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慶敏
摘 要:在新課改的進程中,初中語文教師在轉變教學觀念的同時,把如何提高教學效率放到了教學的首要地位。在構建高效的教學課堂時,教師需要引導學生進行語文知識的自主探究,充分發(fā)揮他們的學習主體作用,讓學生積極參與到知識的探究和思考中來,促進他們語文思維的發(fā)展。這樣,在活躍的學習氛圍中,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將更深刻,有助于教學任務高效完成。
關鍵詞:學習主體;課前預習;探究;學法指導
中圖分類號:G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6)31-0085-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31.054
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要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教學設計,在提高學生語文綜合能力的同時,實現(xiàn)高效的課堂教學。在教學中,教師要積極和學生進行互動交流,運用激勵的方式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內動力,讓他們轉變被動的學習心態(tài),積極探究新知識,使他們的語文綜合能力不斷提高,實現(xiàn)高效課堂的構建。
一、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調動他們的探究積極性
在新課改的過程中,初中語文教學改變了傳統(tǒng)教學中教師為教學主體的方法。在教學中,教師要堅持新的教學理念,把學生放到學習的主體地位上,激發(fā)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從他們的興趣和能力出發(fā)進行教學設計,在教學改革的進程中不斷完善和優(yōu)化教學模式。在構建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模式時,教師要尊重學生,善于傾聽學生的想法,加強師生交流,為學生創(chuàng)設一個和諧、輕松的學習氛圍。在相互平等的師生關系中,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成為知識的主動探究者。他們會為了掌握課文中的內容不斷進行積極的探究和思考,使課堂教學在積極參與和討論中提高了效率。
二、注重課前預習,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在高效的語文課堂教學構建過程中,不僅需要教師根據(jù)學生的學習情況和學習能力進行教學內容的設計,還需要學生進行課前預習。通過預習,學生運用已有的學習經(jīng)驗和知識來分析和探究要學習的內容,充分發(fā)揮了學習的主動性。在探究過程中,學生對課文內容有了獨特的見解,掌握了課文中的基礎知識,找出了不理解的地方,在課堂教學中能針對這些難點問題進行思考和探究。因此,有效的課堂預習是高效課堂教學的前提條件。在預習時,為了提高學生的語文效率,教師可以針對課文內容提出預習問題,讓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掌握課文的主要內容。預習成效的好壞決定著學生課堂學習是否有效。在預習過程中,學生不僅要熟讀課文,還需要針對有疑問的地方進行反復閱讀和討論,以為課堂學習做好鋪墊,實現(xiàn)高效的課堂教學。
三、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探究,提高語文學習能力
在語文教學中,加強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對提高教學效率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在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時,教師要對他們的學習情況進行關注,在他們遇到思維障礙時進行指導和點撥,讓學生能深入的分析課文內容,掌握課文的重難點。在對學生的語文思維進行啟發(fā)和引導時,教師要加強對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使他們通過閱讀領悟作者創(chuàng)作的深意,和作者的情感發(fā)生共鳴。在閱讀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問題來引導學生的思維,使他們通過解決問題由淺入深地理解課文內容,完成對知識的探究。在學習過程中,良好的學習習慣能有效提高學生的探究效率。因此,教師在日常教學中要注重對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使他們在學習過程中始終保持良好的學習習慣,提高學習效率。
四、結合多媒體進行教學,拓寬教學內容
隨著教學模式的改革,多媒體進入到了課堂教學中,利用其生動、豐富、直觀的特點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讓他們在多媒體的指導下積極進行探究,提高了學習效率。運用多媒體進行語文教學,能全方位的展示課文內容,同時能對課文內容進行拓展,讓學生在深刻理解課文內容的同時,掌握更多的相關知識。在進行多媒體教學設計時,教師要根據(jù)教材內容恰當進行運用,在激發(fā)學生學習熱情的同時,使他們的語文思維活躍起來,并在多媒體課件的指引下,逐步深入地探究課文內容。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結合學生的興趣和學習情況設計出優(yōu)秀的多媒體課堂,找到課堂教學的切入點,使教學活動的效率大大提高。在運用多媒體進行教學時,能激活學生的思維,活躍課堂氛圍,對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起重要的促進作用,可使教學改革有較好的創(chuàng)新模式。在運用多媒體進行教學時,教師要充分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作用,充分發(fā)揮多媒體對學生學習的催化作用,發(fā)揮多媒體的優(yōu)點,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質。例如,在教學《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時,教師可以運用多媒體來直觀、生動地再現(xiàn)作者的生活場景,讓學生在閱讀課文的過程中有更深的理解。同時,教師可以對教學內容進行拓展,使學生了解當時魯迅先生生活的時代背景,以加深他們對課文的感悟。
五、 加強學法指導,促進學生語文綜合素質的提高
在語文教學中,教學活動的參與者是教師和學生,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會在互動中獲得不斷提高。在學生進行探究和思維時,教師對他們的學習方法進行指導,能充分對學生的思路進行啟發(fā),讓他們在質疑和探究中高效的掌握課文內容。在新課程理念下,對學生進行有效的學法指導,需要教師積極和學生進行互動,給他們創(chuàng)設一個活躍的學習氛圍。學習的真諦在于“舉一反三”,因此,教師應在教學中滲透科學思維和方法的指導,才能使學生如深海潛泳,學得深入。有效的學法指導,不應是簡單方法的機械灌輸或歸納,而應是根據(jù)不同層次學生的特點引導他們去尋找學習語文的“鑰匙”,讓學生做到“練一題、學一法、會一類、通一片”。常見的有效學法指導有情境分析法、背景分析法、典型分析法、邏輯分析法、想象分析法等。需要指出的是,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指導學生的分析方法是千變萬化的,關鍵在于教師的教學機智,并要求教師找準分析角度,具體情況具體分析。當然,每種方法都不是孤立存在的,適合學生的才是最好的,才能真正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質。
總之,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始終堅持新課改的教學理念,把學生放到學習主體的位置上,使他們在探究中發(fā)展語文思維和學習能力,使課堂教學在學生的積極參與中高效進行。在讓學生進行自主探究學習的同時,教師要對學生的學習方法進行指導,讓學生在不斷學習和實踐過程中掌握有效的方法,提高學習效率,使他們的語文綜合素質得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