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中華
小學生對于計算所存在的問題一直都有,比如對計算的興趣不高,在計算過程中比較粗心,在計算完成后又缺乏一定的驗算和反思等,諸如此類的問題層出不窮,而這些問題也是影響學生數(shù)學水平提高的重要因素之一。因而,教師在設(shè)計計算課程內(nèi)容時要有所思考,找到解決方法,彌補不足的有效措施。
一、進行計算性的游戲教學
(一)熟悉計算碰球游戲
數(shù)字計算碰球游戲可以讓學生通過游戲的形式,在游戲中進行數(shù)字計算,增強學生的計算樂趣和動力。例如在學習“十以內(nèi)的加減法”時,可以通過這樣的游戲來完成教學,準備10以內(nèi)的數(shù)卡,具體的操作方法如下:
1.教師出示數(shù)卡,如果是數(shù)字5,就對學生說:“嘿嘿!我的4號要和哪個號碰一起?”學生就邊拍手邊回答:“嘿嘿!你的4號要和1號碰一起。”
2.教師可以不停地換數(shù)卡,讓學生進行數(shù)字游戲。
3.教師提問的語速在提問中不斷加快,以訓練學生的計算能力。
(二)抓魚游戲
抓魚游戲是適合于以學習小組為單位來進行的游戲,適合人數(shù)為兩到四人。游戲者手上拿3張牌,然后打開5張牌當作魚,剩余的牌放一邊做補牌用,輪流拿手上的牌去抓。游戲規(guī)則:
1.使用的牌與魚的牌點相加等于14。
2.手上牌不管使用多少張,但只能抓一張牌。
3.然后進行加牌,加到有四張,并在這四張里面拿出任意一個做魚,然后讓下一個抓魚者出來進行游戲。
4.如果沒有魚能抓的時候(各張牌通過各種方式的計算都不能得到14),就要將已有的三張牌里舍棄一張牌用來做游戲的魚,然后自行加一張牌,使得手里是有三張牌為止。
5.在游戲快到盡頭時,即加牌加不上4張時,不用拿牌做魚,但如果也不可以抓魚時,還是需要那一張牌出來當魚,直至游戲雙方把牌用完時,游戲就結(jié)束了。
這項游戲計分方式為:只將花色牌作為計算目標:黑桃為1分,紅桃為2分,梅花為3分,方塊為4分。
二、教師將具體性的計算規(guī)則和方式進行詳細的講解
任何的計算方式都有一定的規(guī)律,比如運算法則,公式定理等。小學生接觸到的運算法則有分配律,交換率,結(jié)合律等,不同的等式有不同的法則選擇。而且有的題型看似復雜難計算,但它卻有著一定的計算性技巧,從而讓計算變得簡單起來。在教學一定的計算法則和計算技巧時,教師可以引入德國高斯的故事,即在他10歲時,小學老師出了一道算術(shù)難題:計算1+2+3+……+100=?這道題難倒了當時的剛學數(shù)學的小朋友們,他們按照題目的要求,正把數(shù)字一個一個地相加的時候,高斯卻發(fā)言說:“老師,我已經(jīng)算好了!” 老師很吃驚,高斯解釋道:因為1+100=101,2+99=101,3+98=101,……,49+52=101,50+51=101,從而可以看出一共有50個101分,從而得出答案為101×50=5050 。
通過這一則故事中,高斯的運算理念來啟發(fā)學生在計算一道復雜性題目時,要善于去思考,動腦筋,從而找出計算的簡單方法。
除此之外,一定的計算技巧還有很多,比如“湊十法”,就是將一個式子里面的任意一個數(shù)字向十靠攏,例如計算“7+6=?”時,可以將7看作是10,從而有“10+6-3=13”,10是一個比較直觀好進行心算的數(shù)字,因而將等式中的任意數(shù)字進行湊十時,可以減輕計算的難度,而且能夠迅速地獲知答案。
三、鼓勵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計算習慣
很多小學生在計算方面是缺乏一個良好的計算習慣的。他們往往在計算一道題時,由于粗心大意的原因,不是將加號看成減號,就是將2看成5,從而在計算過程中出現(xiàn)一些失誤。在完成一道計算題的時候,也缺乏一定的檢查,從而導致錯題沒有改正,正確的題答的步驟也顯得比較啰唆不簡潔。因而,學生必要的良好計算習慣培養(yǎng)是教師應(yīng)該去重視的,并在日常的計算教學過程中去實踐它。
(一)傳授一定的檢驗方法。例如逐步檢查法,從審題開始,一步步地進行檢查,發(fā)現(xiàn)問題大小也改正;重做法,將題目進行再一次地解題,然后對比兩次計算的答案;代入法,例如3+2-5=0,將0代入到3+2中,看是否答案為5;腦力心算法,將解題步驟進行一步步的腦力運算。
(二)認真審題。審題不認真的結(jié)果就好比與人交往中遇人不淑一樣,因而在計算教學中,教師要時刻提醒學生認真審題,切勿粗心大意。
(三)培養(yǎng)學生進行計算性的反思。要求學生在因粗心大意而算錯題目時要進行批評和改正,在審錯題目時要進行自我反思和總結(jié)經(jīng)驗教訓。
(作者單位:江西省贛州市章貢區(qū)沙石鎮(zhèn)新圩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