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文鍵
摘 要:活力、青春洋溢是人們對初中生真實且最貼切的評價,學生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中都散發(fā)著活躍的氣息。初中學生的這種活力不應因教育而被約束,在體育課堂之中,教師應設法將氛圍變得活躍而不是如同訓練般嚴肅,讓學生的拳腳在輕快的氛圍中得以施展,從而提升自身的身體素質,讓體育課堂達到使初中學生強身健體的作用。
關鍵詞:初中學生;體育課堂;活躍程度
學生只有具備強健的體魄才能更高效地進行學習,許多學生因平時缺乏鍛煉,導致身體素質較差,對于體育課中的一些活動量較大的體育項目表現(xiàn)得較為吃力,因此部分學生對于體育課中的體育鍛煉項目充滿排斥情緒。雖身在課堂中,但許多學生的心里卻在計劃著課后的活動。一旦聽到體育課堂時間有所延長,不情愿的情緒立即呈現(xiàn)在學生臉上,甚至有學生會小聲抱怨,初中生應有的青春活躍氣息蕩然無存。然而解散口令一響,學生便立即如同離弦之箭般跑得飛快,用“動如脫兔”形容再合適不過。針對此類情形,教師應對課堂的形式進行調整,讓課堂變得活躍起來,讓初中學生在體育課堂之中也能展現(xiàn)其活力煥發(fā)的一面。下面筆者談談如何提升初中學生在體育課堂中的活躍程度。
一、改變課堂表面形式,保留其實際內容
傳統(tǒng)的體育教學突出的主要是教師的作用,學生的主體作用不明確。因此,在教學方法的運用上,忽視了學生的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的發(fā)揮,致使學法的目的、作用不明確,嚴重影響了教學方法的科學化和學生主體作用的確定。從學生的角度來看,作為一名初中學生,經(jīng)過了各科科目的課堂學習,頭腦一直在理清課堂思路,分析書中所提出的疑問,在精神上已經(jīng)疲憊不堪。到了體育課堂,學生的大腦終于不用飛速運轉,卻又要面對無趣體育知識學習和累人的體育鍛煉項目,身心俱疲是學生在體育課堂結束之后最貼切的感受,疲憊不堪的學生又怎能將活躍氣息表現(xiàn)于體育課堂之中呢?教學形式在課堂中存在的意義便是為教學目的而服務,因此課堂形式并不是不可變更的。教師在教學內容進行備課時,應對初中學生的喜好和興趣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將新意和趣味因素編入課堂中,但對課堂內容的本質卻不做修改,以此來提高學生在體育課堂中的活躍程度。例如,跑步是體育課中不可缺少的一項基本內容,同時也是體育中考中的重要內容。在體育課中教師通常會讓學生通過慢跑來增強體力、肺活量等,為學生的體育中考打好基礎。為了讓學生在慢跑過程中不再沉悶,并使體育課堂熱情高漲,教師可以讓學生在跑步之前先想好一段口號,或者學習一首慷慨激昂的歌曲。讓學生在慢跑過程中喊出口號或者合唱歌曲,激昂的口號和音樂向來都有振奮人心的作用,在口號和音樂的作用下,體育課堂的內容沒有改變,卻達到了提升活躍程度的目的。
二、常與其他班級進行友誼比賽,讓學生的斗志成為體育課堂的活躍因素
初中學生仍處于稚氣未脫的年齡階段,他們具有較強的好勝心理。這種好勝心理可以轉化為班級的凝聚力,也能成為體育課堂中的活躍因素。如果教師能在體育課堂中利用好學生的好勝心,必然可以使體育課堂變得更加活躍。傳統(tǒng)的體育課堂中的鍛煉項目難以對初中學生產(chǎn)生足夠的吸引力,甚至有些學生會因其勞累而對課堂產(chǎn)生抗拒,這便是初中體育課堂中活躍程度較低的主要因素。教師可以將學生在體育課堂中所需要進行的體育鍛煉項目賦予新的意義,將其列入與其他班級進行比賽的內容,讓班級榮譽感和好勝心理主導學生的思維,從而使學生的課堂活躍度得到提升。例如,教師在操場上進行教學時,經(jīng)常會有其他班級也在學習相同的內容。這時,教師可以向學生提議讓班上的體育委員去向其他班級“下戰(zhàn)書”,要將今天所學習的內容在兩個班級之間一決高下。在班級榮譽感的驅使之下,教師可以感覺到學生在學習和練習的過程中專注度有明顯的提升,比賽還沒開始,學生們便紛紛摩拳擦掌,準備迎戰(zhàn)。在比賽過程中,學生也都斗志昂揚,不愿輸給其他班級一絲一毫。好勝心和班級榮譽感轉化為學生在比賽過程中的斗志,在斗志的作用之下,課堂氛圍也在比賽過程中達到了高潮。此時,比賽的勝負已然不再重要,課堂氛圍得到提升,學生在體育課堂中表現(xiàn)活躍,比賽也就達到了其應有的目的。
體育課堂一直都肩負著強身健體、增強學生身體素質的重擔。學生的身體素質要得到提升,體育鍛煉是其中最為重要的因素。為了使體育教學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需要教師長期堅持以學生的發(fā)展為目標,采用正確的方法促進學生發(fā)展,以此來提升學生在初中體育課堂中的活躍程度,使得學生進行全方位的體育鍛煉,促進身心健康的發(fā)展。
參考文獻:
[1]金超.新時期初中體育教學觀念的有效轉變策略[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1(12).
[2]劉正茂.提高初中體育教學質量需注意的幾個問題[J].科技信息,2011(13).
編輯 趙海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