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婧慧
摘 要: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我國加快了與國際接軌的步伐,綜合國力顯著提高;與其他國家在經(jīng)濟、文化方面的交流越來越多,已在國際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如很多國家已經(jīng)主動加強與我國在物質(zhì)層面、文化層面的交流,因此,漢語逐漸變成國際語言,并且掀起一股漢語熱潮。但外國學生在學習漢語的過程中會遇到重重障礙,如漢語中聲調(diào)發(fā)不準確,漢字對于留學生來說既難學又難運用。本文從對外漢語教學綜合課遇到的問題和如何解決這些問題等方面進行研究探索,意在提供有益的思路和辦法。
關(guān)鍵詞:外國留學生;漢語學習;問題與對策
中圖分類號:H195.3 文獻標識碼:A 收稿日期:2016-01-13
渤海大學的留學生來自世界各地,主要以非洲和韓國為主。在課堂上,韓國學生不愛發(fā)言;非洲學生積極發(fā)言,掌握程度較好。聲調(diào)和漢字是他們學習漢語的難點,而外國語言學習屬于留學生跨國文化交際問題。在國外,跨國文化得到了深入研究,但在亞洲還處于起步階段,可用文獻很少。隨著大量外國留學生到中國生活和學習,漢語學習問題日益凸顯。
1.漢語綜合課的主要問題
(1)漢字系統(tǒng)復雜。漢語有很難發(fā)準確的聲調(diào),還有書寫復雜的漢字,而漢字的書面表達使用的符號有上千個,常用漢字大約有3000個,各種偏旁部首進行復雜組合形成了漢字系統(tǒng)。漢字教學一直為漢語教學的瓶頸。漢字的數(shù)量大、漢語的一致性差、方言分歧嚴重、普通話的普及程度不高、漢字有繁體字與簡化字之別等,使得在開始階段留學生很難掌握方法。當今社會語言文字使用比較混亂,各種方言、語法結(jié)構(gòu)變異很明顯,不規(guī)范語音和語法使用隨處可見。漢字為表意文字,筆畫繁復,對初學者而言,難認、難寫、難記。另一方面,漢語的書面語和口頭語存在較大差別,是以教授書面語為主還是以教授口頭語為主,在學界仍存在很大爭議,未形成統(tǒng)一的認識。
(2)漢語學習中的焦慮心理。留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往往利用自己的母語思維來思考問題,難以轉(zhuǎn)換成漢語思維。對部分留學生來說,焦慮可以增強他們的學習動力;而對另一些人來說, 焦慮使他們產(chǎn)生逃避和排斥心理,增加了漢語言學習的難度。事實上,焦慮的消極作用在漢語學習過程中占主導地位。
(3)教材的編寫和使用問題。現(xiàn)在大部分對外漢語教材出自高校教師之手,編寫目的是為了滿足教學中的需要,編寫者往往只有國內(nèi)漢語教學經(jīng)驗,而沒有國外漢語教學的經(jīng)驗,這使得針對本土留學生的對外漢語教材并不適用于國外的漢語教學。對外漢語教材的目的性、階段性、國別性、實用性等方面都存在相當大的問題,不能滿足留學生學習漢語的需要。目前真正針對外國學生使用的教材只有百余部,難以達到預期效果。
2.針對以上問題提出的解決辦法
(1)采用多種方法提高漢語教學活動效率。目前教師喜歡的教學活動包括分組、語言游戲、閱讀、角色扮演四類。學生喜歡的教學活動有幾個調(diào)查結(jié)果,結(jié)果之一是課堂自由討論、情景會話、抄寫、語法練習。結(jié)果二是語音練習、對話練習、修正錯誤、看錄像。而學生對不喜歡的教學活動的觀點基本一致,即多采用對話交談、角色扮演、語言游戲。所以老師可以通過更多的教學方法和手段以提高學生學習漢語的興趣和熱情。
(2)提高使用漢語學習的教輔工具。情景教學在現(xiàn)在的課堂教學模式中比較常見,漢語教學也可以借助教學場景,讓漢語學習內(nèi)容變得更加生動、直觀。感官的刺激有助于加強記憶的持久性,還可以很好地激發(fā)留學生對漢語的興趣。
(3)加強課堂的多樣化練習。綜合課就要綜合提高學生的聽、說、讀、寫等方面的能力,但就目前而言,綜合課并沒有做到這一點,詞匯講解還是占大部分課堂時間,其他能力訓練欠缺。老師應(yīng)增加提問環(huán)節(jié),板書要鮮明、醒目;學生記筆記也應(yīng)清晰明了,而不是一塌糊涂。
(4)老師可靈活講漢語。講課可以不死板,課本也可以根據(jù)教師自己的需要而有選擇地使用,并不一定必須按照它的排版順序來講,教師自己完全可以為自己的課堂重新編寫課本。
3.結(jié)語
隨著漢語學習環(huán)境的改善和漢語教學形式的變化,筆者相信,對外漢語教學能夠迅速發(fā)展,為外國留學生的漢語學習掃除障礙。
參考文獻:
[1]崔永華,楊寄洲.對外漢語課堂教學技巧[M].北京: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2007.
[2]劉 珣.對外漢語教育學引論[M].北京: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2000.