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亞蘭
摘 要:隨著社會的發(fā)展、科技的進步,新詞語也層出不窮。為了更好地推進對外宣傳和交流,涉及各個領域的漢語新詞的英譯也成了譯者的重任,本文以《最新漢英特色詞匯詞典》為語料庫,對所采用的翻譯方法進行歸納,總結出四種漢語新詞的英譯方法:音譯、直譯、意譯和回譯。對一些典型新詞進行了分析,希望在以后的翻譯工作中可以給予幫助。
關鍵詞:漢語新詞;英譯策略;翻譯工作
語言是人類最主要的交際工具,也在不斷增長和更新。新詞的出現(xiàn),猶如一面鏡子,折射出中國的特色文化和發(fā)展步伐,有些甚至可以反映中國新的發(fā)展理念和政策。新詞涵蓋社會的各個方面,如經(jīng)濟、文化、政治以及生活。及時準確地將這些新生事物向外傳播,成為譯者的重任。
一、新詞的定義(neologisms)
探析漢語新詞的英譯,首先要弄清什么是新詞,哪些詞可以定義為新詞。目前,漢語新詞多是從語言學和詞典學的視角來研究的。然而對于新詞的定義,學術界也頗有爭議。在牛津字典中,新詞有兩層含義:①在意義、用法上新的詞語或短語;②新出現(xiàn)或新使用的詞語或是已經(jīng)存在的詞語有了新的意義。英國翻譯學家皮特·紐馬克在它的《翻譯學》一書上對新詞定義為“新創(chuàng)造的詞語或賦予了新含義的舊詞”。
二、新詞英譯方法
關于漢語新詞的翻譯方法,通過對相關文獻的研讀總結出來的有很多。本文基于對《最新漢英特色詞匯詞典》的研究,通過分析,歸納出四種翻譯方法。
1.音譯
音譯也稱為零翻譯,即根據(jù)源語言的讀音來翻譯。在漢英翻譯過程中,源語言的文化信息在目標語中未能找到對等的詞,為避免對等詞缺失帶來文化信息的缺損可以采用音譯這一翻譯策略。音譯借用了源語言發(fā)音或目標語的拼寫的方法,同時,保留了源語言的意義和文化內(nèi)涵。在翻譯一些具有中國特色、能揭示社會現(xiàn)象的詞語時,常常采用音譯這一翻譯方法,這種翻譯方法尤其在報刊媒體上被廣泛使用。
(1)大媽(Dama)?!按髬尅币庵钢心陭D女,英譯常有:“Middle-aged Ladies/women”“Chinese Aunt”“Chinese Grannies”。而現(xiàn)今,“大媽”一詞的意義遠遠超過了對年長婦女的一種禮貌稱呼?!按髬尅边@一詞語的流行于2013年4月,當時黃金價格大跌,大量中國婦女沖進紐約最近的店鋪搶購黃金,當時《華爾街日報》在報道中專創(chuàng)了“Dama”這一英語單詞?!按髬尅笔侵钙湟炅x,特指熱情沖動、精力充沛但經(jīng)常盲從他人;擅長利益計算但缺乏長遠眼光的中國主婦。在英譯中,如果沿用傳統(tǒng)的譯文,只是表達簡單客觀的稱呼。采用音譯法,不僅涵蓋了其本義,還能傳達對中國婦女的行為的不贊同。包括備受爭議的廣場舞大媽、赴日本瘋狂搶購馬桶座等行為更是讓“大媽”一詞舊詞新用,并有望以單詞的形式收錄進《牛津英語詞典》。
(2)高考(Gaokao)。中國每年的高考可謂是“千軍萬馬爭過獨木橋”“十年寒窗苦讀,高考決勝負”。中國的高考不同于國外大學的入學考試,外國人并不知道什么是“高考”,這是一個他們并不熟悉的制度,為了符合中國的語境,國外主流媒體把“高考”直接譯成“Gaokao”,可以說這樣的譯文更傳神,更能體現(xiàn)高考的獨特,中國的教育體制的魅力。
一些類似的中國特色詞語通常也是采用音譯法,如“關系”音譯成“Guanxi”,“土豪”的英譯“Tuhao”,“風水”譯成“Fengshui”。這些詞看似不可譯,意譯雖然保留了源語言的本義,但是造成了源語言文化內(nèi)按的缺失。所以說音譯是一種很好的策略,雖然這種翻譯方法可能會給目標語讀者帶來理解上的困難,尤其是對那些初次接觸中國語言的讀者。因此,筆者建議可以使用音譯加注釋的翻譯方法,這樣既能傳達本義,又能幫助讀者了解源語言的文化寓意和文化內(nèi)涵。
2.直譯
