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雅琴
摘 要:幸福是什么?第一次思考這個問題,我是因為閱讀比利時戲劇家、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莫里斯·梅特林克的《青鳥》。劇作通過兩個孩子在夢中尋找幸福的象征——青鳥的艱難歷程,形象地展現(xiàn)了人類對于幸福的渴望和不懈追求。梅特林克號召人們在光明的指引下,去尋找代表幸福的青鳥,他指出:所有不幸、災禍、疾病、恐怖、浩劫都無法阻擋人們尋找幸福的步伐。
關鍵詞:幸福教育;專業(yè)成長;心理特點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8-1216(2016)07C-0021-02
2008~2012年,筆者在新城區(qū)呼哈路小學擔任校長,初到呼哈路小學,感動于老師們的樸素與扎實。為了讓普通工人家庭的孩子、外來務工人員的子女提高學習成績,老師們自覺地延長工作時間,增加勞動強度,不計回報,日復一日。望著面容盡顯疲憊的老師們,我的心隱隱作痛。我們的老師,他們快樂嗎?他們幸福嗎?他們的職業(yè)生涯有光彩嗎?
如何讓老師從埋頭苦干中解脫出來,如何喚醒老師的專業(yè)自覺?2009年,我們提出了教育幸福的理念。基于積極心理學之父馬丁·塞利格曼的觀點,有人提出一項幸福感公式:50%的遺傳+10%的環(huán)境+40%的個體行為。也就是說,我們的幸福水平有40%~50%的提升空間。如何提升教師的幸福感?在校園里,老師能感受教師職業(yè)的幸福,體會專業(yè)成長的幸福,享受生命關懷的幸福。
我堅信:只有教師幸福,學生才會幸福,只有教師快樂,學生才會快樂。當一個人內心充滿陽光時,他才可能去溫暖、照亮別人。
一、體會專業(yè)成長的幸福
山東濰坊廣文中學的趙桂霞校長做過這樣一個調研:發(fā)現(xiàn)不同年齡段的教師幸福感來源是不同的,唯一相同的是成就感,是個體追求得到實現(xiàn)后內心的愉悅感。追問成就感來自哪里?“上了一堂成功的課”“得到學生、家長的認可”“轉化了一個學困生”……這些成就感與功名利祿無關,而與教育教學中自身的發(fā)展密切相關。原來,幸福感就在于自身的發(fā)展中。
而我一直堅定地認為:教師的發(fā)展決定學生的發(fā)展,教師、學生的發(fā)展決定學校的發(fā)展。
絕大部分優(yōu)秀教師將關鍵事件、關鍵人物、關鍵書籍列為自己成長的三要素。我們回顧自己的成長歷程,幾乎在每個階段都會有我的“重要他人”。那么,我能成為老師們的重要他人嗎?我如何為老師們創(chuàng)造一些關鍵事件?我如何引領老師們的專業(yè)成長?
多年來,學校的老師們由于各自埋頭苦干,已經(jīng)習慣了單兵作戰(zhàn)的狀態(tài),而新課程背景下,校本教研的基本特點便是專業(yè)引領、同伴互助、資源共享。如何讓老師們迅速擺脫這種狀況?如何找到切入點?
(一)關注集體(評價導向)
第一年的賽課,我們稱為校內研究課,教研組推選教師參賽,之后全組備課、磨課、參加學校賽課,評出優(yōu)質課后,表彰教研組。
(二)引導個體(主動改變)
如何引導教師個體變被動為主動?——請人來聽課。教師要做公開課、要試講、要磨課,誰來聽課?誰來指導?——自己去請,不請誰也不去。于是,一時間,青年教師忙碌起來,四處邀請,四處求教,而老教師、中年教師備感榮耀,學校的教學氛圍在悄悄發(fā)生變化。
(三)講述自己的教育故事——讓思考有聽眾,讓愛與溫暖有回響
最初,我們引導教師寫教學周記,關注教學事件,并且給出了教學周記寫作指南。
教學周記寫作指南
建議你每周用一定的時間寫教育日記,特別要寫清事件的細節(jié),記憶中特別生動的細節(jié)。建議你從以下幾個方面考慮日記的內容:
第一,在這一周,感到與學生最密切、最投入或最能體現(xiàn)自己教學思想意圖的時刻(這一時刻最能體現(xiàn)教師的價值);
第二,在這一周,感到與學生失去聯(lián)系,最不投入或最令人厭煩的時刻(這一時刻最能體現(xiàn)教師的失?。?/p>
第三,我感到最焦慮或灰心的情形;
第四,最讓我驚奇的事件;
第五,在這一周的教學中,如果我重做,哪些會做得更好;
第六,在這一周感到最自豪的教學活動是什么?為什么?
