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倩
摘 要: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因而實驗是學習化學的一條重要途徑。通過實驗以及對實驗現象的觀察、記錄和分析等,可以發(fā)現和驗證化學的原理,學習科學探究的方法并獲得新的化學知識,同時還可以激發(fā)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
關鍵詞:初中化學實驗;興趣;探究能力
一、化學實驗教學可以使學生產生學習化學的興趣
初中生正處于接受新事物較快,對新事物充滿好奇的年齡,他們的學習動機基本都是以滿足自己的好奇心和自己的愛好興趣為主的。而初中化學是他們第一次接觸化學,對化學充滿好奇的時候,恰恰化學實驗中千變萬化的實驗現象正是化學的魅力所在,可以滿足學生的好奇心。因此,教師可以利用化學實驗現象激發(fā)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比如,為什么對著水吹氣水不變渾濁,而對著澄清的石灰水吹氣,石灰水變渾濁了;為什么紫色的石蕊是變色龍,遇到酸就變紅,遇到堿就變藍;為什么一氧化碳在空氣中燃燒會發(fā)出藍色的火焰,等等。這些現象不僅可以激發(fā)學生的興趣,還讓學生更直觀、更生動、更具體地觀察到實驗現象,不再干巴巴地學習抽象的理論。
二、改進演示實驗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一般教師上課習慣照搬書上演示實驗,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其實可以適當地改進演示實驗。改進初中化學演示實驗首先必須明確該實驗在教材中的地位、性質和作用,是趣味性實驗、驗證性實驗還是制備性實驗或探索性實驗,保證在不違背教材編排科學性的前提下進行。其次,還要根據教學的科學性即根據《教學大綱》和教材的要求使改進的實驗和學生認識思考問題次序相吻合。如木炭的吸附實驗,教材中是往紅墨水中加入木炭觀察現象不明顯,需要時間長??梢愿臑樵趦蓚€燒杯中加入等量的紅墨水,向其中一杯加入適量的木炭,靜置一段時間,分別進行過濾、比較、分析,得出結論。
三、變教師演示實驗為學生隨堂實驗,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
學生親自做實驗比由教師演示學生觀察留下的印象更深刻,這時學生由觀看者變成操作者、實驗者,其心情之激動、態(tài)度之積極、思考問題之主動都是顯而易見的??梢妼W生做隨堂實驗既可以達到演示實驗的目的,又可以彌補演示實驗的不足,因此,在條件許可的前提下,應當多采用這種形式。一般來說,對操作簡單、費時不長、安全可靠、不污染環(huán)境的演示都可以改成隨堂實驗。例如,“空氣中氧氣含量的測定”“分子的性質實驗”“氧氣的性質實驗“酸、堿、鹽的性質”等。在課堂上教師要提出要求,及時給學生幫助,讓學生通過做實驗,逐漸掌握實驗操作的要領及原理。在這樣的隨堂實驗中,學生們逐漸學會了觀察、分析、歸納、總結及反思,同時實驗的技能也得到提高。
四、培養(yǎng)學生科學實驗的探究能力
培養(yǎng)學生科學探究實驗的能力有著重要意義??茖W探究是一種重要的學習方式,也是義務教育階段化學課程的重要內容,對發(fā)展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時又可以激發(fā)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具體表現在:
1.科學探究能力的培養(yǎng),有利于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
新課程改革強調為了有效地促進學生發(fā)展,要求改革傳統(tǒng)教學方法,改變課堂教學中“沒有學生”的現象,變注重學習結果為注重學習過程;變學生的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變學生的接受方式為探究式學習,廣泛地應用探究教學、問題解決、情景教學、合作教學、開放教學、實踐教學等行之有效的模式,并且積極探索轉變學習方式的新途徑。
2.科學探究能力的培養(yǎng),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過:“要創(chuàng)造,非你在用腦的時候,同時用手去實驗;用手的時候非用腦去想不可?!被瘜W教學中,學生主要的動手活動就是化學實驗,因此,化學實驗應是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的重要手段。在化學教學中若改變教學方式,讓學生針對一定的問題設計實驗方案,然后進行實驗、搜集證據,再對收集的數據進行比較分析,最后得出結論。
五、如何培養(yǎng)學生科學實驗的探究能力
培養(yǎng)學生科學探究實驗的能力有著如此重要的意義,那如何來培養(yǎng)學生科學探究實驗的能力以促進教學呢?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培養(yǎng):
1.落實學習目標,增強學生自主參與意識
在科學教學中,學生對科學現象及其規(guī)律的認知過程,應該是學生能力和個性自主發(fā)展和變化的過程。而學生的自主參與意識,需要教師通過引導,讓學生在眾多的科學現象中自主確定學習目標,自主參與學習和探究活動,實現自主學習的充分發(fā)展。