直譯即照字面意思逐字逐句進行翻譯。漢語和英語屬于兩種不同的語系,在形態(tài)和句法上存在很大的差異。因此,在翻譯活動中,直譯這一方法既能保留原文內(nèi)容,又能保留原文結構形式。在進行對外宣講翻譯時,如涉及中國政治、經(jīng)濟、文化和教育方面的詞語,往往采用直譯翻譯法。這種翻譯方法能傳達原文意義,體現(xiàn)原文風格。
(1)“一帶一路”:“ One Belt and One Road”?!耙粠б宦贰笔恰敖z綢之路經(jīng)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簡稱。2013年,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出訪中亞和東南亞國家期間,先后提出“絲綢之路經(jīng)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重大經(jīng)濟戰(zhàn)略,通過合作共贏的理念來促進共同發(fā)展。
(2)“菜籃子工程 ”:“Vegetable Basket Program”。為緩解我國副食品供應偏緊的矛盾,農(nóng)業(yè)部提出建設“菜籃子工程”,這一工程解決了市場供應短缺的問題。英譯版本采用直譯的方法,譯為“Vegetable Basket Program”。這種直譯的方法有效體現(xiàn)了漢語新詞獨特的表現(xiàn)形式,可以幫助目標語讀者從中體會中國特有的政治、經(jīng)濟術語和文化含義。
3.意譯
在進行實踐翻譯中,由于文化差異,一些漢語新詞譯成英語時,無法在目標語中找到對等的詞,這時就不能采用直譯的方法,但又必須準確表達原文的意義,因此,意譯是一種最好的翻譯方法。這樣的譯文打破了源語言的結構,產(chǎn)生的信息更易于被譯語讀者接受和理解。
“走穴”: “perform for extra inco me without approval by the unit they belong to”.
“走穴”一詞原指相聲藝術行業(yè)的藝人在不同的地方演出,現(xiàn)其延伸為各個行業(yè)的人。其尤指演員避開工作單位賺取外快。在翻譯這類詞時,很難在譯入語中找到對應語。因此,在準確理解其內(nèi)涵的前提下,譯者采用譯語讀者能接受的方式意譯。
“踢皮球”:“shift responsibility onto someone else”.
在這里,“踢皮球”被劃分為新詞是因為他具有舊詞新意的特征?!疤咂で颉钡淖置嬉馑技匆环N體育活動英譯形式“play the ball”,現(xiàn)如今常用來形容政府職能部門職責不清,相互推諉,辦事效率低下。在翻譯此類富有新含義的舊詞時通常采用意譯的方法,目的是為了讓目標語讀者更好的理解新詞的文化內(nèi)涵和意義。
4.回譯
回譯也稱移譯,即借用目標語中已有的詞來轉(zhuǎn)譯漢語中的新詞。這時候漢語的新詞多來自外來語(尤指英語), 如轉(zhuǎn)基因(genetically altered)、空巢(empty nesting)、剩女(3s lady)和假唱(lip-sync)。這些借詞在構詞和拼寫上與漢語相似,在翻譯這類外來語時,回譯是首選,因為這些詞在目標語中存在對應體,所以無須進行創(chuàng)造性翻譯。
三、結語
翻譯是一種更換語言形式和轉(zhuǎn)移信息內(nèi)容(包括思想、意義、情感、問題和風格等)的復雜思維及表達活動。因此,在翻譯活動中,不管采用哪種方法,翻譯的基本策略都是異化,即譯文能夠被譯入語讀者接受和理解。在準確表達原文意義的前提下,盡量保留原文的形式,傳達原文的文化內(nèi)涵,以達到一定的“對等”,最大限度減少源語和目的語之間的差異。
參考文獻:
[1]劉宓慶.新編當代翻譯理論[M].北京: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2005.
[2]楊全紅.漢英新詞英譯:一項費力難討好的活兒[J].中國翻譯, 2003,(5).
[3]中國日報網(wǎng).最新漢英特色詞匯詞典(第6版)[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