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佳適
〔關鍵詞〕課堂診斷;心理活動課;教學效果
“課堂診斷”手段是新課程背景下對課堂教學進行科學的觀察與評價,從而促進新課程理念落實,促進課堂教學效果提高的有效手段和技術。本文擬從一節(jié)具體的心理健康教育課入手,結合筆者的工作經歷,先進行課堂實錄,然后利用“課堂診斷”手段進行觀察、評價和改進,再重新開設這節(jié)課,通過對前后兩種效果的比較,鑒證積極開放的心理活動課氛圍對于成功課堂的有效性及重要性。
一、原課堂教學情況
(一)教學設計說明
人際交往是滿足學生愛與歸屬、尊重的需要的重要渠道,尤其初一年級的學生,對于在人際交往中贏得好人緣的需要比任何一個年級都更迫切。言語,作為人際互動中最重要的工具,時時刻刻影響著學生與他們間的交往。負面的言語,如嘲笑、指責,不僅會破壞人際關系,更會給學生帶來無形的傷害,影響到其自我認同;而正向的言語,如肯定、鼓勵,不僅能夠幫助學生建立和維持良好的人際關系,更能夠幫助學生增強自尊和自信?;谝陨系目紤],上學期,筆者開設了一堂以言語為主線、以提高學生人際交往能力為目的的心理健康教育公開課“言語——神奇魔力棒”。在公開課開設之前,在多次的試教過程中,本人運用了課堂診斷手段,對心理活動課的教學設計進行了多次修改,力求營造出積極、開放的課堂氛圍?,F將原有的教學設計以及個人反思呈現如下。
(二)課堂教學流程
在原有的教學設計中,本人側重于讓學生體驗消極言語給人帶來的不良影響,并引導學生歸納如何改進消極的言語。課堂的第一環(huán)節(jié)以幸運大抽簽為熱身活動。每個小組派一名代表抽取一張小紙條:“你們真棒!”“你們真笨!”“You are great!” “You are foolish!”讓每一位小組成員都看到小紙條上的話,然后分享看到紙條后的心情。第二環(huán)節(jié)則是通過繪本故事《是從蝸牛開始的》引出言語不當會傷人。第三個環(huán)節(jié)中,請各小組分享并在海報上寫下三句小組成員都非常不喜歡聽到的話,然后引導學生將消極的言語分類,哪些是侮辱性的、應該消失的話,哪些是可以存在、但是需要改進說法的。最后請學生歸納改進消極言語,使其發(fā)揮積極作用的方法。最后,教師進行課堂總結:在我們的生活中,要盡量避免言語給他人帶來傷害。
(三)課堂反思
雖然本堂課的目標之一“讓學生體會到消極言語會給人帶來傷害”基本達成。但課后,經過課堂診斷,筆者的反思有二。第一,本堂課的設計不符合積極心理學的研究趨向。貫穿整節(jié)課,教師均過多地關注消極的心理現象,而沒有關注積極的心理品質應如何營造。第二,本堂課過程中,教師引導多,學生思考少。開放性及體驗性都不足。反觀第三環(huán)節(jié),有聽課老師提出質疑:給消極言語分類對于學生來說有現實意義嗎?事實上確實是沒有建設性的。第三,某些環(huán)節(jié)在不經意間傷害到學生的感受,一定程度上破壞了師生之間的友好關系。如第一環(huán)節(jié)中拿到積極言語紙條的小組自然非常自豪,但沒有考慮到拿到消極言語的同學課后分享,有種受到傷害的感覺,而這是心理活動課堂非常忌諱的,對于營造良好的師生信任氣氛也是非常不利的。
二、改進后的課堂
(一)課堂教學流程
基于以上的課堂診斷,筆者對課堂做了新的調整,開設了這樣一堂公開課。
第一環(huán)節(jié):以故事《胖女孩》為導入,向學生們講述了一個原本自卑的胖女孩在完全不知情的情況下成為心理學家的實驗對象,心理學家要求她的老師及同學們每天對她說一些鼓勵和贊賞的話語。三年之后,再次出現在心理學家面前的女孩脫胎換骨,氣質優(yōu)雅、自然從容。
第二環(huán)節(jié):言語具有神奇的魔力,但在我們生活中,并不是誰都懂得恰當運用它。這個環(huán)節(jié)引導學生分享自己曾經聽到過的一些負面的、讓人感覺不舒服的言語。
第三環(huán)節(jié):這是本課的重點環(huán)節(jié)。將學生們分享的一些現實生活中讓人不舒服的言語場景化,然后分配給各個小組,討論應該如何“換個說法”。采用小組競賽和頭腦風暴的形式,鼓勵同學們發(fā)揮創(chuàng)意,以“換個說法”數量最多、質量最好的組為獲勝組。通過小組討論和全班分享,引導學生歸納使言語發(fā)揮積極能量所需要遵循的原則。
