仇喜增
摘 要: 運用情境教學法不再是孤立地講解知識,而是在豐富的情境中、在真實的活動中引導學生展開主動而積極的探究,讓學生親身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更能讓學生深刻地理解、靈活地運用。
關鍵詞: 情境教學 小學數學 高效課堂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推進,構建高效課堂成為廣大教師重點探索與實踐的目標。數學作為小學階段的一門基礎性學科,構建高效課堂具有重要意義。高效課堂的主體是學生,目標是學生的全面發(fā)展;這與傳統(tǒng)的以教師為中心的機械灌輸式教學有本質不同,更關注學生作為生命個體、學習主體在認知活動中的主體參與,關注學生智力情感思維等的全面發(fā)展。這就對教學提出了更高要求,我們必須探索新的教學模式,確立學生主體地位,實現(xiàn)學生主體參與。情景教學與傳統(tǒng)教學不同,不再是以教師為中心的單一而枯燥的知識講解,而是將無形的情與有形的景結合在一起,這使得原本枯燥的教學更生動活潑,原本抽象的知識更直觀形象,更能調動學生參與數學探究的主動性,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程度,實現(xiàn)學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的全面發(fā)展。這樣的課堂教學才是快樂的、有效的?,F(xiàn)結合具體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實踐對情境教學的具體運用談如下體會。
一、創(chuàng)設生活情境
數學學科與現(xiàn)實生活密切相關,是一片門植根于生活、服務于生活的學科,這是數學學科的本質特征,這一特征決定了數學學科的學習不能只是機械地照搬教材,孤立地講解知識,限定于教材狹小而封閉的空間,而是要將教學的觸角延伸到現(xiàn)實空間,在豐富而寬廣的生活空間展開數學探究活動,在豐富而直觀的生活情境中展開知識的學習,這樣的數學教學才能更生動活潑,更富有生命活力,這才真是學生所喜愛的數學活動,才能成為高效的數學活動。如在學習認識人民幣時,如果只是單純地向學生介紹人民幣的基本單位與換算關系,則教學枯燥,知識難懂,學生學習熱情不高,教學效率低下,還可能會讓學生對數學學科失去興趣。為此我們可以聯(lián)系生活為學生創(chuàng)設真實而直觀的商場購物的生活情境。這就是學生所熟悉而喜愛的,更能拉近學生與學科的距離,激起學生對數學活動的關注與喜愛,使學生全身心投入數學活動中;同時能夠讓學生從簡單而直觀的生活現(xiàn)象入手,理解抽象難懂的知識點。在這樣的教學中學生學得主動、學得積極,更能以主體身份真正參與到數學探究性活動中,這正是構建高效課堂的前提與基礎。
二、創(chuàng)設操作情境
數學學科本身是一門極具操作性與實踐性的學科,新課改非常重視數學學科的這一特征,明確提出了“在做中學”的教學理念,指出數學教學會為學生提供更多操作機會,讓學生在親身實踐中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在數學教學中我們要為學生創(chuàng)造更多操作機會,讓學生手腦并用,在動手與動腦中有更多發(fā)現(xiàn),讓學生成為操作者、發(fā)現(xiàn)者。如在學習圓柱的側面積時,傳統(tǒng)教學中是以教師的講解為主,大多學生只是在機械記憶公式,而不是真正理解。學生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為了讓學生更深刻理解,我們就可以讓學生親自動手操作,通過將一張長方形紙片卷成圓柱體,將圓柱體的側面展開,這樣的兩個操作就可以讓學生直觀地認識到圓柱體的側面展開圖就是一個長方形,長方形的長就是圓柱體底面的周長,長方形的寬就是圓柱體的高,圓柱體的側面積就是底面周長×高。這樣的操作不僅可以讓學生從知識的形成過程深入本質的理解,而且可以在操作過程中激活學生思維,讓學生掌握轉化這一重要的數學思想更能讓學生在重組中享受到數學探究的樂趣。
三、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
小學生有強烈的好奇心,這正是推動學生主動探究的內在動力。為此在教學中我們要改變以往一講到底的灌輸式教學,運用提問藝術,用一系列富有探索性與趣味性的問題創(chuàng)設情境,用問題引發(fā)學生關注,激發(fā)學生好奇心,誘發(fā)學生的探究動機,引導學生展開主動而積極的探究活動。如在學習正負數時,我們可以讓學生思考這樣的問題:在現(xiàn)實生活中如何快捷而方便地記錄零上和零下溫度。這樣的問題與學生的生活密切相關,是學生所最常見的,這樣更能從心理上縮短學生與問題的距離,引發(fā)學生深入思考,讓學生將數學知識的探究與熟悉的生活相關聯(lián)起來,從而使學生帶著問題展開一系列主動而積極的數學探究。
四、創(chuàng)設游戲情境
小學生活潑好動,對游戲情有獨鐘,將游戲引入數學教學中,能夠完美地將學與玩結合在一起,引導學生在生動活潑的游戲中學習枯燥抽象的數學知識,這樣的教學更富有趣味性,更能激起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實現(xiàn)學生的快樂學習,讓學生感受到學習的樂趣。我在學習能被3整除的數的特征這一內容時,如果只是單純地就知識點進行講解,教學枯燥,則學生并不能深刻理解,感受不到學習的樂趣。我們可以將此內容設計成一個趣味游戲活動,在師生之間、學生之間展開一場激烈競賽,提前制作一些數字卡片,在競賽中讓各小組自行選擇卡片,判斷卡片上的數字能否被3整除,在規(guī)定時間內準確判斷數量最多的小組獲勝。這樣就可以將抽象而枯燥的數學知識點寓于生動活潑、富有挑戰(zhàn)性的游戲活動中,寓教于樂,學玩結合,更符合學生的心理特點與認知規(guī)律,所換來的自然是學生飽滿的參與熱情及對知識點的深刻理解,更能讓學生在參與游戲的過程中引起對知識點的關注,感受到數學學習的樂趣。
五、創(chuàng)設故事情境
以往小學生對數學不感興趣,教學效率低下的一個重要原因就在于知識抽象、教學枯燥。我們可以以學生所喜愛的故事講解這些抽象枯燥的知識點,這樣的教學自然就不會再枯燥機械呆板沉悶,而是富有生機與活力的,學生的參與熱情更高,教學參與度更高,注意力更集中,思維更活躍,自然就可以更深刻地理解。為此教師要做有心人,既要收集數學家的一些趣聞逸事,又要善于運用小學生熟悉的各類卡通人物、動畫情節(jié)等創(chuàng)設更多富有趣味性又貼近學生生活的故事,激起學生對數學知識濃厚的學習興趣與飽滿的學習熱情。
總之,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運用情境教學法不再是枯燥的講解知識,而是在一系列豐富直觀形象的教學情境中引導學生以最佳學習狀態(tài)投入數學探究活動中。這正是確立學生學習主體地位、轉變學生學習方式、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重要舉措。
參考文獻:
[1]李建柱.小學數學情景教學體會[J].教育實踐與研究,2010(10).
[2]韓國銀.小學數學情境教學策略研究[J].考試周刊,2011(39).
[3]何小志.小學數學情境教學思考與實踐[J].才智,20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