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靜其
摘 要:當今的數(shù)學課堂教學中,為追求課堂教學的大容量、快節(jié)奏、高密度的現(xiàn)象屢見不鮮。不僅不能有效地實現(xiàn)教學目標,也在一定程度上壓制了學生數(shù)學探究、數(shù)學實踐能力和創(chuàng)新意識的培養(yǎng)。因此,基于數(shù)學新課程的教學理念,從幾個方面淺談小數(shù)課堂留白的意義所在。
關鍵詞:留白;思考;合作;師生互動
留白是一種智慧,亦是一種境界。南宋馬遠的《寒江獨釣圖》,雖只見一舟一翁,卻讓人感到煙波浩渺,滿幅皆水。筆者認為,數(shù)學本身就在于化繁為簡,深入淺出,用簡明的方式表述復雜的自然與社會現(xiàn)象。粗線條的設計,留出足夠的空白來生成更多新的教學資源,同樣能夠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這樣的數(shù)學課堂教學,就是我們所嘗試、所追求的。
一、課堂留白,留出學生思考之美
1.知識留白
蘇霍姆林斯基告訴我們:“有經(jīng)驗的教師往往只是微微打開一扇通向一望無際的知識原野的窗子。”通過精心設計,教師有意識地將某些知識先預留不講,給學生短暫性的知識空白,這樣就吊起了學生的胃口,讓學生主動地去建構和完善知識。例如,在教學《面積和面積單位》時,在學生已經(jīng)經(jīng)歷用數(shù)格子、重疊法來比較面積大小之后。師出示兩個長方形(如下圖),問:這兩個圖形面積哪個大?生答:不確定。師追問:為什么?生答:方格大小不同。師說:所以要用統(tǒng)一標準去比較,這個統(tǒng)一標準叫什么,你們知道嗎?學生的知識空白出現(xiàn),會情不自禁地產生一種求知內驅力,促使大腦興奮地活動,去填補成一個完善的整體,從而達到水到渠成的效果。
2.問題留白
有些教師為了提高上課的效率,拉快上課的進度,往往會連珠炮式的提問方式,拋出問題—解決問題—拋出問題—解決問題。沒等學生反應過來,只要有人舉手,就迫不及待地請他回答。無論這位學生的回答是否精彩,大部分的學生思路都被打斷,學習數(shù)學的積極性被挫傷。教師如果耐下心來,留一點空白給學生靜靜地思考,1秒,2秒,3秒……你會驚喜地發(fā)現(xiàn),學生回答時充滿了自信的表情,語言也明顯進行了組織,更多的人參與進來。如華應龍老師在教學《指尖上的數(shù)學》時,提出8在哪個手指?18呢?108呢?1008呢?寥寥幾問,卻勾起了全場學生的興趣,放慢步伐,學生在“補白”的同時,課也達到了高潮。學生在無限的時空領域縱橫馳騁,自由翱翔,學得積極主動,學得快樂。
二、課堂留白,留出學生合作探究之美
1.合作前留白
合作學習是一種相互幫助、相互促進、共同提高的求知過程。合作學習為學生提供了表現(xiàn)自我的寬松環(huán)境,使學生的思維調整到一個積極的狀態(tài),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思維,碰撞出新的火花,一定程度上發(fā)揮了集體互助的力量。小組合作前,提出合作要求,留出一點時間,充分獨立思考之后,具有自己的“思想”,學生才會產生交流、表達的欲望。
2.合作中留白
合作學習中,很多老師都會給每個小組固定的學具,只要開始合作,學具里的學具會按照老師預設又預設的方式被使用。而有句話說得好,懶惰老師,勤快學生。固定學具的方式,也往往固定了學生的思維,換個方式,也許就有不一樣的效果。教師準備了很多不同的三角形在講臺桌上。這時,有些學生上去選了,也有學生沒有上去選。教師看似隨意的一個設置,其實,就是給學生留出了足夠的空間,不拿,用剪拼的方法,拿,又要拿完全一樣的三角形才有用,真的是獨具匠心呀!
3.合作后留白
合作后,班內交流是進行思想碰撞的最重要的環(huán)節(jié)。在學生把三角形轉化成平行四邊形時,應給學生充裕的時間展示不同的割補方法,從而明確不同的割補方法,其結果是一樣的,都是用底×高÷2=三角形的面積。
在學生匯報時,當學生的語言啰嗦時,應留給學生用自己的語言去表達或讓學生自己修改語言的時間。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教師注重的是讓學生動手實踐和自主探索發(fā)現(xiàn)規(guī)律,讓學生經(jīng)歷知識的形成過程,使學生的空間觀念得到進一步發(fā)展。
三、課堂留白,留出師生互動之美
課堂上學生是主體,教師是主導,學生主體地位的真正落實依賴于教師主導地位的有效發(fā)揮。在教學《8加幾》時,老師先讓學生觀察圖意,引出算式8+7=?然后學生擺一擺,討論可以用哪些方法計算8+7=?學生通過操作討論,明白“湊十法”是一種最有效的方法。接著讓學生試著計算8+6=?
師:和你的搭檔討論以后,你知道8+6=?了嗎?
生2:不對,8+6=15。
師:(師惑)能說說你是怎么想的嗎?
生2:昨天我們學習9+8=?時,不是9向8借1來湊成10嗎?那計算8+6=?時,也可以讓8向6借1,6變成了5,不就等于15嗎?
師:你會聯(lián)系舊知識來學習新內容,真了不起!
(老師把這位學生的想法板書,讓大家說說出錯的原因,他也似乎悟出了錯誤所在)
師:從剛才的計算中,你們又明白了什么?
生2:噢,我明白了,計算“7加幾”就得向另一個數(shù)借3湊成十,計算“6加幾”就得向另一個數(shù)借4湊成10……
這樣討論下來,生2知識遷移的速度讓人驚嘆。
課堂上的學生思維就像流動的水一樣,不可能完全按照教師劃定的區(qū)域流淌,應當高度尊重學生,給學生留足質疑的空間。正是因為教師對學生錯誤的悅納和欣賞,才使學生的好奇心和創(chuàng)造力在“錯誤”中散發(fā)出異常的光彩。
留白課堂強調了留給學生更多自由思考的空間,尊重他們獨特的感受,保護他們的創(chuàng)新意識,激發(fā)他們的學習潛能。留一個空間——讓學生填充,留一段時間——讓學生支配,留一個問題——讓學生探索,留一個機遇——讓學生抓住,留一個困難——讓學生解決。停下我們的腳步,我們的數(shù)學課堂也將是“虛實相生,留白處皆成妙境”!
參考文獻:
齊人敬.數(shù)學課堂教學“留白”策略的思考及實踐[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105(6).
編輯 魯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