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朝蓮
摘 要: 課堂教學是學校教育的主陣地,也是新課程改革的主陣地。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是廣大一線教育工作者共同追求的目標,然而當前小學數學教學中出現(xiàn)了一些不利于課堂教學的現(xiàn)象,如學生數學學習興趣不高,學習效率低下等。如何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成為廣大數學教師亟須解決的問題。本文闡述了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如何提高教學有效性。
關鍵詞: 小學數學 數學有效性 教學理念 教學情境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許多教師難以擺脫傳統(tǒng)教學觀念的束縛,在教學中教師仍然處于主導者地位,以灌輸式的傳統(tǒng)教學模式進行教學,使學生長期處于被動接受知識的地位,挫傷了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嚴重制約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數學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數學教學的基本出發(fā)點是促進學生全面、持續(xù)、和諧地發(fā)展,并在有限的教學時間里使學生得到充分發(fā)展。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中更新教學觀念,轉變教學模式,注重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從而激發(fā)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實現(xiàn)數學課堂教學的價值,為學生以后的數學學習打下堅實基礎。在多年的小學數學教學中,筆者對小學數學有效性教學進行了探索和研究,并取得了不錯的教學效果。下面筆者結合自己的實踐經驗談談看法。
一、轉變教學理念,發(fā)揮學生主體優(yōu)勢
新課改教學理念下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是以人為本的課堂教學,它要求在教學中尊重學生主體地位,充分發(fā)揮學生主體優(yōu)勢,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真正成為課堂學習的主人。然而受長期應試教育的影響,在當前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往往是將學生視為儲存知識的容器,對學生進行灌輸式教學,整節(jié)課的學習過程都是教師講、學生聽,學生一直處在被動接受知識的地位,整個學習過程機械、重復。這種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嚴重限制學生思維能力的發(fā)展,使學生逐漸喪失了數學學習興趣,導致學生學習效率較低,課堂教學質量一直處在低水平。
數學新課標明確提出:“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中轉變教學理念,堅持“以生為本”的教學思想,自覺扮演組織者和引導者角色,培養(yǎng)學生主體意識,調動學生主動參與課堂教學活動的積極性。教師要多設計一些能讓學生參與的課堂教學方式,積極引導學生參與課堂教學活動,培養(yǎng)學生積極探索新知識的能力。如在教學“三角形的認識”一課時,筆者打破傳統(tǒng)枯燥的概念教學方式,首先讓學生自己畫一個三角形,并通過觀察和思考總結出三角形的概念。在學生紛紛發(fā)言之后,筆者再次提出疑問,誰能用三條線段畫出三角形以外的圖形,在學生思考和嘗試后紛紛表示不能,于是假命題被一舉攻破,筆者順勢引出三角形的概念。如此一來,不僅充分調動了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還使學生在活動中牢固掌握了課堂教學知識,有效提高了課堂教學有效性。
二、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一個人只有對某一事物產生了興趣,才會主動探索和學習,小學數學學習亦是如此,只有讓學生對數學產生濃厚興趣,學生才能全身心投入到數學學習中,才能更積極地探索和研究數學學習的方法。但是當前的數學教學內容比較枯燥,加之教學方法單一重復,教師為了讓學生掌握更多理論知識,對學生進行長期的灌輸式教學,反而使學生逐漸喪失數學學習興趣,在課堂教學中注意力不集中,甚至開小差,嚴重影響數學教學質量。
小學數學教師在教學中要積極創(chuàng)設有趣的教學情境,從學生的現(xiàn)有認知出發(fā),將數學問題置于趣味性的特定教學情境中,吸引學生注意力,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引導學生將對趣味化情境的注意力轉化為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內在動力。如在教學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時,筆者把一個大蘿卜和一把刀帶到了課堂,學生有些莫名其妙。開始我先削蘿卜,第一刀削出一個面,然后垂直這個面又削出第二刀,削出一個邊,然后垂直這兩個面又削出第三刀,削出一個尖尖的頂,這時學生興趣盎然,于是筆者提出疑問:“如果用刀垂直于各個面繼續(xù)削下去會怎樣呢?”學生都好奇地看著一個具有六個面、十二個棱、八個頂的長方體展現(xiàn)出來。這個情境的創(chuàng)設,有效地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在好奇中掌握了知識,培養(yǎng)了學生的觀察和解決問題能力,提高了課堂教學有效性。
三、聯(lián)系顯示生活,將數學學習生活化
數學是和生活聯(lián)系非常緊密的學科,將數學學習生活化是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有效性的重要手段。但是受應試教育的影響,一些教師一味注重學生理論知識的掌握,而忽視數學學習和現(xiàn)實生活之間的緊密聯(lián)系,使數學學習和現(xiàn)實生活完全脫離,使數學教學完全失去價值。因此,小學數學教師在教學中應將數學問題和現(xiàn)實生活有效結合起,引導學生用已有的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問題,有效激發(fā)學生求知欲望,使學生發(fā)現(xiàn)數學的奇妙和美麗,從而引發(fā)學生內在的數學學習動力,使學生更積極地參與課堂教學活動。
另外,由于小學生年齡較小,理解能力差,上課注意力不集中,因此教師將數學學習和現(xiàn)實生活聯(lián)系在一起,將數學問題賦予到實際生活中,不僅能有效幫助學生理解問題,還能引起學生注意,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引起師生之間的共鳴。如在學習平行四邊形的初步認識這一內容時,筆者借助多媒體給學生展示了幾個不同的平行四邊形,然后對學生提出問題:“你們能找到家里的什么東西和這個圖形一樣嗎?”待學生說出后,筆者對學生說:“還能找到其他的平行四邊形的例子嗎?”于是筆者引導學生在生活中發(fā)現(xiàn)數學,學生立即與周圍同學開始了熱烈議論,并因此也感悟到了平行四邊形的特征。這樣,有效地將數學學習融入現(xiàn)實生活中,讓學生發(fā)現(xiàn)生活中的數學,從而使學生在生活中學習數學,提高了學生數學學習效率,提高了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總之,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我們要從學生的已有生活經驗出發(fā),聯(lián)系現(xiàn)實生活,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從而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生自主參加數學教學活動的積極性,進而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
參考文獻:
[1]張華.談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建構[J].教育教學論壇,2011,9.
[2]武友松.新課標背景下關于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分析[J].考試周刊,2013,9.
[3]徐珊珊.淺談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提高[J].考試周刊,20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