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志勇
【摘要】隨著信息網(wǎng)絡技術的快速發(fā)展與廣泛應用,“微”成為時代發(fā)展的重要特征之一。在“微時代”下,微博、微信、微電影等已經滲透到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而在教育領域中,“微課”也得到教育部門的高度重視,逐步被應用到高校思政課教學中,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本文以“微課”為視角,探討“微時代”下高校思政課教學模式改革的必要性以及具體改革措施。
【關鍵詞】微時代 高校 微課 思政課
【中圖分類號】G71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05-0083-01
一、“微時代”高校思政課教學模式改革的必要性
“微課”是微型視頻網(wǎng)絡課程的簡稱,它以微型教學視頻為載體,針對教學重點、難點、疑點等學科知識要點,以及實驗、任務等教學環(huán)節(jié)而開發(fā)設計的一種情景化在線視頻課程資源。在“微時代”下,高校思政課教學手段更加靈活,教學方式更加豐富,這為“微課”的運用奠定了堅實基礎,有利于推進高校思政課教學模式改革,彌補傳統(tǒng)教學的弊端,其必要性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三個方面:
(一)“微課”是提高思政課教學效果的有效途徑
“微時代”下,知識信息碎片化嚴重影響著高校學生價值觀的確立,使得學生在價值觀上呈現(xiàn)出多元有余、分析批判不足的特點,這就要求高校思政課必須轉變傳統(tǒng)灌輸式的教學模式。而“微課”是一種具備片段化設計、情景化教學的新型授課方式,并且能夠實現(xiàn)教學資源共享,符合高校學生在“微時代”下的學習特點,有利于學生抓住關鍵性的知識,在短時間內掌握知識要點。同時,“微課”中包含著趣味性、故事性的教學內容,能夠調動起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對提高思政課教學效果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
(二)“微課”是深化教學內容的重要方法
高校思政課的教材具備高度理論化、體系化的特點,增加了學生理解教材文本的難度。而“微課”可以將情景化微視頻作為課堂導入,并以此為切入點展開教材的關鍵內容,將理論性較強的內容轉化為學生易于接受的內容,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微課”的教學方式靈活,教師可自主制作“微課”,闡述相應知識點,也可以讓學生制作“微課”,加深學生對所學內容的理解,提升思政課教學的吸引力。
(三)“微課”是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的有效方式
“微課”集中了傳統(tǒng)講授與數(shù)字化視頻教學的優(yōu)勢,在學習“微課”過程中,高校學生可以反復觀看視頻進行學習,并利用視頻進行課前預習或課后復習,提高自主學習效果。在思政課的課堂教學中,教師可將教學內容、辯論題目、討論觀點融入到視頻教學中,引導學生消化鞏固知識。與此同時,學生還可以在課下學習“微課”教學視頻,利用網(wǎng)絡平臺下載視頻資源,或進行上傳作業(yè)、發(fā)表意見、交流學習心得等活動,從而調動起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
二、“微時代”高校思政課教學改革的具體措施
(一)轉變傳統(tǒng)教學觀念
“微課”是一種新型的教學方式,是“微時代”下教學改革創(chuàng)新的產物之一。長期以來,高校思政課教學一直沿用固定的教學模式,教師重理論知識灌輸,學生只能死記硬背所有知識點。為此,高校必須積極推動思政課教學改革,大力宣傳“微課”教學的優(yōu)勢,鼓勵教師嘗試應用“微課”教學方式,轉變教師的傳統(tǒng)授課觀念。在具體實踐中,高校可定期舉辦“微課”教學比賽,調動起思政課教師制作“微課”的積極性,同時將這些“微課”資源應用到課堂教學中來,有效補充課堂教學的不足。此外,高校還要提高學生對“微課”的認識,引導學生利用“微課”進行自主學習,以達到查缺補漏、鞏固知識、增長見聞的學習目的。
(二)合理選擇“微課”內容
高校思政課的“微課”內容要以該門課程的內在邏輯為主線,通過分析梳理教材,選擇教學中的重點理論、現(xiàn)實難點以及學生感興趣的內容,使“微課”覆蓋每章的核心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以合理的課程展現(xiàn)形式闡述思政課的核心思想。如,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教學中,“微課”要抓住關鍵知識點選取制作主題,可包括“馬克思生平”、“世界辯證圖景”、“何為真理”、“剝削的奧秘”、“社會主義的實踐”等內容,使學生快速掌握知識要點,摸清該門課程的內在邏輯主線。
(三)構建“微課”教學長效機制
高校要在“微課”建設上投入充足的人力、物力和財力,構建起長效的“微課”教學運行機制,積極推動思政課的“微課”教學改革。首先,高校要建設一支高素質隊伍,優(yōu)選思政課教師、計算機專業(yè)教師、網(wǎng)絡中心人員以及教務處領導組建起“微課”研究小組,負責“微課”網(wǎng)站建設,對思政課的教學內容進行系統(tǒng)規(guī)劃、精細制作,從而提高“微課”質量。其次,提高思政課教師的“微課”教學能力,教師不僅要具備思政課程的專業(yè)知識,而且還要具備計算機操作技能,能夠獨立完成多媒體網(wǎng)頁制作、視頻制作等,為“微課”的順利開展奠定基礎。再次,高校要加大對“微課”教學改革的資金投入,規(guī)范“微課”資源建設,使高校主動適應“微時代”下對思政課教學改革提出的新要求。
(四)建設和維護“微課”資源平臺
高校要重視“微課”資源平臺的建設與維護,制作精良的“微課”視頻,以供教學之用。高校思政課教師應根據(jù)課程教學需要選定課題,之后查找資料、撰寫教案、制作課件、制作授課錄像等?!拔⒄n”視頻制作要短小精悍,能夠突出教學重點與難點,便于學生通過“微課”學習掌握知識要點,提高學習效率。此外,高校還要定期維護更新“微課”資源平臺,根據(jù)思政課教學改革需要以及教師的意見,不斷豐富“微課”內容,并利用網(wǎng)絡平臺加強師生之間的溝通互動,及時在線解答學生的學習疑問,提高“微課”資源利用效率。
三、結論:
總而言之,在高校思政課中開展“微課”教學,是順應“微時代”下的教學改革需要,有利于促使思政課教學具備“微”的特征,即精致、簡短、靈動,更加符合新時期大學生對知識的學習特點。因此,高校要高度重視“微課”資源建設,在思政課教學中大膽引入“微課”教學,并將其這種新型授課方式與傳統(tǒng)授課方式相結合,充分發(fā)揮兩者的教學優(yōu)勢,為實現(xiàn)思政課教學目標奠定堅實基礎。
參考文獻:
[1]黃愛華.信息化時代的高校思政課教學模式變革[J].中國大學教學,2014(9):82-83.
[2]王守蘭.高校思政課網(wǎng)絡教學平臺應用中的問題及對策研究[D].江南大學,2015(1):98-99.
[3]王愛軍.信息時代高校思政課教學時效性探索[J].中國校外教育,2015(9):74-75.
[4]孫佩瑜.探析網(wǎng)絡時代的思政教學改革[J].赤子(中旬),2013(9):106-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