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仁菊
觀摩名師名家的語文現(xiàn)場教學時,我總是被他們深厚的教學基本功和精湛的教學設計深深地吸引和折服。有的特級教師會用兩個課時呈現(xiàn)出精彩完整的一節(jié)課,有的則會呈現(xiàn)出精彩紛呈的第二課時教學。敬佩之余,內(nèi)心不免會出現(xiàn)些小困惑:小學語文到底上些什么內(nèi)容?哪些內(nèi)容應在第一課時完成,哪些任務該在第二課時完成?怎么讓第一課時也能上得精彩紛呈?
如何上好小學中段語文第一課時?通過學習和實踐,我深切地體會到:第一課時的教學是引領孩子們走近文本,扎根文本,落實語文“工具性”目標。引導學生讀通、讀順課文,了解行文順序,知曉文章結(jié)構(gòu),理清作者思路,為第二課時的精讀感悟做好充分的準備。
為了讓第一課時的內(nèi)容落到實處,我們可從以下幾方面努力:
一、合理劃分一、二課時教學目標
圍繞總目標,再根據(jù)教材特點和本班學生實際確定第一課時的教學目標。我們在平時教學中要將“讀通、讀順、讀懂課文”放在第一課時去完成,第二課時重點是細讀感悟、揣摩語言、體會情感。如以《一雙手》為例,一課時教學目標可設計為:
(一)讀通課文
1.通過課文學習,學生學會認字7個,會寫“均、裹”等8個字,積累“均、膠、栽、磨”的形近字。
2.正確朗讀“驚訝、裹住、肥皂、老繭、栽樹、揀出來、鑄造”等
詞語。
3.讀通重點句子:
(1)這雙手讓這位32歲的年輕林業(yè)工人,成為伊春林區(qū)最年輕的育林功臣,獲得全國“五一”勞動獎章。
(2)我握的是手嗎?活像是半截老松木!我本能地想抽回手來,可是沒有得逞。那只有力的大手,把我的手掌緊緊地裹住了。
(3)掌面像鼓皮一樣硬,老繭布滿每個角落。手指肥圓,一個手指似三節(jié)老干蘑。
(4)左手大拇指沒有指甲,長過指甲的地方,刻著四條形成上下兩個“人”字形的黑且深的裂紋,手指各個關節(jié)纏著線,線染成了泥色。
(二)讀懂課文
勾畫描寫張迎善手的句子,了解這雙手的特點,了解這雙手形成的原因。
(三)讀順課文
知道文章的結(jié)構(gòu):第一部分(1自然段)這雙手與眾不同;第二部分(2自然段)交代采訪的時間、地點;第三部分(3~18自然段)集中描寫張迎善的一雙手;第四部分(19~20自然段)了解張迎善的一雙手作出了怎樣的貢獻。
二、依據(jù)年段目標采取板塊式進行教學設計
大致可以分為以下幾個板塊:第一板塊:重點段落導入;第二板塊:讀懂、讀順課文,隨文學習要求會讀會寫的生字;第三板塊:集中學習生字;第四板塊:完成課堂練習。
如《黑孩子羅伯特》教學設計時,可分為三個板塊進行設計:板塊一:馬丁·路德·金的演講稿《我有一個夢想》;板塊二:黑孩子羅伯特的生活環(huán)境(居家環(huán)境:課文第2至第4自然段;所處的人際環(huán)境:課文第5自然段);板塊三:黑孩子羅伯特做的事情。
三、選準切入點,整體感知課文
初步感知課文內(nèi)容的方法多樣,如概括文章主要內(nèi)容,了解文中主要人物及特點,解決學生看題質(zhì)疑的問題等。教學中應根據(jù)課文特點和學生學習情況靈活運用,但無論采用哪種方法整體感知課文,都應選準切入點。例如,《一雙手》理清課文脈絡,整體感知課文內(nèi)容,可以做以下教學設計:
師:我什么時候到林場采訪張迎善的呢,第二自然段有交代。
師:3~18段講的是作者通過觀察了解到張迎善的手的特點,他還從林業(yè)局的一位同志那里聽到了關于這雙手的信息。
(學生齊讀第19自然段。)
師:聽完介紹后,我看著這雙手,不禁感慨萬千,于是寫到——(學生齊讀第20段。)
(PPT出示)作者在 (時間) (地方)采訪了 (誰),他有一雙 (怎樣)的手,這雙手做出了 (哪些貢獻)。
四、分配好時間,做到講練結(jié)合起來
在課堂上,我們要精講精練,盡量壓縮教師講的時間,節(jié)約出時間帶領學生練習。第一課時,我們要考慮練習什么的問題?當然,這里的練習不能停留在訓練朗讀課文上,還可以安排練習寫字,對生字進行口頭擴詞,識記生字,對形近字進行區(qū)分,正確書寫、理解字義,而高年級的識字教學則是進一步實現(xiàn)漢字的正確運用,練習仿寫精彩語段等。
比如,教學《成吉思汗和鷹》時,可以設計以下練習:
師:同學們,你遇到過讓你懊悔莫及的事情嗎?(遇到過)
師:當你考前沒認真復習,卷子發(fā)下來時一定十分后悔。當你和好朋友發(fā)生爭執(zhí),看著她憤憤離去,心里很難受……相信每個人都遇到過讓你懊悔不已的事情。你也來嘗試像這樣來表達自己做錯事的懊悔心情吧!請同學們先在四人小組中說一說。(四人小組討論)
師:誰想來試一試?(指生匯報)
師:同學們說得可真好,讓我們動筆把它寫下來吧?。ㄉ约簩懀?/p>
師:誰想來與大家交流、分享?(生匯報)
師:你覺得他寫得怎樣?(生評價)那請你為他修改修改!(生修改)
語文課堂教學如何教好是一個永恒的話題。沒有第一課時的扎實,就難求第二課時的精彩。第一課時可有模式,但不能模式化,可有一定板塊,但不能結(jié)構(gòu)化,因文而異,一切為學生的發(fā)展服務。正所謂教無定法,怎樣教好第一課時,這需要我們不斷地去摸索、嘗試。
參考文獻:
徐軍輝.智慧探索有效回歸:探索小學語文閱讀第一課時教學[J].課程教育研究,2012(11).
編輯 薛直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