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娟
課堂練習是連接師生之間的橋梁,也是聯(lián)系教與學的媒介.通過課堂練習,學生對課堂知識加以鞏固和訓練.新課標強調對學生學習素養(yǎng)、探究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因此,在化學課堂練習的制定上,教師必須秉承科學自主的態(tài)度,在為學生減負的同時,提高課堂練習的效果.本文對優(yōu)化高中化學課堂練習的策略進行探討.
一、強化基礎訓練,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
與初中相比,高中化學給學生直觀的印象就是概念多、難度大、綜合性強.在化學課堂訓練中,尤其是在新授課教學中,教師必須強調對學生化學基礎的課堂訓練.在基礎的化學訓練中,學生的學習興趣得到培養(yǎng),化學課堂氛圍顯著改善.
例1下列關于氧化物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A.金屬氧化物一定是堿性氧化物,非金屬氧化物一定是非金屬氧化物
B.堿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屬氧化物,酸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非金屬氧化物
C.堿性氧化物都能與水化合生成酸
D.酸性氧化物都能與水化合生成酸
分析:要想解決此題,學生首先須對酸、堿性氧化物的概念做到清晰的認識.酸性氧化物是能與水反應生成鹽和水的氧化物,堿性氧化物即是能與水反應生成鹽和水的氧化物.于是可以順利地將C、D選項排除.在教學中,教師還需使學生銘記一些氧化物特例.如,對于高錳酸鉀的酸酐Mn2O7而言,其是金屬氧化物,但它卻是酸性氧化物,于是可知A項錯誤.因此.答案為B.
二、化學分層訓練,促進學生共同進步
在教學中發(fā)現(xiàn),學生之中存在很大的能力差異性,學困生跟不上,一些領悟能力較強的優(yōu)等生又覺得吃不飽.對此,教師在課堂練習的布置上要秉承分層性原則,做到難易結合.教師切忌將學生明確劃分等級,必須一視同仁,不斷鼓勵學生嘗試新高度,解決新難題.
例2(1)嘗試配平以下離子反應方程式:C2O2-4+MnO-4+H+=CO2+Mn2++H2O.(2)稱取6.0g含H2C2O4·2H2O、KHC2O4和K2SO4的試樣,加水溶解配成250mL的溶液,分別稱取兩份25mL于錐形瓶中.①向第一份溶液中滴入2滴酚酞溶液,滴加0.25mol/LNaOH溶液至20mL時,溶液由無色變?yōu)闇\紅色,溶液中被中和的H+的物質的量是多少?②第二份溶液滴加0.10mol/L的酸性KMnO4溶液至16mL時完全反應,此時的溶液顏色如何變化?溶液中還原劑的物質的量為多少?
分析:第一問屬于基礎性離子方程式配平問題.只要將方程式中的各個元素的化合價標注出來,利用電子移動來進行方程式配平.C2O2-4中碳元素化合價從+3上升到+4價,MnO-4中的錳元素化合價從+7價降低到+2價,結合各自的電子移動規(guī)律,可順利求出各個方框內的數(shù)字:5、2、16、10、2、8.在進行第二問的布置時,教師首先要求學生寫出該反應的離子方程式,利用反應前后的離子守恒計算出被中和的氫離子的物質的量,可得答案為0.005mol.此時,教師繼續(xù)深入,提出第二小問的問題,高錳酸鉀溶液原本是紫紅色,判斷滴定終點的方法是溶液由無色變成淺紫紅色.要求還原劑的物質的量,教師同樣要求學生首先寫出離子方程式,判斷出還原劑種類,由于化學物質已經(jīng)完全反應,可得到其物質的量為0.004mol.
三、及時進行教學評價,鞏固訓練效果
化學課堂訓練的目的,是為了了解學生的課堂學習情況,幫助學生及時完善化學學習.教師要根據(jù)分層訓練的結果,了解學生對各章節(jié)知識的掌握程度.首先從基礎知識的評價入手,針對學生在概念掌握和應用中出現(xiàn)的錯誤進行糾正,指出學生的錯因.例如,在上述分層訓練的反應方程式配平中,學生存在對生成物判斷錯誤的現(xiàn)象,很多學生將生成物H2O誤以為氫氧根.如此一來,學生在配平上就出現(xiàn)了困難.同樣是依據(jù)原子守恒,為何學生會產(chǎn)生以上的誤解呢?原來是學生認為欲使前后方程式的化合價相等,生成物會有氫氧根.此時,教師必須進一步評價以上離子反應,利用反應后的溶液酸堿性說明氫氧根的存在與否.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意識到自身的錯誤,也將生成物進行了替換,成功書寫出平衡方程式.教師必須意識到,給出正確答案并不是目的,幫助學生理解其中的化學原理才是進行教學評價的根本.
總之,課堂練習設計必須充分考慮學生的實際,從學生的需求和興趣出發(fā),設計出受學生歡迎的課堂訓練.只有將化學教材、課堂訓練以及訓練評價結合起來,才能實現(xiàn)課堂訓練的高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