這是教師的反思,是自己點滴工作的記錄,也是教師合作學習的一種方式。定期舉行聚會,教師聚集到一起講述自己的故事,聆聽別人的故事,就共同感興趣的問題進行交流。教師之間合作學習,自己的努力與思考有了聽眾,個體的教育資源向其他教師開放,大家相互激勵。
校本研修:校本研修包括我們的校本培訓、校本教研和校本科研。
校本培訓:經(jīng)過幾年的摸索,我們的校本培訓層次越來越清晰,實效性越來越強。分管領導做培訓,專家、教研員做培訓,赴教育先進省份參加培訓等一系列培訓活動,這些成為學校最好的福利,也讓老師們從埋頭苦干中抬起頭來,審視自己的教學思想、教學行為。
校本教研:“案例是理論的故鄉(xiāng)”,幾年來,我們一直堅持以課例為指導的校本教研,同時把教師分成幾個群體進行分層管理:老教師講壇、骨干教師引領課、上崗教師匯報課、徒弟匯報課、校內研究課……。集體備課、說課、磨課,一系列基于學校的教學研究活動讓同伴互助,讓資源共享,讓研修文化一點點落地生根。
校本科研:微型課題是我校校本研修的特色項目,我們制定了呼哈路小學微型課題研究手冊,指導教師將以往教學進程中遇到的問題歸結、轉化為課題加以研究,注重解決問題的過程及資料的收集,定期組織交流、指導、展示。這樣一來,教師不僅獲得了研究實踐能力,還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
校本研修將教師成長的動力、專業(yè)的自覺一點點喚醒,教師主動發(fā)展的熱情高漲。
二、享受生命關懷的幸福
如何讓每一位教師,無論教學成績優(yōu)秀與否,無論課堂教學精彩與否,都能在日常工作中得到關注,得到關心,得到關懷,得到一個個體生命應該得到的理解與尊重,從而在組織中感到溫暖、感到幸福?我們確定了管理基本理念:關注每一位教師。
新上崗的教師入職后一片茫然,分管領導會安排入職培訓,如何組織學生報到、組織新生家長會、上好第一節(jié)課……入職后第一個學期,采用跟蹤聽課的方法,手把手幫帶。
業(yè)務能力弱的教師,新上崗教師管理人員要“捕捉閃光點”“放大點滴進步”、創(chuàng)新表彰獎勵。家庭遭遇變故的教師,學校組織探望,組織捐款,提供最大能力的幫助。
每學期一次的教師表彰會,教師受獎率已達120%,獲“課堂教學風采獎”“最佳教學指導獎”“最佳教學隨筆”“精彩課后記”都會走上領獎臺,這些彰顯學校價值導向的同時也讓每一位教師在關鍵事件中找到成就感,找到個體生命應有的自信與幸福。
三、感受教師職業(yè)的幸福
上海市心理特級教師楊毅敏認為:教師的幸福感應該是教師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得到的一種精神滿足,很大程度上來自職業(yè)認同感。那么,如何讓教師感受職業(yè)的幸福?
(一)引導師愛
前不久,筆者接受師大基礎教育學院的一個訪談,被問及一個教師應該具備的基礎素質。也就是說,大學培養(yǎng)什么樣的師范生,中小學拿來就能用?我回答:“了解孩子,喜歡孩子?!睉撜f,這是長久以來我們忽略的。
幾乎每學期的開學典禮,我都會對老師們說,愛我們的學生,這是一個教師職業(yè)生涯必修的功課。教工會上,我仍然對老師們說,或許我們做不到愛每一個學生,但請不要傷害他們中的任何一個。
在校園里,我是接受學生問候最多的人,“校長好!”“校長再見”“校長阿姨好!”……我微笑著回答所有的問候“你好!”“再見”……也正因為如此,孩子們的問候越發(fā)響亮,我注意到:每當放學時,我站在校門口,微笑著和學生們告別時,送路隊的老師們也都是微笑著的。我想,這點滴的美好會被學生們、老師們感受到,愛與溫暖是會傳遞的。
有一年教師節(jié)前夕,學校黨支部、工會策劃了“教師節(jié)獻花送祝福”活動,將近八百朵鮮花全部由行政人員和黨員教師修剪、捆扎。9月10日一早,全體行政人員、工會主席、團支部書記站在校門口手持鮮花等待老師們到來,老師們接到鮮花感受到的應該不僅是內心的溫暖,也有對教育生活的美好向往。
(二)激勵人心
被承認和贊許是一種基本的人類驅動力,我的一位老校長對我說:“沒有哪個老師不想成為好老師?!?/p>
出乎我的意料,一位青年教師,上了一節(jié)精彩的課。一下課,我就走上講臺,詢問學生們喜不喜歡這節(jié)課,為什么,并且告訴學生們老師為這節(jié)課付出的努力,建議他們把掌聲送給老師,小家伙們激動地為老師鼓掌,講臺上的老師早已淚流滿面……
一次,和老師們聊天,我驚訝地發(fā)現(xiàn)老師們居然都記得他們在上好了一節(jié)課之后我我對他們的鼓勵。
一個幸福的教師在生活的各個層面上都會比較成功,包括婚姻、友誼、工作、健康。一個幸福的教師,內心的陽光必會照亮他的學生,學生也一定是幸福、快樂的。從這個意義上講:幸福,是教育的終極追求。
參考文獻:
[1]許建爭.教育與幸?!逃纠碚搶I(yè)委員會第十一屆年會綜述[J].教育研究,2008,(1).
[2]曹輝,朱春英.論大學生幸福教育的基本內涵[J].教育探索,20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