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曉燕
摘 要:在初中數(shù)學教學中為學生創(chuàng)設一定的情境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它不僅能夠促進教學效率的提高,還能使學生更具創(chuàng)新精神和創(chuàng)新意識。在進行情境創(chuàng)設時,教師首先要明確情境化教學的定義和優(yōu)勢,并采取有效的教學措施,如故事化的教學情境、趣味性的教學材料以及實驗教學情境等,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他們在愉快的氛圍中得到有效的提高。
關鍵詞:初中數(shù)學;情境創(chuàng)設;課堂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6)22-0059-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22.036
初中數(shù)學是學生進行較為復雜的數(shù)學知識學習的基礎。因此,在初中數(shù)學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對教學內容進行深入研究,并從學生的實際學習能力和領悟能力出發(fā),采取適當?shù)慕虒W方式,以良好的教學情境對學生進行有效引導,讓學生接觸更多的學習方法,找到最適合自己的那一種。學生的學習要以自主探究為主,教師要努力為他們創(chuàng)設一些交流互動的機會,使他們的學習熱情得到更好的激發(fā),產生充足的學習動力。初中數(shù)學已經有了一些難度,如果學生沒有足夠的學習興趣,他們很容易產生厭學心理,也無法滿足當前的學習需求。筆者在教學中注重教學情境的創(chuàng)設。因為適當?shù)那榫衬軌驈男睦砩鲜箤W生感到輕松、愉悅,在這種氛圍中,他們的學習效率也會相應地得到提高。
一、情境化教學的定義和優(yōu)勢
(一)情境化教學的定義
情境化教學是由教育體系提出的,其根本目標是提高每一個學生的成績,使每個學生都能獲得與自己能力相符的發(fā)展。教師要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的學習情況和生活情況進行綜合考慮,并通過教學情境或教學載體對課堂氛圍進行烘托,將學生內心深處對于數(shù)學學習的積極體驗激發(fā)出來,使他們感受到數(shù)學學習的樂趣所在。這樣,教師和學生不僅能夠順利地完成教學任務和學習任務,也能夠同時獲得更好的發(fā)展——教師提高了教學能力,學生提高了學習成績。
(二)情境化教學的優(yōu)勢
在以往的教學中,我們采取的大多是“灌輸式”的教學模式,無論學生的接受能力如何,教師一味地進行“填喂”,所收到的效果可想而知。而情境化教學提倡的是自主學習,教師為學生創(chuàng)設趣味化的、生活化的教學場景,學生能夠從中發(fā)現(xiàn)很多與他們的實際生活相關聯(lián)之處,他們在教學中所學到的知識也能應用到實際生活中。在這種情形下,學生的學習興趣以及對于知識的渴求程度就會逐漸增加,就會從以往那種陳舊、壓抑的課堂桎梏中解放出來,在課堂上找到自己的主體地位,思維得到有效激發(fā),在學習中遇到了問題也勇于提問。教師的解答方式也是以引導為主,不僅使學生獲得了更為豐富的知識,課堂氣氛也更加活躍和融洽了。
二、采取有效措施,設置教學情境
(一)數(shù)學問題故事化
數(shù)學問題故事化是進行情境創(chuàng)設的一種常見的辦法,也是效果最好的一種方法。故事不僅能夠有效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拓展學生的思維,使他們更具創(chuàng)新精神與創(chuàng)造能力,積極主動地對數(shù)學知識進行探究。如進行同底數(shù)的冪的乘法學習時,筆者利用一個古老的俄羅斯民間故事對該問題進行了故事化創(chuàng)設:有8個老太太,每人手里有8根拐杖,每根拐杖上有8個樹杈,每個樹杈上掛著8個竹籃,每個竹籃里有8個蘋果,問總共有多少個蘋果?該故事新鮮有趣,利用它來進行情境創(chuàng)設和導入,不僅能夠使學生積極地對該問題進行思考,也能夠自然地引入同底數(shù)的冪的乘法法則。故事化的教學情境有效地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他們將全部的目光都投入到知識中去,對于數(shù)學學習的興趣也在極短的時間內得到了激發(fā)。知識的學習需要一種輕松愉悅的氛圍,在數(shù)學的海洋中,學生任意遨游,積極思考,我們很快就完成了該課知識的學習,教學目標也高效地完成。學生在掌握知識的同時也記住了這個故事,而故事也更好地幫助學生理解知識,二者相得益彰,共同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能力和理解能力。
(二)學習材料要有趣味性
在進行情境創(chuàng)設時,趣味性的學習材料也是一種有效的方法。在學生進行學習時,興趣是一個重要的主導因素,有了興趣,學生就會積極、認真地進行學習,也會主動發(fā)現(xiàn)知識學習中的問題并努力解決問題,積極探索新知識,并在學習過程中進行創(chuàng)新。以學生非常熟悉的龜兔賽跑這一故事為例,在教學中教師可以此作為教學材料進行情境的創(chuàng)設。筆者是這樣做的:烏龜和兔子要比賽賽跑,兔子的奔跑速度是每秒4米,而烏龜則是每秒0.8米,起點至終點間的距離是2000米。由于上次睡覺導致失敗的兔子決定這次不睡覺了,讓烏龜先跑一個小時。大家說,這次的比賽,兔子還能獲勝嗎?小小的故事很快就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他們都積極開動腦筋,紛紛說出自己對此事的看法,并公布自己的答案,都想讓老師確認自己的答案才是最正確的。當時的課堂氣氛非?;钴S,學生積極投入其中,我們的教學目標也在預期的時間內順利完成。
(三)利用實驗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
實驗具有直觀性、條理性和趣味性,利用實驗進行教學情境的創(chuàng)設能夠將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知識的學習中來。實驗教學是初中數(shù)學課堂教學的一個極為重要的組成部分,它能夠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探索精神和創(chuàng)新精神。并且,實驗所獲得的數(shù)據(jù)都是真實可靠的,在進行新知識的學習時,實驗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對知識進行驗證,為學生留下深刻的記憶。
如進行球的體積的學習時,筆者就通過一個小實驗為學生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首先,筆者拿出了一個半球,并用沙子將半球填滿,將半球的半徑先定為a。然后,筆者拿出了一個圓錐,同樣用沙子將圓錐填滿,經測量圓錐的半徑和高也是a。最后,筆者找一個學生上臺,讓他將半球和圓錐中的沙子全部倒入一個圓柱中,該圓柱的高和半徑全部為a。在實驗中學生發(fā)現(xiàn),圓柱正好被半球和圓錐中的沙子填滿了。學生覺得很奇怪,反復地進行實驗,所得到的結果都是相同的。學生的好奇心被極大地激發(fā)起來,坐在下面的學生也都坐不住了,爭先恐后地擠到講臺上來,都想要看看實驗有什么神奇之處。筆者趁熱打鐵,引導學生進行運算,并最終由學生自主計算和推導,得出了球的體積公式。
由此可見,利用實驗進行情境創(chuàng)設能夠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在愉快的氛圍中,學生完成了數(shù)學知識的學習和掌握,老師的教學質量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總之,情境創(chuàng)設是一個非常有效的教學方法,雖然它有一定的難度,相對而言比較復雜,但只要我們認真鉆研,合理運用,逐漸地在教學中積累經驗,就能夠熟練使用,利用情境教學為數(shù)學課堂教學帶來更大的助力。
參考文獻:
[1] 徐秀玲.新課改下的初中數(shù)學教學方法與實踐[J].新課程:中旬,2013(10).
[2] 郭群莉.初中數(shù)學教學思考和探索[J].學周刊,2016(1).
[ 責任編輯 張敬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