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布次仁
摘 要:開展小學語文教研工作,改革語文教育體制是素質教育的基本要求。但是,在小學語文教研和課改尚且存在一些問題,本文將在淺析這些問題的基礎上探索解決對策,希望能為小學語文教育提供參考。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研;課改
目前,在小學語文教育在教研和課改的過程中仍然存在不少問題,本文將對小學語文教研與課改問題進行分析與探討,從調動教師參與教研工作的積極性,深化新課改理念,合理分配師資資源等三個方面來探索如何解決這些問題的措施。
一、當前小學語文教研和課改的問題
(一)教師參與教研工作的積極性不高
從狹義上來看,“教研”的意思是教學與研究,從廣義上來說,“教研”分為三個階段,即:鉆研,教研,教研之鉆研。用哲學的觀點來看,一般事物的發(fā)展規(guī)律有三個,即肯定、否定和否定之否定,而教研工作中的教研之鉆研屬于哲學中的否定之否定環(huán)節(jié),是教研工作的最終結果。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副司長朱慕菊主張開發(fā)校本教研,即:“以校為本的教研,是將教學研究的重心下移到學校,以課程實施過程中教師所面對的各種具體問題為對象,以教師為研究的主體,理論和專業(yè)人員共同參與”,但是,大多數教師參與教研工作的積極性不高,學校也沒有成立專門的教研機構。
(二)教師未能理解新課改理念
新課改主張堅持“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在小學語文教學改革中注意發(fā)揮語文教育的功能,優(yōu)化語文課程結構,創(chuàng)新語文教學內容,調整教學方法,改革語文考試評價方式,注重學生的適應性?!耙匀藶楸尽本褪且詫W生的全面發(fā)展為根本,注意發(fā)揮語文教育的功能則需要教師帶領學生認真解讀語文教材內容,對學生進行德育、智育、美育和綜合實踐活動等全面教育;創(chuàng)新語文教學內容則需要教師在進行教學時注意刪繁就簡;調整教學方法是指教師應注意轉變傳統(tǒng)的“灌輸式”和“一言堂”教學模式,采用多樣化教學法來開展小學語文教學活動;改革語文考試評價方式主要是指不能以期中考試和期末考試成績來評價學生的語文成績,應注意結合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課堂紀律和語文作業(yè)質量等平時成績;注重學生的適應性就是要改革語文教學體系,讓學生能夠適應新課改教育。但是,在實際教學中,大多數教師尚未完全理解“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教學策略還傾向于傳統(tǒng)教學法,沒有充分開發(fā)語文課本和輔助教材中的教學資源,不能對學生施以德育、智育、美育和綜合實踐活動方面的教育,只要求學生掌握基本的生字、詞組,理解課文大意。而且,部分教師所采用的教學方法還過于單一,不符合新課改多樣化教學的要求,不注重加強師生互動,導致學生很難適應語文課堂節(jié)奏。
(三)城鄉(xiāng)師資資源差距過大
雖然國家教育部門正在大力發(fā)展城鄉(xiāng)的教育事業(yè),但是城鄉(xiāng)差別很大,農村的教學條件比較落后,師資資源也比較匱乏,阻礙了教研工作和新課改的發(fā)展。
二、如何解決小學語文教研和課改的問題
(一)調動教師參與教研工作的積極性
學校應該建立專門的教研機構,調動教師參與教研工作的積極性,提高教師的專業(yè)素質。教師也應該多學習、多探究,做好校本教研工作,要擺脫不好的傳統(tǒng)教學觀念,樹立愛崗敬業(yè)精神,做到敬業(yè)與樂業(yè),不能對教學工作敷衍了事。
(二)深化新課改理念
教師應認真研究當代小學語文教學案例,深化“以人為本”理念,熟悉發(fā)揮語文教育的功能,優(yōu)化語文課程結構,創(chuàng)新語文教學內容,調整教學方法,改革語文考試評價方式,注重學生的適應性這六項要求。教師在開展小學語文教學活動時,要把“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作為教學之本,開發(fā)教學資源,對學生進行全面教育,例如在講解《地震中的父與子》這篇課文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分角色朗讀課文,引導學生讀出真摯的感情,然后提出問題讓學生思考,像“作者為什么在文章結尾說‘這對了不起的父與子無比幸福地緊緊擁抱在一起?父親和孩子的了不起體現在哪里?作者為什么說他們是幸福的?”,這種教學方法有助于開啟學生的心智,實現智育教育的目標,而且,學生在解讀課文和思考問題的過程中能夠從文中讀出這對父子的執(zhí)著、頑強和善良,這樣可以發(fā)揮語文教育的德育功能。其次,教師要注意加強課堂互動,優(yōu)化教學模式,用情境教學法來調動學生的聽課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鑒賞能力,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注意把握課堂節(jié)奏,尊重學生的語文基礎差異性,引導學生適應當代語文教育,這樣才有利于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另一方面,教師要注意改革語文考試評價方式,將學生的平時成績和卷面考試成績相結合,讓學生獲得學習上的滿足感和成就感,教師還應該根據學生的語文成績指導學生改良學習方法,熟練掌握并靈活運用語文知識,不斷提高自己的語文成績。
(三)合理分配師資資源
教育機構應注重消除城鄉(xiāng)差距,全面開展素質教育,為農村提供先進的教學資源,以實現達到師資水平一體化、硬件設施一體化、重視程度一體化。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小學語文教育在教研和課改的過程中仍然存在教師參與教研工作的積極性不高,未能全面理解新課改理念和城鄉(xiāng)師資資源差距過大等必須解決的問題。因此,學校要引導教師積極參與小學語文教研工作,深化新課改理念,教育機構應注意合理分配師資資源,推動城鄉(xiāng)一體化,這樣方能全面提高小學語文教育質量。
參考文獻:
[1]余媛芬.在傳統(tǒng)文化的土壤中詩意地綻放德育之花——以現代教育為石,攻傳統(tǒng)文化之玉,為學生注入正能量[J].教育界,2014(35)
[2]廖偉玲.淺談如何在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J].教育觀察,2014(1)
[3]楊秀云,李林鋒.春風化雨,桃李滿園——記江西省安遠縣小學語文教研員唐永珍[J].作文成功之路,2015(48)
[4]毛海燕.教研style:閉門造車,出門合轍——淺談基于”學情”的創(chuàng)意小學語文教研活動設計[J].福建教育學院學報,2016(02)
(作者單位:西藏自治區(qū)昌都市八宿縣教育局教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