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慧淵
摘 要: 隨著素質教育和新課改的不斷實施,小學數(shù)學的教學模式也在發(fā)生改變,使學生的學習和成長更符合社會發(fā)展的要求。傳統(tǒng)的小學數(shù)學教學以教師講解為主,容易出現(xiàn)“滿堂灌”和“一言堂”等現(xiàn)象,學生的學習過程比較被動,學習興趣難以被調動起來。而先學后教是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能夠堅持以學生為本,調動學生學習過程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大大提高數(shù)學教學效率。本文介紹了幾點先學后教的策略,以期為教學作出貢獻。
關鍵詞: 小學數(shù)學 高效課堂 先學后教
一、巧妙導入,吸引學生學習興趣
小學生正處于人生發(fā)展的初級階段,活潑好動,注意力不集中,對數(shù)學這種邏輯性較強的學科興趣偏低。尤其是到了小學高年級,隨著數(shù)學課程難度的加大,學生學習起來更困難。為此,教師在鼓勵小學生自學的過程中,應該巧妙設置教學情境,做好課程導入,盡可能引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幫助小學生樹立長期學習的信念。
例如在學習《統(tǒng)計與可能性》一章時,教師就可以設置如下情境:某商場在搞促銷活動,會員卡積分滿2000分或者一次性消費在500元以上的可以參與抽獎,其中一等獎有3個,二等獎有30個,三等獎有100個,如果有3000個顧客參與到活動中,小明獲獎的可能性會是多少?由于學生都有與家長一起購物的經驗,該實例比較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同時教師還可以通過多媒體展示商場購物的場景,把學生帶入到情境中,學生對于可能性的了解會更全面,也更能將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有效解決生活問題,真正實施先學后教的教學策略。
導入法是以吸引小學生的興趣為主的,這樣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從小學生的實際生活入手,例如在上述案例中,教師還可以進行抽獎的現(xiàn)場模擬,進一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有了學習動力,學習效果會更好。
二、因材施教,教師巧妙選擇教學內容
在實施先學后教的教學策略時,教師應該清楚地認識到并不是所有數(shù)學知識都實用該策略,教師應該巧妙選擇教學內容,同時在因材施教的基礎上,促進學生學習。
例如在學習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及面積公式時,由于很多圖形在生活中很常見,教師可以鼓勵學生自主探討,推導出公式。大多數(shù)小學生的鉛筆盒都是長方體的,教師可以長方體的一個面為例,學生能夠明確周長是各個邊長的和,得出周長=長+長+寬+寬,教師可鼓勵學生進一步探討有什么簡便方法。這樣教師就可以將全班學生進行合理分組,根據(jù)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性格態(tài)度等組織他們探討題目,有的學生反應速度較快,有的學生計算能力很強,小組成員能夠在合作的基礎上更好地得出答案,同時還提高了他們的默契程度,為先學后教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因材施教是根據(jù)小學生的發(fā)展規(guī)律和對知識的接受程度而提出的,為了進一步樹立小學生數(shù)學學習的信心,教師可以針對不同學生布置不同層次的學習內容,從而促進全體學生進步。例如對于成績較好的學生,教師可鼓勵他們自主預習,對知識進行自學;而成績中游的學生就可以由成績較好的學生監(jiān)督,掌握基本的知識;對于成績較差的學生,則重點關注他們自主復習的過程,幫助他們做好知識鞏固。
三、循序漸進,指導學生學習方法
小學數(shù)學不同于其他課程,邏輯性較強,知識之間銜接比較密切。這樣教師在鼓勵小學生自學的過程中,應該注意數(shù)學知識是從已知到未知、從簡單到困難的。為此,教師可以在循序漸進的基礎上,設計一些需要學生自主思考解決的題目,幫助學生梳理思路;在學生熟練掌握這些知識后,就可以考慮小學生自主設計題目,相互之間測驗和共同進步,真正實現(xiàn)先學后教的教學目的。
例如在學習含括號的四則運算時,教師可根據(jù)學生對不含括號的四則運算的學習,設計如下題目:100+30-16=?,30-16+100=?,38+65-45=?,65+38-45=?,987÷3×6=?,6÷3×987=?,等等,鼓勵學生自主解答;進而設計題目:100+(30-16)=?,(38+65)-45=?,987×(6÷3)=?,等等,應該怎樣計算呢?學生探索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能夠進一步激發(fā),大大提高了學習效率。
在循序漸進指導小學生自學的基礎上,教師應該注意堅持教師主導與學生主體的教學規(guī)律,真正把課堂放手給學生,使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這樣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就應該鼓勵小學生自主搜集資料,同時還應注重培養(yǎng)他們的自學和反思能力。
四、加強溝通,提高學生學習效率
小學生的向師性比較明顯,即教師在課堂教學上有什么樣的教學習慣和動作,小學生會下意識地對教師進行模仿。該時期學生對教師充滿了尊敬,比較傾向于教師說什么就是什么。為此,教師應該積極發(fā)揮自身的作用,加強自身和小學生之間的交流溝通,拉近彼此之間的距離,大大提高先學后教的效率。
首先是教師應多關注學生,多對學生進行提問。例如在學習圓的相關知識之前,教師可以提問學生:平時是怎么畫圓的?有什么比較簡單的方法?小學生大都有爭強好勝的心理,教師的提問能夠刺激他們主動學習。其次是對于學生的錯誤答案,教師不應該直接否決,而是應該給學生解釋的機會,了解學生的解題思路,以更好地指導小學生。最后是教師應該注重溝通的長期性,例如在做課程小結之前,詢問學生還有什么疑問或者補充的,在小學生回答的過程中,還能借助他們的疑問留下對新知識的懸念。
五、結語
在小學數(shù)學中實施“先學后教”的教學方式是一個長期而又復雜的過程,這是由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共同組成的互動活動。為此,教師應該積極轉變自身的教學觀念,樹立學生為先、為主的學習方式,真正從學生的基本需求入手,使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翁,促使他們自覺主動地獲取知識。
參考文獻:
[1]孟祥秀.小學數(shù)學“先學后教,當堂訓練”教學模式淺談[J].延邊教育學院學報,2012,06:113-114+117.
[2]高瑞蘭.小學數(shù)學“先學后教”的有效策略[J].教育教學論壇,2016,14:239-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