齡特點選擇合適的歌曲
1.學前兒童年齡特點分析
學前兒童一般是指處于3~6歲的兒童,這個階段的兒童發(fā)聲器官處于發(fā)育初級階段,他們的聲帶短小,聲道較短,口腔內上顎、硬顎淺窄,喉肌調節(jié)聲帶活動的能力比較弱。同時,從心理角度而言,應考慮學前兒童的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在選擇演唱歌曲時,必須遵循學前兒童的這一特點,選擇較為具體、直觀、形象且適合學前兒童演唱的歌曲。
2.根據(jù)學前兒童年齡特點選擇合適的歌曲
(1)音域。在音域的選擇中,應結合學前兒童發(fā)聲器官脆弱、嗓音發(fā)育稚嫩、肺活量小等特點,合理選擇音域范圍。例如,3~4歲應選擇c1-a1,而4~5歲則應選擇b-b1。
(2)旋律。根據(jù)學前兒童年齡特點,旋律應選擇較為平穩(wěn)、音程跨度小、自然流暢的旋律。以音程為例,3~4歲學前兒童可選擇二度、三度音程的歌曲,而5~6歲的學前兒童則可以選擇四度、五度的音程歌曲。
(3)節(jié)奏。在學前兒童教學中,應考慮歌曲節(jié)奏的難度,首先應選擇2/4拍、3/4拍、4/4拍,且音符應以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為主。同時,也可以循序漸進地加入一些具備適當節(jié)奏難度的歌曲。
(4)歌詞。學前兒童易于記憶的歌詞通常是內容淺顯、形象具體的歌詞。在選擇歌詞時,必須充分考慮學前兒童的理解能力,選擇簡單、容易記憶且能夠反映學前兒童思想感情的歌詞。
三、合理運用情景式教學法,激發(fā)學前兒童的歌唱情感
選擇學前兒童能夠唱好、有興趣學習的歌曲是教會學前兒童唱歌的第一步。根據(jù)歌曲內容設定合理的教學情境,并通過游戲、角色扮演、圖像展示等具體的活動形式,使學前兒童在富有生活氣息的情境中去發(fā)現(xiàn)周邊美的人和事物,獲得更多的情感體驗,進而提高歌唱水平和審美能力。
例如,學前兒童在學唱《小青蛙》之前, 可以帶領他們玩“小青蛙”的游戲,學前兒童在此過程中既熟悉了了歌詞內容和歌曲節(jié)奏,又激發(fā)了他們學習《小青蛙》歌曲的興趣,為唱好這首歌奠定了情感基礎。
四、適時開展歌唱活動,促進師生間良好互動
教師應在歌唱教學中采用不同的教學形式,引導學前兒童將已學到的知識充分運用到音樂活動中??梢圆捎糜懻撔〗M、與孩子一對一地溝通、集體分享等形式,利用肢體、語言和表情等和學前兒童進行平等溝通和交流,引導他們以自己的方式釋放對音樂的熱情,從而愛上唱歌活動。
例如,教師在進行《熊和小孩》歌曲教學時,可以采取角色扮演的形式引導學前兒童學習歌曲,還可以根據(jù)歌曲內容讓孩子們輪流扮演不同的角色。小朋友在角色扮演中會感受到大森林的美,在精彩的歌唱活動中體驗了歌曲中不同角色的情感從而提高了學前兒童對歌曲的理解能力。
總之,幼兒園教師應不斷創(chuàng)新歌唱教學方法,尊重學前兒童的思想和個性發(fā)展。教師在和學前兒童的良好溝通交流中,幫助學前兒童樹立正確的學習觀,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讓學前兒童在學習中充分發(fā)揮自己的優(yōu)勢。
參考文獻:
[1]秦建勛.幼兒歌唱教學策略研究[D].蘭州:西北師范大學,2013.
[2]龍凌冰.論幼兒歌唱教學中的情感體驗[J].藝術教育,2012,(2):43- 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