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洪君(遼寧省錦州市中心醫(yī)院,遼寧 錦州 121000)
?
不同溶栓方法治療心源性腦栓塞的臨床療效比照觀察
李洪君
(遼寧省錦州市中心醫(yī)院,遼寧 錦州 121000)
【摘要】目的 本文就不同溶栓方法治療心源性腦栓塞的臨床療效進行分析與對比。方法 選自我院從2013年4月至2015年5月期間收治的心源性腦栓塞患者78例,按照入院就診時間將其平均分為對照組(n=39)和實驗組(n=39)。實驗組患者動脈溶栓治療,對照組患者靜脈溶栓治療,其后比較兩種不同溶栓方法治療后的臨床治療效果、NIHSS評分、GCS評分以及血管再通率。結果 實驗組和對照組臨床治療效果經比較后不存在顯著的差異,P>0.05。實驗組的NIHSS評分以及GCS評分優(yōu)于對照組,血管再通率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 在心源性腦栓塞的治療中,采用動脈溶栓治療,其治療效果顯著,患者的神經功能缺損可以得到明顯的改善,具有臨床應用價值。
【關鍵詞】不同溶栓方法;心源性腦栓塞;臨床效果
心源性腦栓塞在臨床中較為常見,且具有發(fā)病急、發(fā)展迅速的特點,如果錯過最佳治療時機或得不到及時的治療,會嚴重威脅患者的生命安全[1]。在目前的治療中,溶栓是治療該疾病的重要手段,常見的溶栓方法為:動脈溶栓、靜脈溶栓等,如何選擇合理的治療方法對臨床有著重要的意義。為此,本文選自我院從2013年4月至2015年5月期間收治的心源性腦栓塞患者78例,分別給予患者動脈溶栓治療和靜脈溶栓治療,并取得了較為理想的治療效果,現將研究結果作如下分析。
1.1 資料分析:選自我院從2013年4月至2015年5月期間收治的心源性腦栓塞患者78例為本次研究活動的調查對象,所有患者經臨床診斷后均被證實為心源性腦栓塞[2]。其后將本組78例心源性腦栓塞患者按照入院就診時間將其平均分為對照組(n=39)和實驗組(n=39)。對照組中,男性患者25例,女性患者14例,最大年齡為70歲,最小年齡為42歲,平均年齡為(56.1±4.8)歲。實驗組中,男性患者27例,女性患者12例,最大年齡為72歲,最小年齡為40歲,平均年齡為(57.2± 5.1)歲,比較兩組心源性腦栓塞患者的臨床資料,在年齡和性別上上均無顯著性差異,可以進行臨床對比和分析。
1.2 方法:給予對照組患者靜脈溶栓治療,使用藥物為尿激酶,劑量為100萬U,其后將其與0.9%的氯化鈉溶液相溶,靜脈給藥,確保在30 min內完成。給予實驗組患者動脈溶栓治療,首先對患者進行DSA檢查,確定病變血管,待微導管頭與血栓近端面貼近后,將60萬U的尿激酶注入其中,其后對血流再通情況進行觀察,結束治療[3-4]。待兩組患者完成溶栓治療24 h后,采用螺旋CT對患者的腦部進行復查,并適當的服用藥物,如:阿司匹林、氯比格雷或華法林等,與此同時,對患者的血壓進行控制。
1.3 療效判定標準[5]:患者經治療后,其臨床癥狀全部消失,肢體肌力功能恢復至Ⅰ級,判定顯效;患者經治療后,臨床癥狀得到明顯改善,肢體肌力功能恢復至Ⅱ級,判定有效;患者經治療后,未達到上述標準,判定無效。
觀察指標:采用NIHSS和GCS量表對患者的腦功能缺損情況進行判定,其后對兩組患者治療后的血管再通率進行對比。
1.4 統(tǒng)計學處理:采用統(tǒng)計學軟件(SPSS19.0)進行數據統(tǒng)計,計量資料以均數差±表示,計數資料選擇卡方檢驗,P<0.05為組間顯著差異。
2.1 比較兩組不容溶栓方法治療心源性腦栓塞的臨床治療效果:實驗組患者采動脈溶栓治療后,較比采用靜脈溶栓治療后的對照組,治療效果不存在顯著性差異,P>0.05,見表1。
表1 比較兩組不容溶栓方法治療心源性腦栓塞的臨床治療效果[n (%)]
2.2 比較兩組不容溶栓方法治療心源性腦栓塞的NIHSS評分和GCS評分:實驗組患者溶栓前與對照組患者相比,不存在顯著性差異,P>0.05;實驗組溶栓后較比對照組,存在顯著差異,P<0.05,見表2。
表2 比較兩組不容溶栓方法治療心源性腦栓塞的NIHSS評分和GCS評分
2.3 比較兩組不容溶栓方法治療心源性腦栓塞的血管再通率:實驗組患者采用機械輔助動脈溶栓治療后,35例患者血管再通,再通率為89.7%;對照組患者采用靜脈溶栓治療后,30例患者血管再通,再通率為76.9%;組間經比較后,存在顯著性差異。
心源性腦栓塞在臨床中較為常見,由于該疾病具有病情嚴重、發(fā)病急的特點,如果不能采取有效的治療措施將嚴重威脅患者的生命安全。從目前的臨床治療方法來看,溶栓治療仍是治療該疾病的重要手段。動脈溶栓在心源性腦栓塞治療中效果較為顯著[6]。靜脈溶栓雖然治療效果顯著,但是患者的神經功能缺損情況改善不是十分理想。結合本次實驗數據可以看出,實驗組患者采用動脈溶栓治療后,較比采用靜脈溶栓治療的對照組,臨床治療效果不存在顯著差異,NIHSS評分和GCS評分均優(yōu)于對照組,血管再通率高于對照組,P<0.05。本次研究充分說明在心源性腦栓塞治療中應用動脈溶栓治療的優(yōu)越性。
綜上所述,在心源性腦栓塞治療中應用動脈溶栓治療,其治療效果與靜脈溶栓治療類似,但是動脈溶栓治療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經功能缺損,同時提高血管再通率,值得在臨床上更進一步的應用和推廣。
參考文獻
[1] 王惠德.采用不同溶栓方法治療心源性腦栓塞的臨床效果觀察[J].醫(yī)學信息,2015,28(30):71.
[2] 李水仙,鄭維紅,莊曉榮,等.不同溶栓方法治療心源性腦栓塞的對比研究[J].介入放射學雜志,2014,23(10):843-847.
[3] 柯來順,董閩田,盧武生,等.56例心源性腦栓塞患者靜脈溶栓治療的療效觀察[J].卒中與神經疾病,2014,21(2):81-83.
[4] 林培堅,周偉坤,李福祥,等.靜脈溶栓、單純動脈溶栓及機械輔助動脈溶栓治療心源性腦栓塞療效比較[J].臨床醫(yī)學工程,2015,22(3):298-300.
[5] 劉瑩,秦超,葉子明,等.小劑量 rt-PA 靜脈溶栓治療超早期心源性腦栓塞臨床分析[J].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15,18(9):5-6.
[6] 唐海源,鄒永彪,張春華,等.阿替普酶靜脈溶栓治療心源性腦栓塞31例臨床療效[J].醫(yī)學臨床研究,2015,32(2):320-322.
中圖分類號:R743.3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8194(2016)11-007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