第四環(huán)節(jié):課堂的升華。把課前搜集上來的“暖心話語”制作成精美的PPT,配以溫馨的音樂,讓學生在感官上再一次感受到言語的神奇魔力,給本節(jié)課劃上一個完美的句號。
(二)改進后教學效果
整節(jié)課學生的表現欲望很強烈,積極性很高,討論和回答問題也是爭先恐后,學生之間形成了熱烈的討論氛圍,提出的問題也很多,思維密度和長度也有所改善,教學過程呈現出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和諧狀態(tài),達到了預期的教學效果。
公開課后,聽課教師的反映也是相當不錯的。首先,因為課堂把如何讓言語發(fā)揮積極魔力作為重點,而不是一味地強調不能讓言語發(fā)揮消極作用。學生接收到的信息更積極正面了,換句話說,積極正面的信息在學生頭腦中得到了強化。其次,讓學生分享生活中的消極言語,并發(fā)揮他們自己的智慧,想辦法將其改成積極的言語。這一做法優(yōu)點有三:一是貼近學生生活實際,容易喚起他們的感受和經驗;二是學生成為主體,教師“授之以漁”,而不是“授之以魚”。這樣帶來的知識和體驗更讓學生印象深刻。三是在頭腦風暴中,每個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得到最大程度的發(fā)揮。
(三)改進后再反思
在對兩節(jié)課進行了課堂診斷實踐后,我充分認識到,教學方式的變革其背后是深層的思維方式的變革,其實質是在變革思維方式與生活方式。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體現的是教學的積極價值取向。新課程改革的要點之一就是要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就是要改變課堂教學中單一的接受性學習方式,改變單一的個體學習方式,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充分地、自主地展開討論和交流,充分張揚學生個性,提高學生在教師指導下自主學習的興趣和要求。
這一節(jié)課我不只是關注怎樣傳授知識、更重要的是從學生的需要出發(fā)來設計教學,使教學過程呈現出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和諧狀態(tài),在教學過程中充分體現課程改革的新理念,轉變角色,使學生必須具有積極思考、達成目標的責任感。學生的應變能力在課上也有了很好的鍛煉,個別學生的發(fā)言見解獨特,博得了同學的掌聲,有的同學在沒有回答思路的情況下,能夠積極與其他同學討論,共同來解答問題。在分享如何將消極言語改成積極言語的時候,更是熱烈,把課堂氣氛推向了高潮。課堂中的頭腦風暴環(huán)節(jié)是學生積極展開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過程,最重要的是教師要給學生以積極參與的機會,給學生一個積極思考、積極創(chuàng)造的空間。這樣的師生互動活動,既活躍了課堂氣氛,同時也培養(yǎng)了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能力,并提高了心理活動課由“他育”轉向“自育”的實效。教學實踐證明,當學生樂于參與課堂活動時,才能激發(fā)真實的課堂體驗和感受;生生互動不但產生思想火花的碰撞,更讓同伴互助慢慢成為學生們的課堂習慣。
總結我的感受:積極開放的心理活動課堂氛圍的創(chuàng)造永遠是感性體驗比理性知識優(yōu)先,團體互助比個人智慧優(yōu)先,積極引導比危機干預優(yōu)先。在這個過程中,無論是老師還是學生,都會受到積極的影響,得到共同的成長。
(作者單位:廣東省廣州市第五中學,廣州,510220)
編輯/張 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