2.激發(fā)學習興趣,形成學生自主參與取向
一個富有成效的學習,必須要對學習材料具有濃厚的學習興趣,這就要求科學教師在教學活動中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的激勵因素,讓學生視學習是一種精神需求和發(fā)展需要,感到學習是一種愉快和有價值的體驗。讓學生有一種積極求索、樂觀向上的學習態(tài)度,從而形成自主參與科學學習的取向。
3.合理創(chuàng)設學習情境,產生學生自主參與體驗
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努力創(chuàng)設科學現象的探究情境,給學生提供動腦、動手、動口、動筆的機會,讓學生主動地進行自主參與體驗的學習訓練。因此,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要緊密聯(lián)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出發(fā),創(chuàng)設生動有趣的教學情境,引導學生開展觀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動,使學生通過學習活動,掌握基本的知識與技能,初步學會觀察事物、思考問題。
4.進行學法指導,提高學生自主參與能力
科學教學的目的,應該注重科學學科的特點和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把著眼點放在學生的能力提高和思維創(chuàng)新的培養(yǎng)上。在教學中,我們要注意學生探究學習方法的指導。
(1)注重實驗的直觀性
通過演示實驗、學生探究實驗或興趣實驗,可以引導學生通過動手動腦操作,觀察、分析和比較科學現象,獲得生動的感性認識,建立表象,為進一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科學概念和規(guī)律奠定基礎。因此,在科學教學中,要注重科學實驗的直觀性,即使是一個簡單的實驗,也要認真地去做,認真地觀察,指導學生初步學會抽象概括的思維方法,培養(yǎng)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并把這種態(tài)度遷移到對科學和生活的認識上。
(2)注重現象的說理性
在學生自主參與學習和實驗中,要注重啟發(fā)學生對科學現象的認真思考,以逐步培養(yǎng)和發(fā)展學生的思維能力,指導學生用通俗的生活語言,有條理地表述科學現象,過渡到科學術語規(guī)范的表述和解決科學問題的方法,進而培養(yǎng)學生用簡練的語言來評析科學現象,提高概括科學問題的能力。
(3)注重方法的多樣性
在學生自主參與科學學習過程中,由于學生個體具有差異性,學習成效的效度也具有差異性,這就要求教師注意采取不同的學習方法加以指導。
(4)注重結果的實效性
在教學過程中,學生主體作用的充分發(fā)揮是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造思維的前提,要鼓勵學生大膽想象,愛護、尊重、理解每一位學生。要鼓勵學生進行獨特的觀察和思考,說出自己獨到的見解,形成有利于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發(fā)展空間和思維方式。
學法指導不僅要讓學生掌握具體的學習方法,更重要的是讓學生選擇適合自身條件的學習方法,調控自己的學習過程,從而提高自主參與學習的實效性。
5.交流探究結果,分享學生自主參與樂趣
“表達和交流”也是科學探究過程中不可忽視的環(huán)節(jié),對于同一個實驗現象的分析和表達,不同的學生也會有很大的差別。因此,要重視探究活動總結報告的撰寫和交流,培養(yǎng)學生通過文字描述、示意圖、曲線圖等方式完成報告,并組織各種形式的活動,讓學生交流探索過程和結果。例如,課堂討論交流、作品比賽、墻報、展覽等。在交流過程中,教師要列出每位學生的優(yōu)點,給予合理的評價和鼓勵。這樣不僅鍛煉了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分析歸納能力、語言表達能力,還在交流的同時使學生體驗到自主參與探究的樂趣和與同學分享成功的感覺。
總之,化學實驗在化學教學中的重要地位是不可撼動和不可代替的,它能幫助學生理解抽象的化學概念,可以激發(fā)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調動學生學習化學的積極性。教師通過精心設置的問題引導學生進行觀察,可以訓練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思維能力;教師通過設計一些具有創(chuàng)造性的實驗,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和探究能力,以及科學態(tài)度和科學方法,使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作者單位:江西省贛縣中學北校區(q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