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琚
提到初中語文教學課堂中過渡語的使用技巧,首先就要知道什么是語文教學課堂中的過渡語。過渡語,顧名思義,就是語文教學課堂中承上啟下的教學用語。教師對過渡語的使用對于引導學生更好的學習和吸收本節(jié)課的知識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作為一名初中語文教師,在真正走上講臺的那一瞬間。我就更加明確了自己身上肩負的責任和使命。對于“教師”這一神圣的職業(yè),在面對的時候有了憧憬和希冀。言歸正傳,下面我將就初中語文教學課堂中過渡語的使用技巧簡單談一談我的一些想法和觀點。
過渡語好像一座橋,連接著教學過程中的每個部分;過渡語好像一把梯子,承接著教學情感的高低起伏;過渡語好像一條鎖鏈,鏈接著教學內(nèi)容的每個細節(jié);過渡語又好像一根線,把教學課堂中所涉及到好似晶瑩珍珠般的教學精華都串接起來。那么如何將這座“橋”搭好,這把“梯子”扶穩(wěn)、這條“鎖鏈”拉緊,這根“線”繃直就顯得尤為重要。
1 過渡語是“一座橋”
在我看來,語文教學課堂中過渡語的使用技巧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要注意用語自然,要鋪墊過渡。所謂“鋪墊”,就是有意識地為學生的后續(xù)學習做好準備。而不是生搬硬套,我們不能這樣講課,例如一些教師不注重過渡語的使用技巧,只是很盲從的隨著教學進度大步向前跨,其中標志性的語言有“剛才我們學習了本節(jié)課的第一部分,那么下面就讓我們來共同學習本節(jié)課的第二部分”。的確,這樣說能體現(xiàn)教師在備課時將本節(jié)課分成了各個板塊,結構嚴謹,思路清晰。但這樣做可能會使學生不能很清楚的明白教師究竟為什么這樣做,而且對于一些學生而言,這樣的講課方式會讓他們不能很好的理解教學內(nèi)容,這些學生對于知識間的銜接可能比過渡語使用好的教師所教出來的學生要差一些。所以,提前做好“鋪墊”為學生理解和吸收當堂課的知識奠定了基礎,將這座“橋”搭好。
2 過渡語是“一把梯子”
對于語文教學課堂中過渡語的使用也要注重用語的層次感。讓每堂課的每個環(huán)節(jié)至少有一個亮點,吸引學生,讓學生有興趣更著你走,讓整堂課不斷高潮迭起,即便是再普通的一節(jié)課,再簡單的一篇文章都有讓學生難忘的地方,讓孩子感受作者的感受,隨著教師或優(yōu)美或富有感染力的語言,更好的理解語文學習中人文性這一部分。所以,在過程中運用不同的語言為學生理解和體會當堂課的情感買下了伏筆,讓這把“梯子”更穩(wěn)。
3 過渡語是“一條項鏈”
對于語文教學課堂中過渡語的使用還要注意用語新穎。身為教師的我們要以事先精心思考過的、飽含深情的、生動形象的語言去激發(fā)學生的情緒,使學生置身于愉悅的學習氛圍中,讓課堂更加精致,使學生對學習產(chǎn)生無窮的興趣。此外,教師也要抓住學生的好奇心理,設計出與事實不相符的情景,進而拋出懸念,讓學生心存疑問,從而進一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所以,在語文教學課堂中,教師也要運用富有感召力的語言創(chuàng)設出課文中所描繪的意境,使學生展開豐富的想象,更好的感受其中的細節(jié)。使這條“項鏈”更緊。
4 過渡語是“一根線”
對于語文教學課堂中過渡語的使用特別要注重用語的連貫性和銜接性。正如古人所說要重視銜接,銜接得好,文脈暢通;銜接不好,或沒有銜接標志,往往使文脈間斷。銜接中經(jīng)常出現(xiàn)的問題是:銜接失榫,語意不接;過渡生硬,語脈不暢;上下脫節(jié),缺乏聯(lián)系。所以,讓教學用語更連貫,銜接更緊密,將這根“線”繃直。
以上所提到的過渡語的使用技巧是針對整個教學過程而言的。那么,下面就細化到語文教學過程的各個部分。通過對教案的設計,一堂完整的課由以下幾部分組成,分別是教學目標,教學重點、難點,教學方法、手段,教學內(nèi)容(導入新課、預習檢測、整體感知、合作探究、課堂總結、課后作業(yè)、板書設計等)等等。那么過渡語在各個部分的使用當然也是不同的,例如,在導入部分,除了之前要提醒學生做好當堂課的預習外,教師還要做到以下幾點:第一,從舊知出發(fā),自然引進新課內(nèi)容,即引入性鋪墊;第二,顯示預備知識,為攻克難點做準備,即預備性鋪墊;第三,新舊知識對比,以引起警覺、防止混淆,即對比性鋪墊;第四,針對學生容易疏忽或容易理解偏差的問題,采取有效措施,以防患未然,即預防性鋪墊。導入部分的過渡語,一般用與教學相關的內(nèi)容作陪襯,導入新課。教師可以通過聯(lián)系前后知識、引用詩文佳句、使用道具插圖、播放音樂歌曲、講小故事、介紹背景、設疑提問、啟發(fā)談話等方法作鋪墊,靈活巧妙地過渡到新課內(nèi)容的教學。又比如整體感知這一部分,教師要常常采用環(huán)環(huán)相扣的提問或遞進式的話語,將教學內(nèi)容中的各知識點串連起來。這種過渡要求自然連貫,由淺入深,循序漸進。恰當?shù)你暯舆^渡能將教學內(nèi)容步步引向深入,使學生對所學內(nèi)容易于理解接受,不但能激發(fā)學生興趣,而且能促使學生積極思維,使教學進度自然的推進。再如課堂總結部分,教師應當注意設置懸念。語文課本上的文章,都是名家名篇,而語文教材也是經(jīng)過專家精心篩選,編排而成的。有些作品的內(nèi)涵,非常值得學生去細細品味。作為語文教師,在授課時,不要忽視下課前的那幾分鐘,要設置一些能夠引起學生思索和回味的結束語,讓學生帶著滿腔的熱情,在課后繼續(xù)進行探究。當然,還有一點值得注意的是,教師在設置懸念的時候,也要注重總結。畢竟“課堂總結”是對當堂課知識的回顧,教師要注重全面引導學生,用簡短的語言概括當堂課的內(nèi)容,布置的作業(yè)也要和本節(jié)課的內(nèi)容息息相關,這樣有助于學生全面的吸收本節(jié)課的知識。
還有一點想說的是,對于語文教學課堂中過渡語的使用技巧還有很多,本篇文章所提到的只是其中的一部分,我認為在使用過渡語的時候一定要結合我們自身的優(yōu)勢以及學生身上的實際情況。不能刻意的使用過渡語,真心從學生出發(fā),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
過渡語是一門藝術,是一門專屬于教師語言的藝術。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該自覺地去設計、運用各種形式的過渡,我相信如果作為教師的我們都重視課堂教學中的過渡,并把它作為一種教學藝術巧妙地加以運用,那么我們的語文課就會上得更好,課堂教學效率將會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